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异读词注音评析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的字音标注对普通话字音的识读、审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普通话字音标准的风向标。《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字音标注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对异读词的处理尤其值得关注。我们从普通话审音角度,通过对词典中带有显性标记的异读词处理情况进行分析考察,指出其重视口语音、加注旧读音、标明误读音等优点及处理结果不一致、标记形式不统一等失当之处。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异读词处理;普通话审音
一 《现代汉语词典》对字音审定的重要性
对于异读词,学者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所认识并展开研究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的发布,不仅为普通话中存在异读的词和语素提供了读音辨识的依据,也为人们日常对异读词的识记和认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标准。然而,对于常年与汉字读音打交道的语言文字工作者,特别是汉语教师、播音主持人员及普通话测试员来说,《审音表》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在对那些因出现语境不同而存在读音差异的异读词进行识读的时候,人们还往往会求助于语文辞书。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作为一部深具权威性、使用频率颇高、受众范围甚广的高质量中型语文辞书,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汉语学习者甚至普通民众所熟知,并成为人们日常查询字形、字音、字义的首选词典。《现汉》的字音标注对普通话字音的识读、审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作为普通话字音标准的风向标。对比第5版,我们发现《现汉》(第6版)在某些字音的处理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对异读词读音的处理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主要对《现汉》(第6版)中带有明显异读标记的异读词的读音标注情况进行考察,指出其在异读词处理问题上的合理与失当之处。
二 《现汉》(第6版)异读词处理情况考察
(一)异读词的界定
关于异读,《现汉》(第6版)将其界定为“一个字在习惯上具有的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如 ‘谁’字读shéi又读shuí”[1](P1542),也就是说编写者认为异读词指的就是那些在习惯上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读音的词。而《审音表》的编写说明中则将异读词的范围界定为“本表所审,主要是普通话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 ‘语素’的字”[2](P465)。我们认为这样的界定容易混淆异读词和多音字(词)之间的界限: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就可以叫多音字;而多音字又可以根据意义是否相同分为两类,其中字形和字义相同,却不只有一个读音的字就是通常所说的“异读字”,异读字在不同的词里意义不变而读音不同,这类词才叫作异读词。张云艳(2010)曾经就“异读字”和“异读词”的问题进行过论述:“我们把多音字中的字形和字义没有什么差别,但有不止一个读音的字称为 ‘异读字’, ……而把异读字在不同的词里,在其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读法的词叫 ‘异读词’。”[3]据此,我们将本文中所涉及的异读词范围限定为那些形体和意义相同,而在普通话中有异读的词或语素。也就是说,在形体和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只要读音有差异,我们就将其视为异读。
(二)《现汉》(第6版)对异读词的处理
《现汉》(第6版)中涉及的普通话异读现象比较复杂,限于篇幅,本文只就词典在标注读音时带有显性标记的几种异读现象(共计194个异读词)加以简要分析。根据词典加注异读标记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标注“旧读/旧又读/旧也读…”的(70个)
这种类型的异读词数量相对较多,大多是在今音后括注“旧读/旧又读/旧也读”等异读标记。此类异读情况比较复杂,异读成分的语法属性存在一定差异。
1)词有旧读
这类异读词大多是只有一个义项的单义词,旧读音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大家普遍使用,甚至到现在仍有人在日常读音习惯上保持旧读。这类异读词包括“癌、凿2、唯2、胜2”等27个。
癌 ái(旧读yán)名上皮组织生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乳腺癌等。
凿2záo(旧读zuò)〈书〉明确;真实:确~。
胜2shèng(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任|不~。
当然,也有一些古今异读的词并不只有一个义项,异读现象也不仅仅涉及其中的某一个义项,而是在其多个义项下全都有着同样的异读音,如“比2、崖、纬、溪”等。
比2bǐ(旧读bì)〈书〉①紧靠;挨着:~肩|鳞次栉~。②依附;勾结:朋~为奸。③近来:~来。④等到:~及。
崖yá(旧又读 ái)①名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壁 |山~ |悬~ |摩~。②〈书〉边际:~略。
2)义项有旧读
这类异读词都是有不止一个义项的多义词,其异读现象并不普遍存在于全部义项,但是在多个义项中至少有一个存在着古今异读情况。如“听1③”“从⑤⑥⑦”“凿1③”“骑③④”等13个词。
从cóng(⑤⑥⑦旧读zòng)⑤跟随的人:随~ |侍~。⑥从属的;次要的(跟“主”相对):主~ |~犯。⑦堂房(亲属): ~兄|~叔。
凿1záo③(旧读zuò)〈书〉卯眼:方枘圆~。
骑qí③(旧读jì)骑的马,泛指人乘坐的动物:坐~。④(旧读jì)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轻~ |铁~ |车~。
3)语素有旧读
这类异读主要指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中某一个构成语素存在不同读音。对于这样的异读语素,有些在构词时普遍存在异读,词典在作为单字为其注音时就标注了旧读音;也有一些语素只在构成某一特定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时才有异读,词典在单字注音中并未显示旧读,只在特定词语中标注异读。《现汉》(第6版)收录的包含有旧读语素的词语有“从容”“呆板”“说客”等30个,其中单字注音中已经标注旧读的有16个词语,涉及4个异读语素,其中包含“凿”的词语有9个;而单字注音中未显示旧读的有14个词语,涉及13个语素,其中“从容”和“从容不迫”中的“从”都标注了异读。
从容cóngróng(旧读cōngróng)形①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举止~ |~不迫|~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②(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很~,可以仔仔细细地做|手头~。
从容不迫cóngróng-bùpò(“从容”旧读cōngróng)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他满脸挂笑,~地走上了讲台。
呆板dāibǎn(旧读áibǎn)形死板;不灵活:这篇文章写得太~ |别看他样子~,脑子倒很灵活。
说客shuōkè(旧读shuìkè)名①善于劝说的人。②替别人做劝说工作的人(含贬义):充当~。
2.标注“近年也有读…/今多读…”的(10个)
带有此类标注的异读词很少,主要涉及一些姓氏用字,而且这些字在某一意义和用法上的读音异于其常见意义和用法,例如作为姓氏的“华Huà”和“纪Jǐ”。就这两个字的使用来看,huá和jì这两个读音更为常用,人们日常使用中接触到的“华”和“纪”几乎都是读huá和jì的,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字还有其他读音,所以想当然地认为作为姓氏的两个字也读Huá和Jì。这样的一种原本错误的认知在言语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影响到原本知道姓氏用字正确读音的人,致使其“从俗”而改读为错误读音。
华Huà ①华山,山名,在陕西。②名姓(近年也有读Huá的)。
纪Jǐ 名姓(近年也有读Jì的)。
以上两类都属于古今异读,主要是由于字音在发展中的历时变化而引起的。只是根据加注的异读标记所体现的古今读音及变化过程的不同,我们才将其分为了两个小类。
3.标注“口语中也读/口语中多读/口语中(常)说…/…的口语音”的(71个)
这种类型的异读词数量也比较多,有71个。这类词的异读主要来源于读书音和口语音之间的差异。对于这些异读词来说,既有书面文本朗读时需要使用的标准音,又有日常口语表达中可以使用的口语音,两种读音形成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适用于各不相同的语言环境。根据构成形式的不同,我们又将此类异读词分为4个小类。
1)双音合成词(16个)
对于这些异读的双音节合成词来说,存在异读的只是其中的某一个音节,而且读音的差异往往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变化。如“一会儿、指甲、主意、作料、正经”等,在文本朗读时应该读作yīhuìr、zhǐ·jia、zhǔ·yi、zuò·liao、zhèngjīng,而在日常口头表达中一般则多说成yīhuǐr、zhī·jia、zhú·yi、zuó·liao、zhèngjǐng。
指甲zhǐ·jia(口语中多读zhī·jia)名指尖上面的角质物,有保护指尖的作用。
主意zhǔ·yi(口语中多读zhú·yi)名①主见:大家七嘴八舌地一说,他倒拿不定~了。②办法:出~ |馊~ |这个~好|人多~多。
作料zuò·liao(口语中多读zuó·liao)(~儿)名烹调时用来增加滋味的油、盐、酱、醋和葱、蒜、生姜、花椒、大料等。
2)ABB式状态词(48个)
ABB式形容词中的叠音后缀BB,不管B的本调是什么,在口语中一般都要变读成阴平,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比较典型的一种音变现象。如“绿油油、乱蓬蓬、黑黝黝、亮堂堂、血淋淋”等,在口语中一般都读作lǜyōuyōu、luànpēngpēng、hēiyōuyōu、liàngtāngtāng、xiělīnlīn。
绿油油lǜyóuyóu(口语中也读lǜyōuyōu)(~的)形状态词。形容浓绿而润泽:~的麦苗|鹦鹉一身~的羽毛,真叫人喜欢。
血淋淋xiělínlín(口语中也读xiělīnlīn)(~的)形状态词。①鲜血不断地流的样子。②形容严酷或残酷:~的事实| ~的教训。
3)个别单音词(5个)
主要见于“这、那、哪”这几个具有指示或疑问作用的常用单音代词及“彟、萎”。
这zhè 代指示代词。①指示比较近的人或事物。a)后面跟量词或数词加量词,或直接跟名词:~本杂志|~几匹马|~孩子|~地方|~时候。b)单用:~叫什么?|~是我们厂的新产品。注意在口语里,“这”单用或者后面直接跟名词时,说zhè; “这”后面跟量词或数词加量词时,常常说zhèi。以下[这程子]、[这个]、[这会儿]、[这些]、[这样]、[这阵儿]各条在口语里都常常说zhèi-。②跟“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怕~怕那|~也想买,那也想买。③这时候:我~就走|他~才知道运动的好处。|这zhèi“这”(zhè)的口语音。
彟yuē 〈书〉 ①尺度。②用秤称(今口语说yāo,写作“约”)。
萎wěi①(植物)干枯:枯~ |~谢|~黄。②(口语中也读wēi)动衰落:买卖~了|价钱~下来了。
4)儿化重叠词(2个)
这是数量最少的一个异读词小类,我们在《现汉》(第6版)中只找到了2个,就是“好好”和“早早”,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词语本身都是由同一个词根语素重叠构成的重叠词,第二个音节在口语中多读儿化音,而且儿化音节的声调变读阴平。
好好hǎohǎo(口语中多儿化,读hǎohāor)(~的)①形状态词。形容情况正常;完好:那棵百年老树,至今还长得~的|~的一支笔,叫他给弄折(shé)了。②副尽力地;尽情地;耐心地:大家再~想一想|我真得~谢谢他|咱们~地玩儿几天|你~跟他谈,别着急。
早早zǎozǎo(口语中多儿化,读zǎozāor)副①很早:今天开学,孩子~就起来了。②早点儿;赶快:要来,明天~来|决定办就~办,别拖着。
4.标注“又音/又…”的(33个)
1)两个读音一个标“又音”,一个标“又”(26个)
焘tāo“焘”dào的又音,多用于人名。|焘dào又tāo 〈书〉同“帱”。
转文zhuǎi∥wén“转文”zhuǎn∥wén的又音。|转文zhuǎn∥wén又zhuǎi∥wén 动说话时不用口语,而用文言的字眼儿,以显示有学问:说大白话就可以了,何必~呢!
2)两个读音都标“又”(7个)
这一类仅限于少数几个用来记录外来词的多音节汉字,主要有“浬、哩、吋、呎、唡”等7个词。
浬hǎilǐ又lǐ 量海里旧也作浬。|浬lǐ又hǎilǐ 量海里旧也作浬。
吋yīngcùn又cùn 量 英寸旧也作吋。|吋cùn又yīngcùn 量 英寸旧也作吋。
5.标注“也读/也有读…”的(10个)
这一类异读词数量也比较少,只涉及几个特殊的单音节词,包括“嘘”“珀”“鋆”等10个词。词典未给这类异读词明确标注古今、口语等异读产生的原因,但这些异读音的存在往往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嘘xū”只有作为叹词,“表示制止、驱逐等”时,“也读shī”; “珀pò”“用于译音或专名,也有读bó的”; “鋆yún”则是“在人名中也读jūn”; “油葫芦yóuhú·lu”是“有的地方读yóuhu·lǔ”。
三《现汉》(第6版)异读词处理的优点与不足
对比第5版,第6版在异读词处理上有很多新变化,能够“以学术研究为先导,注重修订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1](P5)“使这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语文词典与时俱进,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P5)。不过,这一修订版在个别异读词的处理问题上还存在着某些不太妥当、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合理之处
1.重视口语音,体现语言基本属性。
较之于第5版,第6版在异读词处理上比较突出的改变就是增加了大量口语异读音的标注,表现形式多是在规范读音后标注“口语中也读…”“口语中多读…”“…的口语音”等。如“指甲zhǐ·jia”后标注“口语中多读zhī·jia”, “一会儿yīhuìr”标注“口语中也读yīhuǐr”, “这zhèi”后加注“这zhè的口语音”等都是充分考虑到了人们日常说话时的读音习惯。在语言的两种基本形式中,口语是第一性的,第6版大量标注口语异读,不仅体现了编写者对鲜活口语的重视,而且也更符合语言的本质。
2.加注旧读音,揭示字音历时变化。
第5版将某些有旧读音的义项或语素直接标注统读音,而未对其旧读情况做任何说明;第6版则在部分有异读的义项和词条下附加标注“旧读…”“旧也读…”“旧又读…”,明确揭示字音的历时演变线索。如“胜2shèng(旧读shēng)”, “骑qí”的第③④义项及相关词条“骠骑piàoqí”下标注“旧读jì”, “教2jiào(旧也读jiāo)”。这样的处理,不但可以让我们知道它们的统读字音,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字从多音到统读的古今字音变化情况,从而获得对字音更为全面的认识。
3.标明误读音,实现语言动态规范。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规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范的标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会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断修订、调整。第6版对某些字音的标注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规范的动态性。其中标注的某些字音最初可能产生于人们的误读,但是在“约定俗成”的语言规范原则制约下,原本错误的读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受众甚广,习非成是。如词典在“华Huà”这一条目下,标注“②名姓(近年也有读Huá的)”,同时在“华3Huá”条目下,标注“③名姓(应读Huà,近年也有读Huá的)”。
另外,也有个别字的某种读音纯粹产生于人们的误识和误读,对于这样的词条,词典中将其标注出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使用者予以提示,从而让人们避免出现类似的误读情况,如词典在“硇洲Náozhōu”词条下标注“名岛名,在广东。注意硇字有的书中误作 ‘碙’,误读gāng。”
(二)失当之处
1.同类异读处理结果不一致
同是ABB式状态词叠音后缀变读阴平的音变现象,《现汉》(第6版)的处理结果却不甚相同。对于大部分此类叠音后缀,词典注音都是直接标本调,然后括注“口语中也读…”,说明其变调。如词条“绿油油”“湿淋淋”“慢腾腾”,词典分别标音lǜyóuyóu、shīlínlín、mànténgténg,并在括号中加注“口语中也读lǜyōuyōu”“口语中也读shīlīnlīn”“口语中也读màntēngtēng”。但是,个别ABB式状态词的叠音后缀却并未做同样处理,而是在词目后直接标注其变读后的阴平调。如“黄澄澄”“闹嚷嚷”两个词目后都是直接标音huángdēngdēng、nàorāngrāng。
另外,还有一部分ABB式状态词,词典只是在词目后标写了本调,但并未对叠音后缀的变调情况予以说明,如“毛茸茸”“明晃晃”直接标音máoróngróng、mínghuǎnghuǎng,而没有在后面加注“口语中也读máorōngrōng”“口语中也读mínghuānghuāng”等。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同样以“洞洞”为叠音后缀的“黑洞洞”和“空洞洞”两个词目,词典的处理却大相径庭:“黑洞洞”标音hēidòngdòng,并括注“口语中也读hēidōngdōng”;而“空洞洞”则直接标音kōngdòngdòng,未对其变调情况予以说明。这样的处理结果恐怕会使词典使用者产生一定的困惑,究竟ABB式的叠音后缀要不要变读阴平,什么时候变什么时候不变,使用者在查阅词典之后仍然无法获得确切的答案。
其实,对于ABB式状态词的叠音后缀变读阴平的现象,从现代口语表达实际来看,大部分人已经不再变读,普通话审音规范中对此也认为变与不变均可,即读为本调和变读阴平调都算正确。第6版在这些词目处理上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编写者在变与不变问题上的意见不统一:认为必须变读的,就直接在词目后标注变读以后的阴平调;认为变与不变两可,而口语中习惯变读的,就先标本调,然后括注“口语中也读…”;认为没有必要变读的,就直接在词目后标注本调。我们认为,从词典编纂质量的角度考量,这样的处理显得不够科学严谨,缺乏系统性。
2.同类异读标记形式不统一
同是姓氏用字读音变异,第6版在给“华”注音时两个读音下都添加了异读标记,而“纪”却只注规范读音,并在其后标记异读。这样的处理似乎有欠妥当,同类异读情况应尽量保持一致,因此我们建议将“纪”按照“华”的注音形式进行调整。如:
“华”Huà ②名姓(近年也有读Huá 的)。|“华3”Huá ③名姓(应读Huà,近年也有读Huá的)。
“纪”Jǐ 名姓(近年也有读Jì的)。|“纪1”Jì ②名姓(应读Jǐ,近年也有读Jì的)。
3.个别异读多音处理有争议
从《现汉》(第6版)对“衣”“雨”的处理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编者是将它们视为了多音字,因而在“衣yī”“雨yǔ”(名词义)条目后标明“另见……页y씓另见……页yù”,并另设“衣y씓雨yù”两个独立条目,指明它们的动词义“穿(衣服)”“下(雨、雪等)”对应的读音分别是yì和yù。当然,词典将词类属性不同、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的字(词)处理为多音字,未为不可。问题在于,既然“衣”“雨”都是多音字,表示“穿(衣服)”“下(雨、雪等)”动词性意义时读为yì、yù,那么在为“衣锦还乡”“密云不雨”标注读音时就应该直接在两个条目后标音yìjǐn-huánxiāng、mìyún-bùyù。然而,词典对这两个词语的处理却是先在条目后标音yījǐn-huánxiāng、mìyún-bùyǔ,同时又括注“衣:旧读yì,穿衣”“雨:旧读yù,下雨”,这种处理方式似乎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之嫌。“旧读”属于古今异读标记,括注旧读的前提是新旧两个读音联系的词义及词类属性都应该具有同一性。既然两个读音对应的意义和词类都不同,就不宜标注异读。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矛盾,恐怕与词典编者在多音字(词)和异读词两个概念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对二者不加区分从而混为一谈不无关系。
结语
通过对《现汉》第6版和第5版在异读词处理方面的比较,我们发现,第6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对那些由于文白不同或者古今读音差异而造成的异读词的关注,在标注字音时既重视口语音,也不忘旧读音,同时考虑到了日常读音习惯。同时,《现汉》(第6版)在某些异读词的处理上还存在着处理结果不一致、标记形式不统一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重印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张云艳.试论现代汉语语音规范中的异读字与异读词[J].韶关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