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类比性对标:向同类事物之外学习
有人说,如果我在某一细分领域已经做得很优秀,已经没什么标杆可以对比了,或者说要对标的标杆信息太少,根本没有渠道向其对标,既不能做结构性对标也不能做阶段性对标,怎么办?其实,还有一种对标方式经常被优秀者使用,也非常有效,就是类比性对标。所谓类比性对标,就是向同类事物之外对标。人们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大道相通。就像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喜欢读《毛泽东选集》,喜欢学习毛泽东思想一样。通过学习毛主席对党建工作的管理,学习对企业的建设与管理。类比性对标可以让事物的发展突破瓶颈,也可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
井上达彦在《模仿的技术》中说:“尽管有些问题在某个领域是未知的,但在其他领域或许是已知的。通过向更先进的领域学习,可以在当前的未知领域做出更好的判断。”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类比对标。在《深度案例思考法》中,井上达彦曾讲过一个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它特别有代表性。“美国西南航空想要提高公司飞机的运转率却面临必须缩短维修时间的问题,这时类比思维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研究了汽车赛事‘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1]比赛’中的进站加油,联想到维修飞机时也可以让众多机械师同时协作。”这就是通过对汽车赛事的类比性对标,突破了飞机运转率的瓶颈。
华为也是一个很善于类比性对标的公司。华为很善于向军队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我在跟一些华为的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也这样说,华为会把一个小的项目当作一场战斗,叫攻山头。华为资深顾问田涛有一篇文章叫《华为向中外军队学到了什么》,文中提到,华为的管理语言充满了将军词汇,比如从任正非开始,所有的人叫对方都称弟兄,大概有100多个常用军事词汇。华为的战略也向军队学习,田涛说,任正非曾推荐公司的高管学习诺曼底登陆这段历史,任正非本人也曾经去了十多次诺曼底。公司的高管都在研究,从诺曼底登陆中如何学到面对未来世界的战略、战术,还有在战略竞争中培养什么样的将军。华为最著名的铁三角组织可以说是学到了美军的精髓,由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形成面向客户的作战单元,根据业务一线情况,随时“呼唤炮火”。就像美军的特种部队一样,分别部署了一名信息情报专家,一名火力炸弹专家和一名战斗专家。当发现目标后,信息专家利用先进的信息工具确定敌人的各种情报;火力炸弹专家配置炸弹、设计作战方式,并按授权许可度,用通信呼唤炮火。不像以前,要逐级报告到师部才能下令开火。这种把战斗单元推向前线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作战的效率。华为的铁三角模式也大大提高了业务的效率,为其全球化竞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都是类比性对标的力量,华为通过对军队的对标学习,突破了企业效率的瓶颈,打破了大企业病的魔咒。
类比性对标也可以产生具有特色的创新。我有一个做商业地产的客户,自持的物业主要是高级写字楼。他们很擅长类比性对标,比如他们的物业服务人员从身高相貌、服装、服务礼仪等方面向顶级的空乘服务人员对标。保安很帅气,服务员很漂亮,服务也很专业。这种服务上的提升,再加上写字楼的硬件设施,让进到那里的人,都会感受到那里是很高档的场所。如果企业在那里面办公,带客户去公司的话会很有面子。
德胜洋楼是一家很有特色的企业,把务工人员当成绅士、君子一样管理,这也是一种类比性对标。人们通常认为,只有绅士才会在五星级酒店参加年会,上班不用打卡,还可享受到去欧美等发达国家考察的福利。每年圣诞节,德胜洋楼全体员工都会赶回苏州,参加当地最豪华的在五星级酒店举行的盛大晚会。第一次年会时,员工就让酒店的工作人员刮目相看,所有的员工都衣着得体、彬彬有礼、自然大方,俨然一副绅士的做派。酒店的经理也忍不住赞扬他们是“工人的面孔,绅士的风度”。德胜洋楼通过这种类比对标,做出了特色。
除了组织上的类比性对标,个体的类比性对标就更为常见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是不是会发现在某些方面做得好的人,如果做别的事,通常也会做得很好。这就是大道相通,本质上也是一种内在的类比性对标。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内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他的方法或思维会转移到其他领域。Paul Graham是世界上首个互联网应用程序Viaweb的开发人之一,他创建的Viaweb公司后被雅虎收购,改名为Yahoo!Store。Paul有“硅谷创业之父”之称,他很善于向同类事物之外学习。Paul读完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后,去了艺术学校,学习绘画。许多人很吃惊:一个喜欢计算机的人,竟然还喜欢画画!因为那些人觉得,计算机和画画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但Paul不这么认为,Paul认为计算机和画画有许多共同之处。他在《黑客与画家》中说:“我发现,黑客新想法的最佳来源,并非那些名字里有‘计算机’三个字的理论领域,而是来自其他创作领域。与其到‘计算理论’领域寻找创意,还不如在绘画中寻找创意。”Paul说,上大学时他受到的教育是,在上机编程之前应该先在纸上把程序搞清楚。可他的实践过程不是这样,他喜欢直接坐在计算机前编程,而不是在纸上。为此,他一直很不解。但现在他释然了。他说:“你把整个程序想清楚的时间点,应该与编写代码同时进行,而不是在编写代码之前,这与作家、画家和建筑师的做法完全一样。”
类比性对标是一种智慧。大千世界,各个领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质量有好有坏。我们通过对优质领域的分析、总结,向其对标、从中借鉴,就可以让自己的“火车”高效地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