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前行:车轮上的梦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全国舞台

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的邀请函被装裱起来,挂在“极速“自行车店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顾客进店,第一眼就能看到这张印着中国自行车协会金色徽章的信纸。

“再确认一遍装备清单。“杨速敲着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注意事项,“比赛为期五天,包括团队计时赛、平路赛、山地赛和个人计时赛。每个赛段都计入总成绩。“

队员们围坐在训练室里,神情专注中带着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对手大多是半职业车队,有些甚至是职业队的预备队。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王飞忍不住问。

杨速扫视一圈队员:“完赛,积累经验。“

“就这样?“王飞失望地撇嘴。

“王飞,“杨速的语气严厉起来,“你知道参赛车队中有多少现役国手吗?知道他们的训练量和比赛经验是我们的多少倍吗?“

苏曼插话道:“教练的意思是,先脚踏实地,再想更高目标。“

“没错。“杨速点头,“不过...“他停顿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如果我们能有一个赛段进入前十,那将是巨大成功。“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各自去准备。苏曼留下来帮杨速整理资料。

“你其实对他们有更高期望,对吧?“她敏锐地问。

杨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调出一段比赛视频:“看这支车队,去年锦标赛的黑马——云南山地人队。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业余出身。“

屏幕上,一支装备普通的车队在高手云集的比赛中巧妙运用战术,最终获得总成绩第六。

“你认为我们能复制他们的成功?“苏曼眼睛发亮。

“我们有更好的机械师,“杨速看向正在角落里摆弄零件的老周,“更好的冲刺手,“目光转向窗外正在做爆发力训练的王飞,“还有...“他看向苏曼,“更好的全能主将。“

苏曼脸一热,赶紧转移话题:“但我们缺乏山地赛专家,全国赛的山地赛段难度很大。“

“说到这个...“杨速神秘地笑了笑,“明天有个新队员要来试训。“

第二天清晨,队员们惊讶地发现训练场上多了一个陌生身影。一个瘦小的少年站在杨速身边,身高不超过一米六五,纤细的手臂看起来弱不禁风。

“这是林晓阳,17岁,从云南山地车队转会过来。“杨速介绍道,“专攻爬坡。“

王飞忍不住小声嘀咕:“这小身板,别被风吹跑了。“

“王飞,“杨速点名,“你和晓阳比一圈爬坡。“

比赛结果震惊了所有人。在长达3公里、平均坡度8%的爬坡路段,林晓阳像只轻盈的山羊,轻松把王飞甩开近一分钟。

“我的天...“王飞喘着粗气到达终点,“这小家伙是怪物吗?“

林晓阳腼腆地笑了笑:“我从小在山区长大,每天骑车上下学要爬十公里坡。“

杨速满意地看着数据:“晓阳的功率体重比是我们队里最好的,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山地赛专家。“

新队员的加入给车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林晓阳虽然年纪小,但骑行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山地技术。他很快融入了团队,和老周尤其投缘,两人经常一起研究车辆调校。

随着比赛日期临近,训练强度越来越大。杨速制定了详细的战术计划:团队计时赛由苏曼领骑,王飞和林晓阳辅助;平路赛重点保护王飞冲刺;山地赛则是林晓阳和苏曼的主场;个人计时赛各自为战。

“记住,“训练间隙,杨速反复强调,“公路自行车是团队运动。个人英雄主义只会害了全队。“

全国锦标赛前一周,车队提前抵达比赛地——浙江千岛湖。湖光山色间,各支参赛车队陆续到达。破风车队简陋的面包车和装备,在那些有着豪华大巴和专业后勤团队的车队面前显得格格不入。

“看,那是江苏闪电队,“王飞指着远处一队穿着闪亮骑行服的车手,“去年业余组冠军。“

“那边是BJ极速车队,“苏曼补充道,“有三名前职业车手。“

队员们不自觉地沉默了,实力差距如此明显,让他们之前的雄心壮志有些动摇。

“别被表象迷惑,“杨速拍拍手,“比赛是在路上,不是在装备上。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团队计时赛见真章。“

那一夜,车队租住的廉价旅馆里,没有人睡得好。苏曼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床王飞翻来覆去的声音。

“紧张?“她小声问。

“嗯,“王飞难得地坦诚,“怕拖大家后腿。“

“我也一样,“苏曼望着天花板,“但想想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从一支业余爱好队到站在全国赛场,这本身就是胜利。“

王飞沉默了一会儿:“你说得对。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第二天清晨,湖面还笼罩在薄雾中,比赛就已开始。团队计时赛全程50公里,每队五名车手同时出发,成绩以第三名到达的车手为准。

破风车队被安排在较早的发车顺序,对手大多是和他们一样的业余车队。当穿着统一蓝色骑行服的破风队员们出现在起点时,观众席上只有零星的掌声。

“记住战术,“出发前杨速最后叮嘱,“前30公里由苏曼、刘强和我轮流领骑;后20公里王飞和林晓阳发力。保持轮转节奏,注意风向变化。“

发令枪响,五辆蓝色战车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最初的五公里,他们保持紧凑队形,速度稳定在45公里每小时。

“换!“每两分钟,领骑的车手就会撤到队尾,由下一位车手顶上去挡风。这种轮转需要精准的时机和默契,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队形混乱或速度下降。

令人惊喜的是,破风车队的轮转比训练时还要流畅。苏曼作为核心,不断用简短的指令调整节奏;老周和刘强稳定得像两台机器;就连最毛躁的王飞也严格遵守战术纪律。

“他们骑得不错,“场边一位裁判对同事说,“队形保持得很好。“

三十公里过后,杨速按计划退到队尾保存体力,由王飞和林晓阳开始提速。这正是训练中反复演练的战术——利用年轻车手的爆发力在后半程拉开差距。

“加油!只剩十五公里了!“苏曼鼓励着队友,声音在呼啸的风中几乎听不清。

最后十公里是最艰难的。连续高速骑行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王飞和林晓阳的速度开始下降。这时,杨速和苏曼重新顶到前面,用经验稳住节奏。

“坚持住!“杨速大喊,“想想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

当终点线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破风车队仍然保持着完整队形。最终,他们以1小时08分23秒的成绩完赛,暂列第一。

“我们做到了!“冲过终点后,王飞激动地抱住林晓阳。

但喜悦是短暂的。随着更强队伍陆续完赛,破风车队的排名不断下滑。江苏闪电队、BJ极速队、广东飓风队...一支支强队刷新着最好成绩。

“别灰心,“杨速看着成绩单,“我们目前排在第七,已经很不错了。“

最终,破风车队在团队计时赛中获得第七名,比预想的最好成绩还要高。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只比冠军江苏闪电队慢了4分12秒,差距比预期小得多。

“明天平路赛,“回酒店的大巴上,杨速已经开始部署新战术,“我们的重点是保护王飞冲刺。苏曼和老周负责带风,林晓阳和我掩护。“

“第七名...“苏曼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新的野心,“也许我们真的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