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人与物的关系
人作为环境的主体,构筑了非凡的人为世界,而长期的物化过程也自然依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因此,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同样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所在。
1.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
经过设计的空间能诱发人们产生一种特定情绪或心理上的反应。一些空间之所以令人身心愉快,是因为这类空间在机能、大小、形状、比例、尺度、色彩、设计表现等方面适合其设计目的和使用人的精神层面。设计特定功能的空间应根据其“功能方式”尽力去创造它们,诸如城市空间、人为景观、家具等。人、物和物围建筑的感知场所,成为认知环境设计的要素。功能会引起形式,形式又会强化功能。
功能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空间构成有自身的规律性和一定的几何原则,空间形体给人的直觉形态是第一性的、直观的。“格式塔”心理学中指出:人们喜欢有规律、有序列的几何形体。受这类认知的影响,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曲线形态序列,使人们有心胸舒畅、自由祥和、超脱呆板的感知;水平线形态宽广、垂直线形态伟岸,而折线又能给人以紧张突兀、忐忑不安之感。在满足机能要求和自然的条件下,对二次设计的艺术处理,应认真地运用这一规律,来营建设计语言的实体定位,使空间更能适应人的需要。
空间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大跨度的室内空间设计成为可能。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构筑原则、不同的秩序定位、不同的材料表现,就可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室内空间。而在现代建筑中,空间的功能定位越来越模糊,高密型、综合型、复合体式的发展,再加上新观念的出现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使形式内容繁杂多样。如在人们消费活动的空间中,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一般简单的购物,还要考虑空间功能的机能性、趣味性、文化性和表现性。通过空间各类场所的畅通、内外的沟通、回归自然的表述、个性的定位,来构筑社交、购物、休息、观赏的综合理想环境场所。这样的环境不但可以实现功能的体现,还可以消除顾客的疲劳感和紧张感,在心理和生理上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由于人的商业行为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他们不同的心理层面需要,就要以类同的对应空间设计来考虑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调动积极因素来吸引人、留住人。空间结构设计还应考虑线性的序列,如从入口到大厅,从次要空间到主要空间,从水平交通到垂直交通,几何空间的组合构成应有主次秩序,“高潮”与“低潮”交替动作,就会在心理上不断引发情感,调动行为动机,增强空间实体序列对人的作用。对于商业建筑入口和橱窗的设计更应反复斟酌,以便吸引顾客。
2.陈设与人的心理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环境设计成情感的场所,陈设是表现环境精神功能的重要媒介。秩序结构、植物、灯光、材质、艺术品、建筑小品、工业产品、布饰等要素有效组织应用,或主或辅,或调控或融入,把人们生活的环境个性化,既有指物抒情,又有美化环境、创建空间的机能。
陈设与装饰密不可分,互利互动成为一组别致的设计语言系列。装饰与陈设离不开对人的层面相应的考虑,不可盲目地为陈设而陈设、为装饰而装饰。儿童活动场所应多做一些益智的、形体明朗的、色彩鲜明的、趣味性强的装饰与陈设,营造能激发儿童德、智、体、美、劳的环境条件。装饰与陈设还需考虑功能的对应性,如宾馆的豪华与高贵,娱乐场所的轻松与活跃,医院的宜人与洁静,商场的悦目与和谐,办公室的庄重与干练等,适时、适地、适情地反映在环境中,装饰与陈设的考虑才能更好地运作。
3.色彩设计与人的心理
室内空间中的色彩设计对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是通过色相的明度、纯度达到的。色彩在室内空间意境的形成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服务于室内空间的主题,使空间获得情感,从而通过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善意沟通,是人与物关系中重要的因素之一。色彩的运用,同其他因素一样,也要通过考虑功能、空间、物体尺度、大小、比例、高低、气候、使用者等相关因素来定位。室内色调还应考虑光色、环境色、个性、功能用途、采光照明等因素。通常的色彩处理多是自上而下,给人以距离远或近的感觉与稳定的心理定式。调控好背景色、物品本色、基调色及重点色彩的关系,有助于突出轻感色到重感空间的主从关系、隐显关系,以表现空间的整体感、区域感、体积感、认识感,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行为定位。如工作场所多用白色、淡黄色、浅绿色或自然的色彩等高反射率的颜色,能提高工作场所的光亮度,使整个工作场所显得清洁、宽敞、美观,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不够安静、稳重等定向的感知。
鲜明的色彩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能给人以激励、活跃、不安定的感知效果,而中、低明度和低纯度的色彩,又给人以稳定、平和、朴素的感知。总之,色彩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明显的,环境设计时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规律,按行为心理规律配色,会使室内配色形成和谐悦目之感。
4.声、光、热的控制与人的心理
技术设计是调节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声、光、热的作用在任何环境中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带来室内声源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车鸣、谈话声、脚步声、撞击声、广播声、流水声、电流声……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而室内声传播的方式是以一定的频率振动着的,它或高或低、或强或弱,使声音在直达、扩散和反射的统构中形成室内声环境。不同的功能环境有不同的声学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在其专业理论的指导下保证声学环境质量,即听得清楚,音质优美丰满,减少声能损耗或控制好室内混响时间,防止噪声产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满足参与者们精神情感的需要。
(1)室内空间效果是通过光来表现的,光能改变空间的个性,使室内具有良好的光照环境。因此,室内照明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有自然光和人照光源之分,光是通过物体反射、光线强度实现照度要求的。光过暗会造成物环境的亮度减少,清晰度减弱,会带来寂静、秘密、恐惧和紧张等心理反应。光过亮,超过眼睛生理调节能力的范围,易使眼睛疲劳、眩光,损坏眼睛,也会有恐惧、惊慌、无助的感觉。
(2)控制光线与光的序列,离不开功能需要与行为的考虑。在适度的照明基础上,局部改变光色与角度、面积与布局变化,会增强突出、引导、强调的暗示作用。序列的明与暗的照度组合会统构空间,调解动静,抑制情绪。而在物体环境区域中,对需要表现细小结构繁杂性的用光上的考虑更需要提高照度,以实现这方面的区别。
(3)温度的变化需要适应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室内环境的热传播有辐射、导热、散热等主要种类,诸如阳光、灯光、热水、电器、蒸汽、机器、摩擦等单一或综合的传播。室内的温度对环境质量有所影响,控制温度是提高环境质量的一个标准。完善人需要热的考虑既可以节省能源及有效利用能源,体现个性化,符合地域与空间构筑环境,又可减少负面作用,有益于人类健康。
总之,声、光、热的考虑多是关于技术方面的考虑,人与物的关系决定了设计必须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去解决问题,以人为核心综合地处理不同的技术要求,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环境的质量更能适应人的需要。应从能源使用上考虑设计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节约、环保的原则,创造室内设计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