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专题根据最优城市规模理论对福建省九大地级市的城市合理规模进行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城市规模仍具有较大的扩张潜力。根据城市最优规模理论,本专题利用规模效益最大化和政府公共服务成本最小化这两种方法分别求解了福建城市人口规模的最优值。根据实证结果推算出福建城市人口数量的合理范围在500万—560万人之间。对比目前九大地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发现现有的人口规模远远低于理论上的最优规模解,各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福建的两大中心城市更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吸引更多的人口,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目前,福建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既要提高城市的经济集聚能力,又要防止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所带来的交通拥挤、房价上升、环境恶化等问题,这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与市场经济共同作用,以促进福建城市的良好发展。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1.把握机遇,以都市圈为主体形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未来福建城市建设应以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以福州为中心,辐射福清、长乐、宁德等地区的闽江口都市圈;以厦门为中心,覆盖龙海、漳州,并延伸至龙岩等城市的九龙江都市圈;以及以泉州为中心,延伸至晋江、石狮、莆田等地区的湄洲湾都市圈这三个都市圈的建设。泉州应紧跟国家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方针,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而福州、厦门应把握自贸区建设这一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闽台经济融合。三个中心城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区位优势、侨乡优势,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能力,以带动其他城市共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口集聚,扩大城市规模

福建作为海西城市群中最关键的省份,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大城市群之间,能够获得很强的正外部性。但目前来看,福建大部分城市的吸引力仍不够高,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够,无法吸引人口的迁移和企业的集聚。福州、厦门、泉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靠前,这三个城市的政府应巩固并加强这一优势,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其他城市的政府应加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面较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城市规模。此外,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建设应加强交通网络联系,协调共进,共建区域基础设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3.促进城市间产业和职能的合作与协调,增强城市竞争力

福建绝大多数城市的经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产业结构相似,因而迫切需要城市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快进行城市间的职能分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现代化服务业为纽带带动整个区域的共同进步。各城市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环境条件来确定适合的城市规模发展方案。城市政府应有序地引导人口流动,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及其他资源,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福建城市的发展不能盲目求大,而应提前做好规划,适时调整。同时,福建各城市应加强同周边临近省份的发达城市如广州、杭州等的交流与联系,增强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及协作能力,推进与江西省等内陆地区的协作,增强城市群辐射力,并进一步推进与台湾经济的对接,以增强城市的集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