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写作是演化“不适应”的行为
写论文为什么要这么“大动干戈”呢?从笔者自身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即人类演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因为写作这事,并不是人类所擅长的。我们的心理机制被自然选择下来是为了解决与身体保护、融入社会集体、择偶、生育、养育等相关的基本生存和繁衍相关的任务和挑战(陈斌斌,2016)。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静下心来坐在电脑前,每天花上数小时写论文,何况使用不是母语的外国语言写论文,这是我们人类祖先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没有现存的演化心理机制可供调配使用。所以控制自己免受任何诱惑,专心致志从事写作,这与现有演化适应机制相矛盾,可以说,这是“不适应”的行为。因此我们在写论文中体验到的多数是痛苦,而不是好玩、有趣。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不去写论文,或者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自我阻碍”。
自我阻碍1:“我没有找到时间。”我们往往会找出各种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例如,“明天上课,我需要先备课”、“如果我有一个半天,那么我就会去写论文”等。
自我阻碍2:“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分析或者读更多的文献。”这种自我阻碍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对数据的分析还不够,还想继续挖掘数据。或者感觉自己读的文献还不够,需要继续多看文献。但实际上,既然能够推迟写论文,那么也会推迟看文献,推迟分析数据。
自我阻碍3:“我还没有到达写作的状态。”以这种方式自我阻碍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现在的写作状态不好,也许只写两三个字就作罢了,因为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灵感。但是,实证研究已经证明,等待灵感并不会最终帮助人们写作,至少不能写得更多。相反,如果坚持去写作,那么不仅能写得更多,而且能得到更多的写作灵感(Boice,1990)。
面对这些借口或者自我阻碍,我们要想完成写作就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受挫力和内在动力。首先,意志力的表现在于,我们不是没有写英文论文的能力,而贵在可以坚持到底。笔者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中国人在创作过程中,人格特质中除了开放性、外向性之外,体现意志力的责任性特质也有助于个体参与到创造力活动中(Chen,2016)。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有创造力的活动,是人们知识产权的产出,因此需要意志力的作用。其次,受挫力的表现在于,英文论文写作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具备能摆脱这些不利的处境,避免出现心理与行为不适的能力。在英文论文写作中,我们也许会被某句话绊倒,甚至为使用某个英文单词而想破了头,又或者是即使你修改了数轮的论文,但是审稿人还是觉得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几乎到了放弃或者绝望的地步。这时候,有受挫力的人,就能摆脱困境,最终将会迎来涅槃重生。最后,你必须是真心喜欢写英文论文。有的人很喜欢做实验、很喜欢想问题,但是,当数据收集好了,问题也想清楚了,就是久久不愿意将论文写出来。这就说明,内在动力很重要。当然,内在动力往往是建立在外在动力基础上的。例如,之前写的英文论文被接收了的外在动力作用。另外,把英文论文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工作或者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将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受挫力和内在动力,才会使智人有别于其他的物种。所以,为英文论文写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