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飘香的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初识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婶就来敲门了。姜晓兰强撑着爬起来,用昨晚打来的井水洗了把脸,冰凉的水激得她一个哆嗦,顿时清醒了不少。

村口的打谷场上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个妇女,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挎着篮子。赵队长的媳妇,大家都叫她赵大嫂,是妇女队长,正拿着个小本子点名。

“新来的两个知青,今天跟着刘婶学习锄草。“赵大嫂指着一位满脸皱纹的大娘说。

刘婶领着她们往麦田走,路上不停地打量姜晓兰:“闺女,你这细皮嫩肉的,能干得了农活吗?“

“我能行,刘婶。“姜晓兰挺了挺胸脯。

到了地里,刘婶示范如何用锄头除草:“要这样,手腕用力,腰也跟着动,不然一会儿就累趴下了。“

姜晓兰学着她的样子挥起锄头,没几下就觉得腰酸背痛,手掌火辣辣的疼。她偷偷看了一眼,果然已经磨出了水泡。

太阳越升越高,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涩得难受。姜晓兰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贴在背上。王丽早就跑到树荫下歇着去了,她却咬着牙坚持着,一下一下地挥着锄头。

“喂,你那样不对。“

一个男声突然在身后响起。姜晓兰回头,看见昨天那个笑话她的程卫东站在田埂上,手里拎着个水壶。

“手腕太僵了,要用巧劲。“他跳下田,接过姜晓兰的锄头示范起来,“看见没,这样省力多了。“

姜晓兰看着他熟练的动作,麦苗在他手下服服帖帖地分开,杂草被干净利落地铲除。

“谢谢。“她小声说,接过锄头试着模仿他的动作。

程卫东没走,反而蹲在地头看她干活,时不时指点两句。姜晓兰发现他说话时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喝点水吧。“他忽然递过水壶,“城里来的知青刚开始都不适应,你别太拼命,慢慢来。“

姜晓兰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来喝了一口。水很甜,带着一丝槐花的香气。

“我叫程卫东,村里人都叫我东子。“他自我介绍道,“我是队里的拖拉机手兼记工员。“

“姜晓兰。“她简短地回答,把水壶还给他。

“我知道。“程卫东笑了,“昨天就记住了。“

姜晓兰不知怎么接话,只好低头继续锄草。程卫东也没再多说,冲她点点头就走了。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恰好“路过她干活的地方,有时带个煮鸡蛋,有时就是一壶水。

一个月后的傍晚,姜晓兰收工回来,发现李婶家院子里围了一群人。她挤进去一看,原来是村里的拖拉机坏了,赵队长正急得团团转。

“明天还要拉化肥呢,这可咋整?“赵队长拍着那台老旧的“东方红“拖拉机,愁眉不展。

“要不我去县里请技术员?“会计老张提议。

“来回得一天,耽误事啊!“

姜晓兰忽然想起父亲有个朋友是机械厂的工程师,小时候常去他家玩,见过不少机器零件。她鼓起勇气上前:“赵队长,我能看看吗?“

众人都惊讶地看着她,程卫东也在其中,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

“你?“赵队长怀疑地问,“这可是精密机器,不是闹着玩的。“

“我爸的朋友是机械工程师,我见过他修机器。“姜晓兰说,“反正现在也没别的办法,让我试试吧。“

赵队长犹豫了一下,终于点点头。姜晓兰蹲下来,仔细检查发动机。油污弄脏了她的衣服和手,但她全然不顾。

“应该是油路堵了。“她指着某个部位说,“这里应该有个滤网,可能被杂质堵住了。“

“她说得对。“程卫东突然开口,蹲到她身边,“我上次去县里培训,老师讲过这个。“

两人配合着拆开部件,果然发现滤网上积满了污垢。清理干净后,程卫东试着发动拖拉机,随着一阵黑烟喷出,机器“突突“地响了起来。

“修好了!“村民们欢呼起来。

赵队长拍着姜晓兰的肩膀:“好闺女,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又对程卫东说,“东子,你明天开始跟着姜同志多学学技术,咱们村就缺这样的人才!“

程卫东笑着点头,看向姜晓兰的眼神多了几分敬佩。姜晓兰却因为满手油污而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没注意到他灼热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