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年

【经】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170]

【传】其不言逆[171],何也?逆之道微[172],无足道焉尔。

【注释】

[170]叔姬:隐公二年出嫁到纪国的伯姬的妹妹。春秋时诸侯的女儿外嫁,她的妹妹和侄女要陪嫁,叫媵妾。可能伯姬出嫁时叔姬还年幼,未能随行,故五年后才归于纪国。

[171]逆:迎娶。这里指经文没有像伯姬出嫁时那样专门用一条来记载纪国派人来迎娶。

[172]道微:指迎娶的规格太低,前来迎娶的人地位太卑微。道,方式,规格。微,低,小,指前来迎娶的人地位太低,不是卿大夫。ft

【译文】

【经】隐公七年,春天,周王的三月,叔姬嫁到纪国。

【传】经文没有记载前来迎娶的事,为什么呢?是因为迎娶的规格太低,来迎娶的人地位太卑微,不值得记载。

【经】滕侯卒[173]

【传】滕侯无名,少曰世子,长曰君,狄道也[174]。其不正者名也[175]

【注释】

[173]滕(téng):周初封国,姬姓,周文王子叔绣所封,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市区西南十二华里。

[174]狄道:此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道,作法,方式。

[175]不正:不是正妻所生。ft

【译文】

【经】滕国国君去世。

【传】对滕侯不称名,少年时称“世子”,即位后称“君”,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不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才称名。

【经】夏,城中丘[176]

【传】城为保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177]。凡城之志,皆讥也[178]

【注释】

[176]城:修筑城墙。中丘:鲁地,在今山东临沂一带。

[177]益:扩建。无极:没有穷尽。

[178]讥:讥讽的意思。《春秋穀梁传注疏》认为此处传文的意思是“刺公不修勤德政,更造城以安民”,指应当以德保民,国人众志成城,国无危殆,如果只是一味恃城池以为固,则修城无终止,国家无宁日。所以讥之。ft

【译文】

【经】夏天,鲁国扩建中丘城的城墙。

【传】城池是为保护百姓而修筑的。百姓多城池小就要扩建城池,扩建城池就没有穷尽。经文凡是对于修筑城池的记载,都有讥讽的意思。

【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179]

【传】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180]。其弟云者,以其来接于我,举其贵者也[181]

【注释】

[179]年:齐僖公的弟弟,名年。据《左传》,此指齐侯同母弟夷仲年。来聘:前来鲁国聘问。聘,访问的意思。

[180]属:亲属关系。通:交往。此处意思是说,诸侯地位很尊贵,其他人跟他应该以君臣关系相称,这样才体现出上下高低的地位,而“兄弟”这样的称呼,有暗含同等的意思,不合礼制。

[181]贵:弟是臣子中的亲贵者,所以称弟显示出他的尊贵身份。ft

【译文】

【经】齐国国君派他的弟弟年作为使者来鲁国聘问。

【传】以诸侯地位的尊贵,兄弟之间也不能以亲属关系来交往。这里经文说“弟”,是因为他是来与鲁国接洽的,要举出使他显得尊贵的称呼。

【经】秋,公伐邾[182]

【注释】

[182]公伐邾(zhū):此条无传文。据《左传》,此前郑、邾伐宋,此处隐公伐邾,即为宋国报此宿怨。邾,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ft

【译文】

【经】秋天,鲁隐公攻打邾国。

【经】冬,天王使凡伯来聘[183]。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184]

【传】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国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何也?大天子之命也[185]。戎者,卫也。戎卫者,为其伐天子之使,贬而戎之也。楚丘,卫之邑也。以归,犹愈乎执也[186]

【注释】

[183]天王:此处指周桓王,姬姓,名林。东周第二位国君,公元前719年—前697年在位。凡伯:人名,周王室的大夫。

[184]戎伐凡伯:据《左传》,此前戎人朝见周王时,凡伯未能待之以礼,故结怨。《穀梁传》认为此处是指卫国,贬称为戎。戎,春秋时对北方族群的统称,战国以后则改为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界曹国与宋国之间,在今山东成武西南、曹县东南三十里,注为卫地者乃误注。楚丘:卫地,在今山东曹县东南、成武西南一带。

[185]大天子之命:以天子的命臣为大,表示对天子的尊重。大,意动用法,以之为大。命,命臣,指凡伯。

[186]以归,犹愈乎执也:指说“带回去”比说直接说“抓了”要委婉。愈,好过。执,抓获,擒获。ft

【译文】

【经】冬天,周天子派凡伯作为使者来鲁国聘问。戎人在楚丘攻击了凡伯然后把他带回国了。

【传】凡伯是谁?是周天子的大夫。攻打国家才说“伐”,这里对于一个人却说“伐”,为什么呢?为了表示对天子的尊重。戎,是卫国。把卫国称作“戎”,是因为他攻击天子的使者,要贬低他,因而称作“戎”。楚丘,是卫国的城邑。说“以归”,还比说“执”要委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