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快慢反义概念词语类聚考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词汇系统由一个个概念词语类聚互相关联构成,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朱子语类》中表达快慢概念的有“迅、速、疾、快、捷、急、紧、遽、骤、亟”和“迟、徐、缓、慢”等词,形成以这些词及其组合的词语为核心而聚合其他词汇成分的快慢反义概念词语聚合网络。
关键词:朱子语类;快慢反义概念;词语类聚
《朱子语类》是文人口语的书面记录,叠置着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朱熹与门生探讨阐发理学思想涉及大量成对的反义表述,往往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或阐释一个现象而使用词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如:
看孟子此一段发意如此大,却在疾行徐行上面。(59.1418)
如“徐行后长”与“疾行先长”,都一般是行。只是徐行后长方是道,若疾行先长便不是道,岂可说只认行底便是道!(62.1497)
曰:“君行步阔而迟,臣行步狭而疾,故君行一步,而臣行两步,盖不敢同君之行而践其迹也。”(85.2197—2198)
例中“疾行”与“徐行”、“后”与“先”、“阔而迟”与“狭而疾”相对。
这些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往往既有上古雅言旧词,也有当时的白话新词。新旧语言质素聚合在一个语义场内部,表达某一个具体的语义范畴。如:
今人却云月行速,日行迟,此错说也。(2.14)
大率人情处自己事时甚着紧,把他人便全不相干,大段缓了,所以为不忠。(21.485)
方说得缓慢,人便不将做事,须是说得紧切,要忽然间触动他,如被人骂,便说被人打;被人打,便说人要杀。盖不如此,不足以触动他也。(42.1083)
例中“速”与“迟”为雅言旧词的反义对举,“着紧”与“缓”为新旧语言质素的反义对举,“缓慢”与“紧切”为白话新词的反义对举。又如:
一日,与诸生同行登台,见草盛,命数兵耘草,分作四段,令各耘一角。有一兵逐根拔去,耘得甚不多,其它所耘处,一齐了毕。先生见耘未了者,问诸生曰:“诸公看几个耘草,那个快?”诸生言诸兵皆快,独指此一人以为钝。曰:“不然。某看来,此卒独快。”因细视诸兵所耘处,草皆去不尽,悉复呼来再耘。先生复曰:“那一兵虽不甚快,看他甚子细,逐根去令尽。虽一时之难,却只是一番工夫便了。这几个又著从头再用工夫,只缘其初欲速苟简,致得费力如此。”(121.2947)
例中“那个快”“诸生言诸兵皆快”“某看来,此卒独快”“那一兵虽不甚快”中“快”与“只缘其初欲速苟简”中“速”形成文白对照,反映了文人口语文白并用的特点,同时也可见“快”口语性强,“速”文言味重,“快”新“速”旧,“速”与“快”二者处在此消彼长竞争之中。
由“迅、速、疾、捷、急、紧”与“迟、徐、缓”相对到“快”与“慢”相对以及“迅速”“迅疾”“疾速”与“迟缓”“缓慢”等词的产生反映了表达快慢概念范畴的古今演变。下文在比勘今传《朱子语类》各本基础上,从概念场着眼,对《朱子语类》词义系统中认知上属于快慢范畴的词语类聚及其语义关系略做探讨,既探究表达这一概念的词语同概念场内其他成员在意义用法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区别的聚合关系,也探究这些词语同本场成员(场内组合)以及其他概念场成员(场外组合)的组合关系。
一 快速概念词语类聚
《朱子语类》中表达快速概念的有“迅”“速”“疾”“快”“捷”“急”“紧”“遽”“骤”“亟”等词。
1.迅
1.1 “迅”的词义
“迅”有快速义。《六韬·军势》: “迅电不及瞑目。”《说文·辵部》: “迅,疾也。”《朱子语类》除3例人名外,还有15例。如:
知至之后,如从上面放水来,已自迅流湍决,只是临时又要略略拨剔,莫令壅滞尔。(15.300—301)
常如风和日暖,固好;变如迅雷烈风。若无迅雷烈风,则都毕了,不可以为常。(37.987)
1.2 场内组合:迅速。
如风之迅速以迁善,如雷之奋发以改过。(72.1833)
1.3 场外组合:奋迅、迅激。
大抵资质柔巽之人,遇事便不能做事,无奋迅之意,所以事遂至于蛊坏了。(70.1774—1775)
方河水汹涌,其势迅激,纵使凿下龙门,恐这石仍旧壅塞。(79.2023)
2.速
2.1 “速”的词义
“速”有快速义。《论语·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说文·辵部》: “速,疾也。”《朱子语类》“速”有88例。如:
历家以进数难算,只以退数算之,故谓之右行,且曰:“日行迟,月行速。”(2.14)
知其为贤而用之,则用之唯恐其不速,聚之唯恐其不多。(107.2659)
2.2 场内组合:疾速、迅速。
日月星辰积气,皆动物也。其行度疾速,或过不及,自是不齐。(2.25)
又别置一簿,列具合立传者若干人,某人传,当行下某处收索行状、墓志等文字,专牒转运司疾速报应。(107.2665)
迅速,见“迅”。
2.3 场外组合:敏速、神速、作速、健速。
“逊此志,务时敏”,虽是低下着这心以顺他道理,又却抖擞起那精神,敏速以求之,则“厥修乃来”矣。(98.2529)
其功用神速如此!(78.2003)
又乞下铨曹,作速差知州,后面有铨曹拟差状。(127.3043)
其行遣得简径健速如此!(127.3043)
2.4 与“迟”反义并举:迟速。
使我之法能运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其疏密迟速,或过不及之间,不出乎我。(2.25)
只认下着头去做,莫问迟速,少间自有至处。(10.164)
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而为公,如是而为私,意颇在吕相。(129.3087)
3.疾
3.1 “疾”的词义
《说文·疒部》: “疾,病也。从疒矢声。”段玉裁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王国维指出:“疾之本字,象人亦下着矢形,古多战事,人着矢则疾矣。”“疾”的甲金文形体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疾”字的造意似指人中箭而受伤,由造意而泛指外界的致病因素侵入人体而使人生病,故《释名》云:“疾,疾也。客气中人急疾也。”《释名》云:“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亟”“急”等也有此语义。文字未产生之前,原始先人用“矢、亟、急”音指生病,盖健康的人生病时有突然变得不健康的感觉,由健康到生病的变化很快,段玉裁注《说文》亦云:“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申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疾”有急剧而猛烈义。《易·说卦》:“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引申有快速义。《庄子·天道》: “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例中“徐”与“疾”反义对举。《朱子语类》有“疾”150例,除人名外,其中98例表“疾病”“毛病”义,15例表“痛恨”义,5例表“妒忌”义,2例表“乱、暴乱”义,表“快速”义有30例。如:
其实天左旋,日月星辰亦皆左旋,但天之行疾如日。(2.18)
且如端坐不如箕踞,徐行后长者不如疾行先长者,到这里更有甚礼,可知是不可行也。(22.515)
3.2 场内组合:疾速,见“速”。
3.3 场外组合:疾言遽色。
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103.2601)
3.4 与“迟”“徐”反义并举:疾迟、疾徐。
以某观之,若看得此,则亦可以粗想象天之与日月星辰之运,进退疾迟之度皆有分数,而历数大概亦可知矣。(78.1981—1982)
如宫、商、角、徵、羽,固是就喉、舌、唇、齿上分,他便道只此便了,元不知道喉、舌、唇、齿上亦各自有宫、商、角、徵、羽。何者?盖自有个疾徐高下。(92.2343)
4.快
4.1 “快”的词义
“快”本义为“高兴;愉快”。《孟子·梁惠王上》: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引申有“舒适、畅快”义。宋玉《风赋》: “快哉此风!”人在愉悦兴奋时情绪高昂亢奋,行动敏捷快速,形成由情绪概念至速度概念的隐喻映像而激活“快”字使之有快速义。《说文·心部》: “快,喜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疾速,俗字作。”《说文·马部》: “,马父臝子也。”段玉裁注云:“谓马父之骡也。”《玉篇》: “,马也。生七日超其母。”“”也引申有“行走迅速”义,东汉昙果共康孟详译《中本起经》卷上:“其水深,佛以神力,断水令住,高出人头,使底扬尘,佛行其中。”后“快”取代“”表“疾速”义。
梅祖麟《从语言史看几本元杂剧宾白的写作时期》一文认为“元代口语,迅速之快用 ‘疾’‘疾快’‘疾速’和 ‘快’,但 ‘快’字的出现频率不比 ‘疾忙’‘疾快’等词高。至早要到明初以后,才有白话文献专用 ‘快’字来表示 ‘迅速’义,不用 ‘疾’‘疾快’等词。”实际上早在宋代 ‘快’已有 ‘迅速’义。东汉昙果共康孟详译《中本起经》卷上:“时摩竭提国王吏民,以岁会礼,往诣迦叶,相乐七日。迦叶心念:‘佛德圣明,众人见者,必阻弃我。令其七日不现,快乎。’佛知其意,即隐七日。至八日旦,迦叶又念:‘今有余祚,供佛快耶!’应念忽至。迦叶大喜:‘适念欲相供养,来何快耶?间者那行?今从何来?'”例中前二“快”意为快活,后一“快”则可意为快活,亦可意为“快速”,似处于两可状态。东汉安世高译《大安般守意经》卷上:“即自知喘息快,即自知喘息不快。”晋张华《博物志》卷二:“蛴螬以背行,快于用足。”诸例中“快”皆为“快速”义。
《朱子语类》无“”,有“快”175例,其中47例表心理上的愉悦或洒脱义,55例表对事理或义理的认识通达明快,1例表身体舒适义,3例表称赞义,6例表锋利义,表快速、敏捷和急迫义的有50例。如:
然这里只是说学之次序如此,说得来快,无恁地劳攘,且当循此次序。(15.311)古者教人有礼乐,动容周旋,皆要合他节奏,使性急底要快也不得,性宽底要慢也不得,所以养得人情性。(43.1103)
若能知而扩充,其势甚顺,如乘快马、放下水船相似。(53.1291)
4.2 场内组合:快捷、捷快。
今学者有两样,意思钝底,又不能得他理会得;到得意思快捷底,虽能当下晓得,然又恐其不牢固。如龚郯伯理会也快,但恐其不牢固。(120.2915)
又见自家这里说得来疏略,无个好药方治得他没奈何底心;而禅者之说,则以为有个悟门,一朝入得,则前后际断,说得恁地见成捷快,如何不随他去!(126.3036—3037)
“快捷”“捷快”为同素异序词。
4.3 场外组合:轻快、手轻足快、脚轻手快。
法孝直轻快,必有术以止之。(136.3235)
曰:“易,只是习得来熟,似欢喜去做,做得来手轻足快,都无那恻怛不忍底意思。”(25.610)
“鼓之舞之以尽神”,未占得则有所疑,既占则无所疑,自然使得人脚轻手快,行得顺便。(75.1931)
5.捷
5.1 “捷”的词义
捷,本作“疌”,有“迅速,敏捷”义。《说文·止部》: “疌,疾也。”又作“寁”。《说文·宀部》: “寁,居之速也。”《尔雅·释诂上》“寁,速也。”《诗经·郑风·遵大路》: “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后通作“捷”。《荀子·君子》: “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朱子语类》中“捷”有22例,其中表“迅速,敏捷”义的有14例。如:
缘为上行下效,捷于影响,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者如此。(16.360)
本朝尚存唐一玉辂,闻小而轻,捷而稳,诸辂之行,此必居先。(128.3067)
5.2 场内组合:快捷、捷快,见“快”。
5.3 场外组合:径捷、捷给辩口、敏捷、超捷。
先生作“合而有助”,便觉得宾主分晓,工夫亦自有径捷。(52.1257)
佞,只是捷给辩口者,古人所说皆如此,后世方以“谄”字解之。(28.711)
也自有一般人敏捷,都要看过,都会通晓。(114.2760)
祖宗置资格,自立侥幸之门。如武臣横行,最为超捷。(128.3075)
6.急
6.1 “急”的词义
“急”由“迫切”引申而有快速义。《史记·秦始皇本纪》: “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朱子语类》中“急”有358例,用以表示性子急躁、焦急、紧要、迫切、危急、急促等义。其中表快速义的如:
想当时列国多此等事,夫子不得不星夜急走。(47.1182)
又如:
盖运得愈急,则其成器愈快,恐此即是钧。(81.2123)
例中“急”与“快”义近。再如:
如以一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在内,大轮转急,小轮转慢。虽都是左转,只有急有慢,便觉日月似右转了。(2.16)
曰:“只是说中庸之难行也。急些子便是过,慢些子便不及。”(63.1528)
如言弹琴,弦急则绝,慢则不响,不急不慢乃是。(126.3025)
诸例中“急”和“慢”“缓”相对。
6.2 场内组合:紧急、急遽。
一则说得紧急,一则说得有许多节次,次序详密。(56.1337)
又如孟子答“今之乐,犹古之乐”,这里且要得他与百姓同乐是紧急。(60.1456)
人之处事,于丛冗急遽之际而不错乱者,非安不能。(14.275)
6.3 叠用为“急急”有4例。如:
曰:“这个道理,未见得时,若无头无面,如何下工夫。才剔拨得有些通透处,便须急急蹑踪趱乡前去。”(16.315)
然当时国势已如此,虏初退后,便须急急理会,如救焚拯溺。(101.2573)
6.4 场外组合:忙急、急忙、急切、急迫、卒急、火急、火忙火急、急征横敛。
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担一担之水,浇满园之蔬。(10.167)
某尝说,此处与“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皆须急忙连下句读。(56.1332)
“忙急”“急忙”为同素异序词。
或问:“‘笃行’是有急切之意否?”(64.1565)
他未来,其心急切,又要进前寻求,却不是“以意逆志”,是以意捉志也。(11.180)
若是读此书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10.163)
大凡看文字要急迫不得。(11.185)
有一等性钝底人,向来未曾看,看得生,卒急看不出,固是病。(10.172)
只是这私意如何卒急除得!(84.2180)
言人见有个好事,火急欢喜去做,这样人不耐久,少间心懒意阑,则速去之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也。(87.2249)
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只是火急去弄文章。(137.3255)
如人火忙火急来说不及,又便了了。(139.3306)
如专利于上,急征横敛,民不得以自养,我这里虽能兴起其善心,济甚事!(16.360)
6.5 与“缓”对举:缓急、急缓。
曰:“理固无不善,才赋于气质,便有清浊、偏正、刚柔、缓急之不同。”(4.71)
凡看文字,专看细密处,而遗却缓急之间者,固不可;专看缓急之间,而遗却细密者,亦不可。(11.182)
某谓,须有先后缓急,久之亦要穷尽。(18.418)
这里须斟酌时宜,便知个缓急深浅,始得。(37.987)
只是说得有详略,有急缓,只是这一个物事。(94.2387)
莫问他急缓先后,只认是处便奉行,不是处便紧闭,教他莫要出来。(121.2944)
“缓急”“急缓”为同素异序词。
7.紧
7.1“紧”的词义
“紧”由“急促、迫切”引申而有快速义。如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走的紧来到荒坡佃,觉我这可扑扑的心头战。”《朱子语类》中“紧”有507例,多用以表示密切、坚实、急促、迫切、急躁、猛烈、重要等义。如:
日与月正紧相合,日便蚀,无光。(2.17)
曰:“自看《论语》后,觉得做工夫紧,不似每常悠悠。”(114.2753)
其中表快速义的如:
若不见得入头处,紧也不可,慢也不得。(8.132)
盖到这里,又着力不得,才紧着便过了,稍自放慢便远了。(36.970)
例中“紧”和“慢”相对。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方平稳处,尽行不妨。及到滩脊急流之中,舟人来这上一篙,不可放缓。直须着力撑上,不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8.137)
例中“紧”和“放退”相对,表紧迫状态的“迅疾”义。再如:
只是气旋转得紧,如急风然,至上面极高处转得愈紧。若转才慢,则地便脱坠矣!(2.28)
例中“紧”和“慢”相对,表紧密状态的“迅疾”义。
7.2 场内组合:紧急,见“急”。
7.3 叠用为“紧紧”有5例。如:
如剥百合,须去了一重,方始去那第二重。今且将“义利”两字分个界限,紧紧走从这边来。(41.1043)
自家若得知是人欲蔽了,便是明处。只是这上便紧紧着力主定,一面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围拔守,人欲自消铄去。(12.207)
7.4 场外组合:着紧。
须是见得自家心里常有一个合当着紧底道理,此类自不暇及。若说道要在此地着紧,都不济事。(22.526)
公既年高,又做这般工夫不得,若不就此上面着紧用工,恐岁月悠悠,竟无所得。(115.2782)
7.5 与“慢”对举:紧慢。
体无刚柔,位有贵贱。因他这贵贱之位随紧慢说,有那难处,有那易处。(69.1727)
8.遽
8.1 “遽”的词义
“遽”本义为“驿车、驿马”。《说文·辵部》: “遽,传也。”引申有“快速”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仆人以告,公遽见之。”《朱子语类》中“遽”有74例,多用以表示仓猝急忙等义。如:
要之,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5.98)
道理既知缝罅,但当穷而又穷,不可安于小成而遽止也。(9.157)
为学之始,未知所有,而遽欲一蹴至此,吾见其倒置而终身述乱矣!(64.1601)
其中表快速义的如:
立之因问:“明道云:‘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又是怎生?”(30.772)
圣人之心,如春夏秋冬,不遽寒燠,故哭之日,自是不能遽忘。(34.872—873)
往往带有“立刻”义。如:
先生遽曰:“义理才觉有疑,便札定脚步,且与究竟到底。谓如说仁,便要见得仁是甚物。”(20.469)
人须就学问上做工夫,不可少有得而遽止。(22.530)
至于助长,则是强探力取,气未能养,遽欲加人力之私,是为揠苗而已。(52.1250)
《二典》《三谟》其言奥雅,学者未遽晓会,后面《盘》《诰》等篇又难看。(78.1983)
8.2 场内组合:急遽,见“急”。
8.3 场外组合:匆遽、遽然、疾言遽色。
“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若有死其亲之心,有扬其亲之过之意。(22.511)
曰:“无此事,岂可遽然加以此罪!”(56.1332)
“疾言遽色”,见“疾”。
9.骤
9.1 “骤”的词义
“骤”本义指马奔驰。《说文·马部》: “骤,马疾步也。”泛指马奔驰,引申有“快速”义。《宋书·张兴世传》: “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朱子语类》中有25例。其中表快速义的有23例。如: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10.163)
又曰:“圣人终不成哭了便骤去歌得!如四时,也须渐渐过去。”(34.873)
“骤”表快速义往往带有“突然”义。如:
天道者,谓自然之本体所以流行而付与万物,人物得之以为性者也。圣人不以骤语学者,故学者不得而闻。(28.726)
今若不先破其巢穴,待他事成骤至,某等此时直当不得。(131.3152)
9.2 场内组合无。
9.3 场外组合:骤然。
化则渐渐化尽,以至于无;变则骤然而长。(74.1887)
如“养气”之说,岂可骤然理会?(117.2807)
10.亟
“亟”有“快速”义。如《诗·豳风·七月》: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郑玄笺:“亟,急。”《说文·二部》: “亟,敏疾也。”《朱子语类》中有11例。
南轩从善之亟。(103.2610)
后山不肯服,亟令送还,竟以中寒感疾而卒。(130.3122)
兀术闻之,遂亟走归,杀虚中,而尽灭其族。(130.3130)
秦桧死,亟下诏守和议不变,用沈该、万俟卨、陈诚之辈。(132.3174)
场内、场外组合无。
二 缓慢概念词语类聚
《朱子语类》中表达缓慢概念的有“迟”“徐”“缓”“慢”。
1.迟
1.1 “迟”的词义
“迟”的初义是走得慢。如《诗·小雅·采薇》: “行道迟迟。”考《说文·辵部》:“迟,徐行也。从辵,犀声。”引申而有“缓慢”和“晩”义。《朱子语类》中“迟”有134例,除去人名用字94个外,主要用以表“晚”“慢”义。其中表“慢”义的如:
如天行亦有差,月星行又迟,赶它不上。(1.11)
只是天行极速,日稍迟一度,月必迟十三度有奇耳。(2.13)
天日月星皆是左旋,只有迟速。天行较急,一日一夜绕地一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又进过一度。日行稍迟,一日一夜绕地恰一周,而于天为退一度。(2.17)
1.2 场内组合:迟慢、迟缓。
资质迟慢者,须大段着力做工夫,方得。(35.916)
曰:“风是一个急底物,见人之善,己所不及,迁之如风之急;雷是一个勇决底物,己有过,便断然改之,如雷之勇,决不容有些子迟缓!”(72.1835)
1.3 叠用为“迟迟”有5例。如:
此为在所当改,而可以迟迟三年者也。(22.512)
胡致堂云:“《通鉴》久未成书。或言温公利餐钱,故迟迟。温公遂急结束了。故唐五代多繁冗。”(134.3207)
1.4 场外组合:迟晚、迟钝、迟疑、舒迟、迟延、迟重、重迟。
而今说已前不曾做得,又怕迟晚,又怕做不及,又怕那个难,又怕性格迟钝,又怕记不起,都是闲说。(10.164)
所谓气质,便是刚柔、强弱、明快、迟钝等否?(14.259)
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工夫,如何得!(8.136)
只恁勇猛坚决向前去做,无有不得之理,不当如此迟疑。(121.2934)
言发于心,心定则言必审,故的确而舒迟。(96.2472)
今到处并不管着限日,或迟延一月,或迟延两三月,以邀索县道,直待计嘱满其所欲,方与呈州。(106.2649)
曰:“看公意思迟重,不到有他过。只是看文字上,更子细加功,更须着些精采。”(120.2893)
此帽本只是巾,前二脚缚于后,后二脚反前缚于上,今硬帽、幞头皆是。后来渐变重迟,不便于事。(84.2188)
“迟重”“重迟”为同素异序词。
1.5 与“速”“疾”对举:迟速、疾迟,见“速”“疾”。
2.徐
2.1 “徐”的词义
“徐”的初义是慢走。如《孙子·军争》: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引申而有“缓慢”义。《朱子语类》中有163例,除人名、地名等专名外,其中表“慢”义的有47例。如:
夫子见小儿徐行恭谨,曰:“韶乐作矣!”(92.2347)
又曰:“老子之术,自有退后一着。事也不搀前去做,说也不曾说将出,但任你做得狼狈了,自家徐出以应之。”(120.2913)
待三年然后徐改之,便不觉。(22.511)
2.2 场内组合:徐缓。
李先生少年豪勇夜醉,驰马数里而归。后来养成徐缓,虽行二三里路,常委蛇缓步,如从容室中也。(103.2600)
2.3 叠用为“徐徐”有7例。如:
某适来,因澡浴得一说:大抵揩背,须从头徐徐用手,则力省,垢可去。(8.143)
今欲观《诗》,不若且置《小序》及旧说,只将元诗虚心熟读,徐徐玩味。(80.2085)
2.4 场外组合:舒徐、安徐、纡徐。
曰:“深造”云者,非是急迫遽至,要舒徐涵养,期于自得而已。(57.1343)
因对雨,云:“安徐便好。”(107.2677)
曾所以不及欧处,是纡徐(扬录作“余”)曲折处。(139.3314)
2.5 与“疾”对举:疾徐,见“疾”。
3.缓
3.1 “缓”的词义
“缓”的本义是“宽绰,舒缓”。《说文·糸部》: “纾,缓也。” 《广韵·缓韵》:“缓,舒也。”《穀梁传·文公十八年》: “一人有子,三人缓带。”《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引申有“松弛”义。如:
问:“‘缓’字,恐不是迟缓之 ‘缓’,乃是懈怠之意,故曰 ‘解,缓也’。”曰:“缓,是散漫意。”问:“如纵弛之类?”曰:“然。”(77.1976)
由空间上的“宽绰”引申到时间上的“推迟”。如《孟子·滕文公上》: “民事不可缓也。”又引申为速度范畴的“缓慢”,着重于松弛、宽松。《朱子语类》中“缓”有200例,主要与“紧”“急”相对,其中表“慢”义的有47例。如:
孟子云“求放心”,已是说得缓了。(9.151)
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一作“体”——作者注)察。(11.179)
使武王十一年伐殷,到十三年方访箕子,不应如是之缓。(79.2038)
历家谓之缓者反是急,急者反是缓。(2.16)
才者,水之气力所以能流者,然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同。(5.97)
及到滩脊急流之中,舟人来这上一篙,不可放缓。直须着力撑上,不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8.137)
自家须用持着,稍缓则忘了,所以常要惺惺地。(12.208)
若他父兄有急难,其事不可缓,来愬时,便用周他。(42.1083)
凡人责人处急,责己处缓;爱己则急,爱人则缓。若拽转头来,便自道理流行。(63.1543)
3.2 场内组合:缓慢、迟缓、徐缓。
如云“思欲格物则固已近道”,言皆缓慢。(18.405)
曰:“如此则是无分别,此一段都缓慢了。公归去仰卧思量,心必不安。”(52.1250)
曰:“此一段,赵岐注乃是就孟子说,只是颇缓慢。”(52.1269)
“迟缓”“徐缓”,见“迟”“徐”。
3.3 叠用为“缓缓”有6例。如:
先生笑曰:“且放下此一段,缓缓寻思,自有超然见到处。”(15.303-304)
须是缓缓理会,须是逐一章去搜索。(19.433)
读书初勤敏着力,子细穷究,后来却须缓缓温寻,反复玩味,道理自出。(114.2766)
3.4 场外组合:缓散、散缓、宽缓、缓宽、缓颊、详缓、和缓、舒缓、怠缓、盎缓、缓弱、缓心、迂缓。
想得春夏间天转稍慢,故气候缓散昏昏然,而南方为尤甚。(2.28)
工夫到时,才主一,便觉意思好,卓然精明;不然,便缓散消索了,没意思。(113.2744)
看注解时,不可遗了紧要字。盖解中有极散缓者,有缓急之间者,有极紧要者。(11.192)
人心常炯炯在此,则四体不待羁束,而自入规矩。只为人心有散缓时,故立许多规矩来维持之。(12.200)
固不免有散缓时,但才觉便收敛将来,渐渐做去。但得收敛时节多,散缓之时少,便是长进处。(113.2744)
缓散、散缓为同素异序词。
开阔中又着细密,宽缓中又着谨严。(8.144)
天下事亦要得危言者,亦要得宽缓者,皆不可少。(13.238)
此言该内外,宽缓不迫,有涵泳从容之意,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也。(18.419)
今未曾做工夫在,便要开后门。然亦不解迫切,只是不曾做,做着时不患其迫切,某但常觉得缓宽底意思多耳。(105.2635)
“宽缓”“缓宽”为同素异序词。
曰:“诚只是一个诚,只争个缓颊。”(18.402)
重亦不难见,如人言语简重,举动详缓,则厚重可知。(21.506)
但孟子之言勇决,孔子之言详缓,学者须就这上着力。(26.650)
曰:“只是要知得礼合如此,所以行之则和缓而不迫。”(22.513)
礼之体虽截然而严,然自然有个撙节恭敬底道理,故其用从容和缓,所以为贵。(22.514)
便如《诗本义》中辨毛郑处,文辞舒缓,而其说直到底,不可移易。(80.2089)
如人倨肆,固是慢;稍或怠缓,亦是慢。(35.914)
大抵声太高则焦杀,低则盎缓。(92.2336)
神宗本欲富强,其后因此皆迂曲缓弱了。(112.2729)
且如仁宗朝是甚次第时节!国势却如此缓弱,事多不理。(130.3095)
须要缓心,直要理会教尽。(121.2926)
《唐鉴》议论,觉似迂缓不切。(134.3208)
3.5 与“急”对举:缓急、急缓,见“急”。
4.慢
4.1 “慢”的词义
“慢”从曼得义,有散漫不拘义。《释名·释言语》: “慢,漫也,漫漫心无所限忌也。”“慢”的“散漫不拘”义在心理状态上为懈怠,在行为状态上为迟缓。如《易·系辞上》: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孔颖达疏:“小人居上位必骄慢,而在下必暴虐。”例中“慢”有“傲怠不敬”义。又如《诗·郑风·大叔于田》: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毛亨传:“慢,迟。”例中“慢”有“迟缓”义。检《说文·心部》: “慢,惰也。”又《说文》: “,行迟也。”桂馥义证:“反快为慢。”段玉裁注:“今人通用慢字。”“慢”由心理上的轻慢引申出行为上的轻慢,而从状态域隐射到速度域,二者因消极懈怠的相似性而发生隐喻映射,与“”通用表“迟缓”义。唐宋后“慢”表速度慢义使用渐多,元代成为常用义而沿用至今。《朱子语类》中“慢”有180例,大多表“怠慢”义。如:
如欲人不慢于我,须先不慢于人;欲人不欺我,须先不欺于人。(27.676)
其中表“缓慢”义的有47例。如:
其子弟云:“从来先生教某们慢行。今令习走,何也?”(101.2571)
今语学问,正如煮物相似,须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8.137)
曰:“慢看不妨,只要常反复玩味圣人旨要,寻见着落处。”(21.501)
观圣人若甚慢,只是你赶他不上。(34.888)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如今学者却恁地慢了。(35.943)
4.2 场内组合:迟慢、缓慢,见“迟”“缓”。
4.3 叠用为“慢慢”有11例。如:
此个事不可欲速,“欲速则不达”,须是慢慢做去。(18.394)
如做屋柱一般,且去了一重粗皮,又慢慢出细。(41.1043)
程子此书,平淡地慢慢委曲,说得更无余藴。(66.1653)
4.4 场外组合:闲慢、弛慢、宽慢、软慢、慢荡、懒慢、惰慢、慢滕滕。
学者观书,不可只看紧要处,闲慢处要都周匝。(11.184)
论道而至于尽处,若有小小闲慢,亦不必知,不必能,亦可也。(63.1533)
紧要便读,闲慢底便不读;精底便理会,粗底便不理会。(117.2830)
不“尊德性”,则懈怠弛慢矣,学问何从而进?(64.1585)
又,每苦思虑纷扰,虽持敬亦未免弛慢,不知病根安在?(118.2839)
曰:“只是放教宽慢。今人多要硬把捉教住,如有个难理会处,便要刻画百端讨出来,枉费心力。”(19.444)
这只是说治蒙者当宽慢,盖法当如此。(70.1747)
读《书》大序,便觉软慢无气,未必不是后人所作也。(80.2076)
今《书》序只是六朝软慢文体。(137.3269)
这个若促些子,声便焦杀;若长些子,便慢荡。(92.2345)
齐梁间之诗,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140.3325)
今人心耸然在此,尚无惰慢之气,况心常能惺惺者乎!(12.200)
文蔚录云:“非如常人傲忽惰慢,只是使人见得他懒些。”(16.353)
看公来此,逐日只是相对,默坐无言,恁地慢滕滕,如何做事?(121.2924)
4.5 与“紧”对举:紧慢,见“紧”。
《朱子语类》中“慢”往往与“急、紧”对举。如:
如以一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在内,大轮转急,小轮转慢。虽都是左转,只有急有慢,便觉日月似右转了。(2.16)
想得春夏间天转稍慢,故气候缓散昏昏然,而南方为尤甚。至秋冬,则天转益急,故气候清明,宇宙澄旷。所以说天高气清,以其转急而气紧也。(2.28)
曰:“这也使急不得,也不可慢。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19.433)
若做得紧,又太过了;若放慢做,又不及。(36.964)
盖到这里,又着力不得,才紧着便过了,稍自放慢便远了。(36.970)
先生因言:“古者教人有礼乐,动容周旋,皆要合他节奏,使性急底要快也不得,性宽底要慢也不得,所以养得人情性。”(43.1103)
语黄敬之:“须是打扑精神,莫教恁地慢。慢底须是矫、教紧,紧底须是莫放教慢。”(120.2889)
如言弹琴,弦急则绝,慢则不响,不急不慢乃是。(126.3025)
结语
“迅、速、疾、捷、急、紧、遽、骤、亟、快”与“迟、徐、缓、慢”构成反义关系。“速”是古代汉语中表达速度快概念词汇场中的典型成员,“迅”“疾”“捷”“急”“紧”“遽”“骤”“亟”是一般成员,“快”由“喜悦”义引申表示速度快的新兴词义尚为边缘成员。《方言》卷二:“速,逞,摇、扇,疾也。”可见汉代“疾”已成为表快速义的通语。“疾”的语义侧重于突然促猛,“迅”的语义侧重于急遽或一闪而过,“捷”的语义侧重于轻巧灵敏,“急”的语义侧重于紧要迫切,“紧”的语义侧重于紧密急促,“遽”的语义侧重于即刻,“骤”的语义侧重于突然,“亟”的语义侧重于赶紧,“快”的语义侧重于轻松灵便。现代汉语中,“快”发展成为表达速度快概念词汇场中的典型成员,“遽”“骤”“亟”罕用,“速”“迅”“疾”“捷”“急”“紧”为一般成员或边缘成员,多用作词素。“疾”“迅”“速”作为构词语素组成“迅速、疾速、迅疾、快速、作速、健速”等复合词。如:
又乞下铨曹,作速差知州,后面有铨曹拟差狀。约只隔得一二日,又有到任申状。其兵马监押才到时,其知州亦到了。其行遣得简径健速如此!(127.3043)
此条为吴雉所录,最早见于《饶后录》。例中“作速”和“健速”,成化本和徽州本《朱子语类》作“疾速”和“捷速”。“作”与“速”并用组成复合词似是当时口语,用作副词表“立刻、赶快”义。
“迟”是古代汉语中表达速度慢概念词汇场中的典型成员,“徐”“缓”是一般成员,“慢”由“傲怠”义引申表示速度慢的新兴词义尚为边缘成员。“迟”的语义侧重于滞留拖延,“徐”的语义侧重于安详平稳,“缓”的语义侧重于宽舒从容,“慢”的语义侧重于懈怠。“慢”发展至现代汉语成为表达速度慢概念词汇场中的典型成员,“迟”“徐”“缓”为一般成员或边缘成员,多用作词素。
《朱子语类》中“疾”“迅”“速”“迟”“徐”“缓”多为征引古书所载用语,“快”“慢”则都为口语。“快”与“慢”本义都属于心理概念域,由心理和行为状态隐喻隐射到速度域。宋代,“速”“迅”“疾”“捷”“急”“紧”与“迟”“徐”“缓”已被“快”与“慢”替代而多用作语素,“快”“慢”渐成为快慢概念反义聚合中的主导常用词。
在词汇系统中,含多义的词往往同时处于两个或多个概念词语类聚中。《朱子语类》表达快慢概念的词除自身场内外类聚外,也涉及与快慢概念相关的一些语义场。如:
如今见得这道理了,到得进处,有用力悫实紧密者,进得快;有用力慢底,便进得钝。(114.2759)
例中“用力悫实紧密者”着重于细密连续,“用力慢底”着重于速度快慢,“进得快”与“进得钝”着重于敏捷与迟钝,涉及松紧、疏密、快慢、敏捷与迟钝概念。
义如利刀相似(人杰录云:“似一柄快刀相似。”),都割断了许多牵绊。(6.120)
例中“快”有“锋利”义。
佞,不是谄佞,是个口快底人。事未问是不是,一时言语便抵当得去。(28.712)
“快”由“迅疾”义引申有“任意”义。“口快”意谓说话不加思索,冲口而出。又如:
蔡叔、霍叔性较慢,罪较轻,所以只囚于郭邻,降为庶人。(54.1304)
他性慢,看道理也如此。平常处看得好,紧要处却放缓了!(101.2569)
例中“慢”指性情慢。
从以上诸例中可见“快”“慢”既处于快慢概念词语类聚,又处于锋利敏捷爽快迟钝拖沓等概念词语类聚。这些词语类聚彼此间具有语义上的关联。
在《朱子语类》这一共时词汇系统中,每个词语类聚构成一个反映当时语言的词汇群,又与周边的相关词语类聚相系联。由这些词语类聚可见《朱子语类》词义系统中各种性质、各种层次的言语和语言成分及其各成员间语义关系的古今演变。如表达快、慢概念的词语类聚与表达敏捷、锋利、迟钝概念的词语类聚相系联,又与表达爽快、拖沓的词语类聚相系联。这些聚合网络中的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场内外组合,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旧词的兴替,各词语类聚又不断调整,吸收新成员,淘汰旧成员,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个从古到今不断发展的、开放型的、多层面立体交叉的词汇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曹广顺.试说“就”“快”在宋代的使用及其有关的断代问题[J].中国语文,1987(4).
[3]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徐时仪.也谈“疾”与“病”[J].辞书研究,1999(5).
[5]张海媚.两种诸宫调和《朱子语类》词语的地域差别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1(4).
[6]王秀玲.浅谈“慢”常用义之演变[J].语言研究,2003(2).
[7]徐时仪.《朱子语类》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