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用语
场域(Field):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现实场所以及在教育活动中各种关系交互形成的动态社会空间或网络。
创新(Innovation):将前沿的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发明的过程,是知识经济的驱动因素。
大型贵重仪器设备(Large-scale instrument):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复合型仪器设备(Composite instruments):由一些不太昂贵的组件组合而成,具有了新的特定功能且功能性强的科学仪器设备。
高校科技创新(Scientific innovation in universities):高校通过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强化对接国家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增强创新,实现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
高校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ation):高校的资源配置主体根据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配置机制与配置手段,为本单位的资源使用主体提供特定数量和结构比例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行为。
高校学术资源(Academic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高校教学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原始创新、知识的开发与传播,利用学科和课题等学术单元,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学科范式的知识储备,可以利用学术范式、建立模型来衡量的资源。
高校资产(Assets in universities):高校依法直接支配的各类经济资源。高校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基于人工智能或软件机器人进程的自动化技术。
界面(Interface):不同要素的结合部分,产生于各类资源要素结合在一起时的接口。
近距离经济学(Close encounter economics):以人类地理学距离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研究经济在空间扩散中的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经济产出规律的经济学。
精密仪器设备(Precision Instrumentation):用以产生、测量精密量的设备和装置,实现对精密量的观察、监视、测定、验证、记录、传输、变换、显示、分析处理与控制。
科技创新(Scientific innovation):基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创新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使科学、技术、知识生产从原始创新发现场域跃迁至经济场域,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集体行动过程。
科技创新链(Scientific innovation chain):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市场化。
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常规科学量变积累,会有越来越多的无法回答的异常现象,使科学出现危机,从而催生新范式取代旧范式,完成科学结构转换的过程。
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为探究自然规律进行的调研、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科学活动。
科学仪器(Instrument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用途的器具和装置。
科学仪器设备(Scientific instrumentation):课题组/部门采购的直接用于科研工作,在科学技术上用于检查、测量、控制、分析、计算和显示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化学量、工程量和生物量等性质的器具或装置。
科学仪器韧性计算(Resilience computation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通过建立科学仪器设备故障原因、维修记录、智能运行的大数据库,对在使用的科学仪器进行预处理(加以人工辅助),防止突然的故障导致仪器无法运行而建立的科学仪器韧性模型。
科学仪器设备人力资源(Intelligence resources from scientific instrumentation):由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员、学生、仪器管理技术人员为主体,围绕知识、信息、技术、经验、文化等所形成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具有核心价值的人力资源。
老旧仪器(Aged instrument):已经超过最低报废年限,或者虽未超过年限,但其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科研需求的大型科学仪器。
“零基”预算原则(Budget principle based on zero base):对存量基数全部“清零”,改变部门预算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数+增长”的编制方式,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编制预算。
路径依赖(Route dependence):即制度惯性,是指制度创新的方向对现存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一旦管理者选择了某个体制,该体制中的资源将会沿着既定方向不断强化;一旦采用特定路径,将具有“惯性”。
配置(Allocation):定向分配给特定对象的决定或分配过程。
配置路径锚定现象(Anchoring effect of allocation route):因从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和机制转向另一种高质量的模式和机制需要花费过高成本或不符合实际财政,导致资源配置锚定在现有的、非最优的较低效率的路径上的现象。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AIGC):利用人工智能辅助仪器设备生成的内容。
设施(Infrastructure):某一个组织为保持运行或满足某种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复合体。
实验室(Laboratory):科研工作者基于特定条件的建筑,从事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活动,并具有传承性的社会组织。
世界一流大学高地(The world-class university highland):为支撑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而集聚世界一流大学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城市集群。
算法(Algorithm):一系列用于得到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相关结果的计算方法或策略。
先进研究仪器和设施(Advanced instruments and facilities): 购买金额在200万美元至上千万美元的研究仪器和设施。
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通过比较作出选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