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历年收藏简牍259支,其中有战国楚简10支,西汉简215支,东汉“序宁”简14支,东晋“松人木牍”1枚,残简8支,空白简11支。战国简从内容看属于古书,饶宗颐曾指出其中1号简属《缁衣》,2号简属《周易》(按陈松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顺序)[36],陈剑认为3号简“三年而画于膺,生乃呼曰”简当属上博简《子羔》篇[37],李松儒从字迹角度出发,认为5号简、6号简、8号简应归属于上博五《季庚子问于孔子》[38],我们认为,以上学者的编联当属可信,证明香港中文大学所藏战国简应与上博简同属一批。

汉晋简牍包含日书、奴婢廪食粟出入簿、河堤简、序宁简、遣策等。日书简109支,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类似,可分为归行、陷日、盗者、娶妻出女、禹须臾、嫁子刑、艮山、诘咎、稷辰、玄戈、行、四缴、帝、五行、有疾、良日、八魁、血忌、虚日、报日、日夜表、生子、吏、干支表24个篇章,有“孝惠三年”的纪年是秦汉书数术资料的重要补充。奴婢廪食粟出入簿简69支,有“元凤二年”的纪年。河堤简26支,记载有关江河堤坝规制,可与《九章算术》相印证。

序宁简14支,因各简均书“序宁”二字而得名,其中有东汉章帝建初四年的纪年,是生病时祈祷的文书,序宁可能是人名。[39]序宁简分两种形制抄写,一种用较小的木方抄写,字体较小而拘谨,一种用较长的木简抄写,字体较大而奔放,二者为不同抄手书写,且书写材料也不同。[40]启一般认为是通行证之类的凭证,而“奴婢廪食粟出入簿”中有“启副”“廪启副”,证明启除了通行证意思之外,还有“簿”“籍”的含义。

遣策11支,记载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东晋“松人木牍”上面有图,并配有长篇关于解除的文字。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简中有3支简先正书,再倒书,再正书,这种写法是特意安排,而非临时倒书,它为古代简牍书写格式提供了重新认识的线索和例证。陈松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2001年版)公布了简牍图片,并作了分类、分篇及释文注释。[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