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创新驱动:创造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
创新是“供给侧”思维,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枢纽,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和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根本源泉。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在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方面必然具有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十三五”规划更把创新作为五大关键词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高度重视创新驱动,要求创新、创新、再创新。而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必须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力军。因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创造和培育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至关重要。
(一)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导力量
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一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导和先驱,是推动国家科学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这些年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首先,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水下机器人、高铁、核电、造船、农业、家电、重大水利工程、冶炼、能源、发电、勘探、计算机、通信技术等方面,几乎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这些年来我国的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国有企业创新取得的。其次,国有企业还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同时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进行市场化和企业化改革,从而整体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再次,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对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带动作用。国有企业通过建立产业链,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员等方式,引导技术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带动国内其他企业,特别是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最后,国有企业是最早“走出去”的企业,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国际运作经验和很强的国际并购能力。一方面,通过向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占领国际市场,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式创新,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带动国内产业的创新。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还不够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所以,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力度,加大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技术的力度,加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力度,更要加大传统产业、传统工艺技术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如信息化技术等结合的力度,在技术、装备、产品等方面跟上高新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必须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实现大的创新,在关键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从而带动一批产业的大发展。
(二)创新激励:国有企业成为创新转型的动力源
国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为国民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源,推动和主导国家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创新更是国有企业本身发展的动力源。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国有企业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这就必须发挥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强化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并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科研体制存在矛盾,而且是因为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本身也存在矛盾。所以,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一方面,要实施国有企业科研体制改革。这就需要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要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推动知识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释放知识资本红利,激发创新活力。为此,国有企业更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探索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从而加快形成广进贤才之路,广纳天下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实行国有企业创新激励制度。国有企业领导大多是拥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企业家。他们的努力方向与国资委的业绩考核导向关联度很高。所以,国有企业的管理考核机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创建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经济体制机制,创建适应创新驱动战略的国有企业考核新标准,使国有企业向有利于加速创新的道路转轨。
创新驱动必须充分发挥央企的作用。不论从科技创新来看还是从产业创新来看,央企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央企掌握着国家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而且是因为央企肩负着关键领域和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的责任。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央企的具体情况出发,一方面,必须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央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将央企中的低效无效资产以及户数较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的央企,适度集中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各类央企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鼓励优势产业集团与中央科研院所重组;搭建国际化经营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搭建优势产业上下游携手“走出去”平台、高效产能国际合作平台、商产融结合平台和跨国并购平台,增强央企联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国有企业创新不能局限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还必须加强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年来,新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对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及时有效的反应。国有企业虽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并占据最先进的行业,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因而其在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并不一定会领先。事实上,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对于如何使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与时俱进,如何实施“双创”战略和“互联网+”战略,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大战略中发挥作用等,国有企业都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不能在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上率先创新,那么就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不能为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新的创新动力,从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总之,创新是全方位的,要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高度重视集成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做到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
(三)处理好创新与垄断的关系
国有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还必须处理好创新和垄断的关系。这些年来,国有企业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一直遭到诟病,实事求是地说,国有企业垄断也的确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但是,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通过技术和实力对市场产生垄断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出于对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的考虑,国有企业必须解决好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从理论上说,垄断也是竞争的一种方式。在技术创新基本完成并成为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后,保持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就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水平,必然采用限制竞争、控制市场的方法。此外,垄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持市场份额和维持较高的价格,还在于垄断企业利用垄断实力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所以,垄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也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形式。为鼓励创新,鼓励新技术和新发明,制度设计必须保证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拥有垄断权。但是,任何制度设计都不应长久地保持这种垄断,也不可能长久地保持这种垄断。这种垄断不是被制度创新所打破就是被更新的技术所打破。制度设计者必须提前做出打破技术垄断的制度安排,从而使新技术尽早地扩散,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国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导力量,在一定时期保持垄断优势是必要的,但是在一定时期以后,必须发挥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向社会特别是向民营企业扩散技术,并且选择适当时机退出部分垄断行业。
处理好创新与垄断的关系避不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垄断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垄断和行业垄断。这些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重要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混合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实际推进的速度和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国有企业要解放思想:一方面,主动开放技术,打破市场垄断,扩大新技术的扩散效应,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向民营企业学习更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就是说,应当用混合所有制和混合经营制的方式从民营企业中汲取创新活力。国有企业可以尝试通过招聘民营企业成功人士进入高管层的方式改善企业创新治理结构,也可以通过创新并购的方式吸收更有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加盟国有企业。
总的来看,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全球兴起,一些核心技术、研发方式、创新手段、商业模式,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已经取得革命性突破,甚至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发达国家一直走在前列,并试图依靠强劲的创新动力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占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事实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这种全球创新和竞争浪潮,唯有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创新者胜。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加快我们自己的创新步伐,一方面紧跟世界创新浪潮,不至于丧失参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车,赶上和超越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