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人与人的关系
环境设计的目的是满足环境自身客观物理功能和人的心理功能。人的环境体验是进行创新设计的原则依据,它因人的行为心理需要而存在,围绕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成长,并在满足这种需要的过程中变化。“设计必须为人服务”的思想,成为环境设计人员普遍接受的原则。该原则要求设计工作重视人,重视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研究人与人这一重要关系。在环境设计中,这一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层面
环境中的人是主体因素,是使用者、创建者和顺承者。不同的功能领域、不同的环境条件,都有不同的使用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层面繁多,各不相同,既有老、中、少、幼之分,又有男、女之分,还有健康与残疾之分。此外,人们在民俗、宗教、风俗、政治、职业、经验、文化,甚至是地域条件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关系的复杂性。
研究人的因素,是提高环境作用、体现对人的关心、为人而设计的关键一步。环境使用者成分的复杂,影响着空间环境构成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舒适、健康、安全、便捷性等。而这些又是人们行为活动中至关重要的需求,所以对人的因素的研究也就成为室内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2.人的交往
人们把与他人接近程度进行主动控制的心理需求称为私密性要求。人们对私密性的要求表现为四方面: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理想的私密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取得:利用空间的控制机制,或利用不同文化的行为规范与模式来调节人际接触。由于私密性是控制与他人接触的双向过程,所以空间环境设计不仅应满足物质占有、空间场、人的使用过程,还应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与公共生活相联系的良好、善意的机能渠道,并使其处于使用者的控制之下,创造“社会促进空间”,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这是设计师必须在其作品中反映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设计对人与人的关系的影响较大,体现在交往中人们之间的距离定位、空间的有效利用与组织、接触频率、时间控制、地点条件、功利目的等因素上。在一个巨大的办公室中,用桌子、书架、植物等分隔出个人空间,各空间汇集于这个办公室,在用物化条件和设计语汇的组织下,同事之间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可加强友谊和社会凝聚力,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住宅设计中一梯两户式多层住宅由于每一户的独立性强,居民接触机会少,因此显得冷清寂寞;而一梯三户或四户的住宅,由于有户外短走廊,居民有较多的机会与邻居相遇,所以交往与交流的频率高于一梯两户住宅。这样的实例在现实中有很多,表现在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各个层面范围之中。交往是人们必需的生活基础,是群体与个体或个体与多体联系的基本要求。因此,交往条件因素的考虑与行为心理的需要是空间环境设计的前提。
3.领域与距离
领域是环境中个人所特有的感知控制、介质限定和占有的空间。当感知空间被侵犯时,空间拥有者会做出相应的防卫反应。它具有两个层面:一是实际限定的领域,二是心理感知限定的领域。领域是以场地形式存在的,既有实体形式,也有虚体形式,它是具有一定动能的因素。人离不开社会,需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这是人们精神和心理的需求。
个人心理需要的最小空间领域是随着人的走动而不断迁移的,可使人在空间中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人际距离。人际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亲昵距离、私交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进行环境设计时可以根据环境的性质、群体使用者的关系与交往程度,为使用者提供预知条件下的紧凑布局、功能合理且舒适的服务设施。如设计一个报告厅,讲演者与听众间的距离自然应该采取公共距离。满足使用者要求的同时,设计者可以发挥创造性,对使用者施加影响,缩短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相互间的交往,完善领域的结构关系。在公共室内、社区环境、家庭居住条件中完成人性化的层次要求,是满足室内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需要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