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最受影响的其实是年轻人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发展趋势。对于人口老龄化,有人悲观地视之为洪水猛兽,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担心;有人局限地视之为老年人的问题,与年轻人无关;还有人积极地视之为社会进步的成果,但对随之而来的挑战思考不足。
实际上,人口老龄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它事关老龄群体,更事关年轻群体;它涉及民生应对,更关乎经济发展;它发端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将是整个社会形态的大转型。
老龄与老年:一字之差,大不相同
生活中,我们可以把老龄化说成“老年化”吗?对于60岁及以上人口,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老年人”或“老人”吗?
老龄与老年,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思却大有不同。
“老”这个字有很多种含义。一是资历深厚,像长老、阁老等。如唐代的狄仁杰,就被称作狄阁老。这个“阁老”,指的就是担任中书舍人(宰相)时间比较长的人。二是经验丰富,在某个方面是老手。如鼎鼎大名的福尔摩斯,就是一个破案的老手。三是年岁大,陈旧,如老脑筋、老房子等。还有一些引申含义,如炒菜炒老了,鸡蛋煮老了,等等。而老的所有含义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年岁大——人“老”了。
其实,“人老了”有两个深层含义:一个是年龄上,也就是指“老龄”,“老龄化”的“老龄”;另一个是能力上,也就是指“老年”。
我们先来说“老龄”。耆艾,是我国最早被用来泛指老龄人的。《礼记》中就写有,“五十曰艾”“六十曰耆”。此外,还有我们常听到的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等。这些都属于我国古代对老龄的界定标准。而在国际上,联合国在1956年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65岁作为进入老龄的标准。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正式确定“老龄”是指60岁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老龄的标准相对明确,立场也比较客观。在英语中,老龄一般是用“aging”一词来表示。
与老龄相比,老年的标准就很模糊了,立场也比较主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东方还是西方,对老年都没有非常清晰的标准界定。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老年,一般指生物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定义很有普遍性,即以生命周期来界定老年,泛指生物从出现衰弱特征到死亡的一个阶段。在英语中,老年一般是用“old age”一词来表示。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老年是按照生命周期划分,老龄是按年龄划分(见表0-1)。老年界定标准模糊,老龄界定标准清晰。老年一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老龄一词更强调客观性。老年将人指向人生的最后阶段,而老龄只是将人指向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
表0-1 老龄与老年的比较
以往,受疾病、战争、健康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寿命普遍很短,能活到五六十岁的人并不多。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那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由来。同时,人在步入这个年龄后,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已经很难满足田地劳作或工厂流水线工作的要求了,只能退出社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说“老了”时,年龄与能力、老龄与老年是统一的。
现在,人的寿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以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人生七十很平常。同时,人的能力也变化了。一方面源于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力和体力比过去增强了很多;另一方面源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工作岗位对人的要求不一样了,工作强度降低了。
所以,当我们说老龄群体时,指的只是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其范围已经远远大于以往能力上“老”了的老年人或老人了。
辨析“老龄”与“老年”的区别,看似有点咬文嚼字,实则大有意义。例如,当我们在说到老龄餐饮时,其实讲的是涉及所有60岁及以上人群的餐饮,而不是只涉及老人的老年餐饮。因为,针对前者,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价格、口味、环境、地理位置等;针对后者,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咬动,营养是不是足够等。你看,这一字之差,就决定了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范围、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关于老龄与老年的不同,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清楚呢?
☉拓展阅读
老龄究竟是60岁及以上还是65岁及以上
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为什么会有65岁及以上占比和60岁及以上占比这两个不同的标准呢?很多人以为,国际上原来提出的老龄标准是60岁及以上,后来因为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就改为了65岁及以上。甚至有人将此作为推动延迟退休的依据。
实际上,联合国最早提出的标准是65岁及以上。1956年,联合国发布了题为《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以65岁及以上为标准,是因为当时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普遍以65岁作为退休年龄。
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确定了老龄化的新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0%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从65岁降到60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考虑到自身人口预期寿命和健康状态,普遍以60岁作为退休年龄;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岗位和推动深度产业转型,普遍降低了退休年龄。如联邦德国在1972年就将退休年龄从65岁降到了60~63岁,并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直到2000年,德国才将退休年龄调回65岁。
老龄化不是问题,而是趋势
生活中,“老龄化问题”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但是,这个说法准确吗?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老龄化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问题”。总的来说,“问题”有以下5层含义。
一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例如: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冲击,这是一个问题。
二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例如: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三是关键、重要之点。例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应对老龄化的重点问题。
四是事故或麻烦。例如:那台机器又出问题了。
五是欠思考、不易被接受。例如:这个答案好像有问题?
那么,什么是“趋势”呢?
“趋势”一词,原指趋奉权力,现在多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动向,尤其是一种向着尚不明确的,或是模糊的、遥远的目标持续发展的总体运动。
接下来,我们回到“老龄化”。老龄化指的是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这是问题吗?不是!这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如何发生,如何发展,有何影响,这些才是问题。
为什么要在“老龄化是问题还是趋势”上刨根问底呢?同样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老龄化。
当我们讲“老龄化问题”时,我们采用的是“问题思维”:我们认为老龄化是一种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是一种事故或麻烦,是一种不好的东西。面对老龄化的发展,我们希望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让它回到我们预先设计的轨道上来。
当我们讲“老龄化趋势”时,我们采用的是“趋势思维”:我们认为老龄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发展的方向。但老龄化究竟走向哪里?我们并不清楚或者只是有一种模糊的认知。面对老龄化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明势而行,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因为,应对挑战需要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更需要做好准备。
老龄化的关键并不是“养老”
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这是我们经常会提到或听到的三个词。但是,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你能说清楚吗?
老龄化,指的是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发展趋势。推动老龄化的力量,主要来自长寿、少子、人口流动三个方面。只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老龄化的趋势就不可逆转。
老龄社会,指的是老龄化推动和影响的结果,即人类社会在老龄化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特征、关系、结构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整体性、持久性和不可逆的变化,由此形塑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老龄社会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相比,三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某一动态发展趋势的持续推动和影响下,社会经历了一场从局部到整体,从适应到不适应,再从不适应到再适应的广泛且深刻的调整和转型。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核心要素是技术变革,老龄社会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变化。因此,相比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将更加剧烈,影响将更加深远。
养老,原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礼制,意为选择年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并加以礼敬。
据《礼记·王制》记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上古时代的有虞氏部落开始,中国人就有养老这一制度安排了。其中,有虞氏是“燕礼”,即邀请老人参加日常宴饮;夏朝是“飨礼”,一种更为隆重的宴饮方式;商朝是“食礼”,一种涵盖更加广泛的饮膳宴筵;周朝则是沿袭了上面的所有方式。
西周时期,养老还同慈幼、振穷、恤贫、宽疾、安富一道被列为“保息六政”,构成了此后完整福利体系的雏形。
为什么西周如此重视养老呢?原因很简单,按长幼之序,定尊卑之礼,让百姓有序可循,依礼办事,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正如《礼记·乡饮酒义》所载:“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总体来看,养老制度历史悠久,即使是现代,依然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厘清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之间的关系,是为了消除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认知。例如,一是将老龄社会转型这一涉及全社会所有人的全局性问题窄化为仅涉及老年人的局部性问题;二是将老年人问题进一步窄化为仅涉及老年人养老的局部性更强的民生保障问题。
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三者间的关系应该是:老龄社会是老龄化发展的结果,养老是老龄化发展带来的衍生问题(见图0-1)。
图0-1 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之间的关系
面对老龄化的冲击,我们需要站在社会转型的高度,推动人类社会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转向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而养老,正是各方面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