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建校之初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因学校停办而中断。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学校即恢复招收研究生,并在规模迅速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于1984年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等学校之一。
学校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管理科学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比较集中的综合优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实施研究生教育;在重点抓好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层次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研究生通过学习和研究,较快地接近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研究生在提高研究能力的同时,思想政治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有26个博士点首批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置,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第一位博士及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都出自本校。1986年,学校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即已达1:3,当时在全国高校位居第一。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工作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进入新世纪,学校确立“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不盲目贪大求全,从实际出发,积极严谨地把握节奏,在保持适当规模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将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校生人数比例控制在1:1左右。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贯彻“稳定规模、改善结构、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国际性”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结构与需要多样化的统一,实现人才培养效益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