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43—1944年英国对战后德国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国家间的战争最终都会产生胜利者和失败者,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从传统上讲,每一场战争结束后,胜利者为了获得胜利成果,维护自身的地位,往往通过包括割占领土、索取赔款等内容在内的强制性条约对战败国实行各种限制措施以防止其恢复实力进而“东山再起”对战胜国形成新的威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凡尔赛条约》就是最全面的体现。然而,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处理非但没有保住战胜国期望的和平、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反而更加激发了德国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一战结束后仅仅二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欧洲全面爆发。英国作为这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既是一战后瓜分战争成果的受益者,又由于在二战前对德国纳粹政权的侵略行径实行绥靖政策,而使自己卷入了最不想发生的战争之中。二战期间,《凡尔赛条约》的教训对于那些英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来说,可谓深刻之极,因此,在战争进行期间,英国政府便开始讨论和制定战后处置德国的相关政策;同时,对一战后对德处置政策的反思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政府对此问题的态度。
英国政府关于战争结束之后如何处置德国的计划,早在二战进行期间就已经开始酝酿和制订。战争期间,英国的战后处置德国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战后德国版图是否要做重大调整,即是将德国肢解成为数个小的国家,还是保留一个完整的德国。第二,战后德国的经济问题,这主要包括:是否要消灭德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限制德国发动战争的潜力;战后盟国是否要对德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体系进行改造和调整。第三,对战后德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造,彻底消除军国主义、纳粹主义滋生的土壤。第四,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另外,由于处置德国的问题涉及美国、苏联等盟国的利益,因此英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也会受到美苏两国态度的影响。在英国与美、苏两国的一系列讨论和协商中,英国的政策也不断地修改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