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
【经】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341]。
【注释】
[341]郎:鲁地,在鲁都城南郊,今山东曲阜附近。
【译文】
【经】庄公三十一年,春天,在郎地修筑高台。
【经】夏,四月,薛伯卒[342]。
【注释】
[342]薛伯:薛国国君任伯勤,谥宣,即薛宣侯,公元前685年至前660年在位。薛,详见隐公十一年注。
【译文】
【经】夏天,四月,薛宣侯任伯勤去世。
【经】筑台于薛。
【译文】
【经】在薛地修筑高台。
【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343]。
【传】齐侯来献捷者,内齐侯也[344]。不言使,内与同,不言使也。献戎捷,军得曰捷。戎菽也[345]。
【注释】
[343]戎捷:伐戎所得的战利品。
[344]内:以……为自国人。据《春秋穀梁传注疏》:“齐桓内救中国,外攘夷狄,亲倚之情,不以齐为异国,故不称使,若同一国也。”
[345]戎菽:胡豆,以其产于山戎而得名。
【译文】
【经】六月,齐桓公来送上伐戎所得的战利品。
【传】说“齐侯来献捷”,是把齐桓公当成自己国家的人。不说“使”,因为当做同一国家的人了,就不说“使”了。献上伐戎所得战利品,通过军事行动得到的叫做战利品。送来的是胡豆。
【经】秋,筑台于秦[346]。
【传】不正罢民三时[347],虞山林薮泽之利。且财尽则怨,力尽则怼[348]。君子危之,故谨而志之也。或曰,倚诸桓也[349]。桓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350],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为燕辟地。鲁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一年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恶内也。
【注释】
[346]秦:鲁国地名,在今河南范县东南旧城。
[347]罢:用同“疲”,使……疲劳。三时:这里指春、夏、秋三季农忙时节都耗费民力营建高台。
[348]怼(duì):怨恨。
[349]倚:靠近,意思是说庄公是将自己的行为向齐桓公靠拢。
[350]国事:国家大事,指祭祀、征讨等。
【译文】
【经】秋天,在秦地修筑高台。
【传】认为在春、夏、秋三季农忙时节都驱使百姓服劳役疲劳不堪,又设置虞官控制山野森林草地湖泊的资源,是不合正道的。况且民众财物穷尽,就会产生怨恨,民力又竭尽,民众就会愤怒。君子为此感到担忧,所以慎重地记载下来。有人说:“这是依附齐桓公。”齐桓公在外没有诸侯侵扰,在内没有国家大事,跨越千里的险境,向北讨伐山戎,为燕国开疆辟地。鲁庄公在外没有诸侯侵扰,在内没有国家大事,一年之中使百姓三个季节都很疲劳,又设虞官控制山野森林草地湖泊的资源,厌恶鲁庄公的这些做法。
【经】冬,不雨。
【译文】
【经】冬天,没有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