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组织发展面临的“黑天鹅”事件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实现稳健持续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很大一部分企业因组织能力建设上的各种问题走向衰亡。那么,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黑天鹅”事件会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呢?
(1)价值观不匹配,组织成员内耗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新入职的员工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企业文化只停留在官网、宣传册上,入职培训仅表现为背诵口号等表面工作,而没有将企业战略、业务流程、考核激励与企业的使命关联起来,也没有下沉为员工的行为要求,那么员工会认为“实现企业的愿景与完成使命”是一句空话,无法将自身融入团队当中,自然发挥不出团队分工协作的优势。阿里巴巴与华为一直将价值观作为选人用人重要的评判标准,与企业价值观不匹配的人不可能被提拔重用。
马云曾说过,如果把使命当作目的地,价值观就是公路上的红绿灯和黄线、白线,按照这条路去行驶,永远有准则。价值观是阿里巴巴招人的首要因素,公司还专门为此设立“闻味官”一职,由在阿里巴巴工作超过5年的老员工担任。在公司招聘过程中,他们会仔细观察应聘者的行为举止,将应聘者的价值观“嗅”出来,提前识别那些与公司价值观不匹配的人,达到“闻味识人”的效果。
华为也将价值观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与公司价值观不匹配的人通常不会被录用。对于与公司价值观不匹配的稀缺性人才,公司在不得不录用的情况下,会让他担任专家而不带领团队,不让他掌握权力,也不给他分配权和干部提拔权,会想办法将他对组织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同样的价值观的熏陶下,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会遵循同样的行为原则,对工作始终饱含热忱。如果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不匹配,就不能保证在企业面临重大事件时,所有员工都能够上下同心来解决问题,这样会使企业遭受更多无意义的内耗和矛盾冲突。
(2)组织学习智障,缺乏进取精神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可有的企业危机意识淡薄,不学习、不求进步、不思奋斗、不求变革,久而久之组织模式僵化、组织氛围压抑、员工缺乏活力。
2012年,曾经的世界500强、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胶片市场、利润高达90%的传统胶片巨头——柯达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巨头的陨落呢?
20世纪末柯达公司成立,其后的发展可谓空前绝后。2000年是数码相机在主流市场普及的元年,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柯达公司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积极响应,仍然选择在利润丰厚的传统胶片市场“吃老本”。
柯达公司并不缺少创新和变革能力,但他们当时的胶卷业务如日中天,年增长率达到14%。如果加大对数码相机的研发资金投入,那么自身的传统业务必定会受到牵连。为了稳住传统胶片市场的垄断地位,赚取超额利润,柯达公司的管理者决定搁置数码相机的研究成果。21世纪初,柯达公司的利润开始出现下滑,其后下滑趋势更是不可收拾。公司被迫开始转型,但为时已晚,数码市场早已被其他公司的产品抢占,传统胶片行业日趋萧条。
柯达公司落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者缺少对业务环境转变的感知,安逸于传统业务的功劳簿上,懒于变革创新,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华为轮值CEO(首席执行官)郭平说过,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曾经处于巅峰的企业,因为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而衰弱甚至灭亡了;面对未来,我们没有选择,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顽强地生存与发展。只有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生存,只有不断学习的企业才能发展。
(3)背离客户群体,忽视客户体验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员工背离客户、忽视客户的需求,那么组织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任正非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华为,坚决提拔那些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员工;坚决淘汰那些眼睛盯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他认为,前者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后者是贪图名利的奴才。
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发现中美文化的差异很大,随着阿梅里奥的上任,联想的员工观念开始被整合,最终得到新的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创业创新、诚信正直与多元共赢。但是,阿梅里奥是受过IBM训练的典型职业经理人,缺少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所说的“主人翁精神”。阿梅里奥的高绩效导向和成本导向的评估标准,注重短期效果的行事风格,以及刚上任就进行人事调动替换,使得内部员工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大家没有把心思放在业务上,反而一门心思在琢磨CEO的猜想,这不正应了任正非“眼睛对领导,屁股对客户”的描述吗?果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迅猛发展的IBM在2008年出现巨额亏损。
任正非说过,要以宗教般的虔诚对待客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是我们奋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让我们有了今天的一些市场,我们永远不要忘本。时至今日,华为成为业界翘楚,离不开华为人始终如一地保持对客户的虔诚,为了客户利益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