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法律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前言

最初筹备撰写这本书是在去年夏末,经历了近一年和吴云轩律师的辛苦写作之后,本书初稿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写书的过程,让我有机会静心总结多年执业实践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充实自身掌握的跨境并购领域知识,看似虽苦,实则拥有无尽乐趣。

回望十余载律师执业路,曾经懵懂求索,孜孜努力,忙碌奔波,像一部青春奋斗剧,但更是平凡的个人成长史。这十余年,有过执业初期的青涩迷茫,有过敢揽日月的豪情万丈,有过自我泪目的痛楚不堪,也有过成就自我的收获快感,但最萦绕心间的永远是追求律师执业过程中的那份匠心精神!著名书画家林曦老师曾说:“匠心是什么?就是把自己列为资质平平的一个人,应该做的努力每一步都做到……”

作为一名涉外商事律师,过去在国际业务上摸爬滚打经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历历在目,回头就能看到自己在涉外法律服务这条道路上踽踽前行的足迹。

我于2008年加入律师队伍,到2011年的时候,内心从事国际业务的种子开始萌芽。当时,我白天要处理各种国内业务,晚上还要上美国课程,下课到家还得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大量的预习工作,考试不断,每天大概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2012年被公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并在律所实习时,我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极度疲惫,极度辛苦。回国后,肩负律所国际业务部主任一职,一心想着如何从服务“走进来”的外商投资项目发展为服务“走出去”的境外投资项目。于是,潜心开发了涉外法律服务产品并应用于实践,承办的美国壹号公馆项目入选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典型案例。2015年,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首批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成员,我再次被公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和律所实习。回国之后办理了收购印尼某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美国某演艺公司控制权、古巴燃油电站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涉外项目和案件,于2020年起担任浙江省律师协会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一职,这更加坚定了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搭好舞台的决心。

还记得我办理的第一个境外投资项目,是客户想在美国收购土地进行公寓类开发,我与美国律师朋友沟通后,在细节上总觉得项目有瑕疵,因此力排众议,强烈建议客户要做尽职调查,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结果尽职调查显示这块土地有河水倒灌、石油污染问题,设想如果收购后再建成公寓,势必会引发大规模的赔偿纠纷。最终,客户没有继续投资,也非常感谢我为他们及时止损。

我还记得,第一次陪同客户去纽约考察项目是2014年1月,刚下飞机就遇到纽约118年来最低气温——零下15度。但考察项目的时间表已经确定,4天5个项目,纽约和中国的时差正好12个小时,于是,纽约的尽职调查结束,杭州的工作开启,连续4天24小时的工作节奏,我以为只是偶尔,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开始。经过2个多月的多次飞行、现场考察、商务谈判、尽职调查等多个环节,作为“总协调人”的我,协助客户把握整个项目的交易安排,甄选境外律所,为客户解释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商业习惯和交易惯例的不同,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法律服务,最终,客户成功收购到心仪的土地,并于2016年正式建成销售。同时,在威斯康星州、得克萨斯州、田纳西州等地先后完成多个项目,并协助客户在华尔街成立了公司总部,被《华尔街日报》报道。

在过去的这些从业经历中,我深刻认识到跨境并购领域,特别是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变革的领域,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理论知识,更需要我们掌握实际操作的全面技能。而在我一开始接触跨境并购这一业务的时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大浪潮才刚刚掀起,系统性的并购实务指导书籍并不多,许多第一次“走出去”的企业对境外投资缺乏了解,很多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工作者也常常因为跨境并购流程和交易文件相对陌生、政府监管和审批较为复杂而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本书包含了我在跨境并购领域深耕多年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我也分享了许多实际案例和经验,希望能够通过本书,使有意向进行海外并购的境内投资者对于跨境并购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并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初步了解,从而协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开展跨境并购业务。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本书为有志于从事跨境并购业务的境内涉外律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随着疫情的逐步结束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境内投资者的跨境并购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坚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将会更加坚定。在这一过程中,境内涉外律师扮演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我们熟悉中国法律体系和商业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深入的法律咨询和实务指导。其次,我们更了解企业文化和国内经营情况,能够协助企业在海外市场中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尽职调查阶段,我们可以协助企业识别并评估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关键信息;同时,我们还可以协助企业与当地政府和业务合作伙伴进行沟通,甄选并协调多国律师,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因此,作为中国境内的涉外律师,在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法律顾问,更是战略伙伴,能够为企业成功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我相信,境内涉外律师可以通过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国际商事交易,引导中国与世界各地法律界、商界、政界和非政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合理、更自由、更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好地服务中外经济活动,促进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想衷心感谢那些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人,无论是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还是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抑或我人生的行进奋斗路程上,是他们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带我走到了这里。

感谢我的团队成员,每一个跨境并购业务都会涉及复杂的交易流程,包括开展尽职调查、搭建交易架构、签署交易文本等,这些交易流程的推进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正是在团队成员的协助下,每一个跨境并购业务才能够顺利推进,给了我总结实践经验的机会。

感谢我的客户,客户的信任开启了我做国际业务的大门,给了我实践的机会,每一次合作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独特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内企业在跨境并购领域的业务需求和面临的挑战,也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

感谢我的律所,是律所提供的优质平台,让我获得了更多为境内投资者提供跨境并购法律服务的机会,并基于从这些跨境并购业务中获得的经验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事和合作伙伴,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也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是与他们的合作和交流,丰富了我关于书籍写作的思想和见解。

感谢我的导师,在法学求学之路和法律实务的执业道路上,是他们的指导和鼓励,让我在法律领域持续成长。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理解,让我可以在执业道路上坚持下去,也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这本书的写作中。

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知世事之多变,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本书的写作促使我不断回顾、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我在这个洪流涌动、挑战和机遇并行的时代能更有信心地展望未来,在涉外法律服务的道路上求索而行。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为各位读者带来帮助和启发,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与更多的读者、同行、学者交流探讨,以书会友,不亦乐乎。

郭芳

2023年夏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