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糊涂,真智慧,最聪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纠正关于“糊涂学”的误区(3)

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身边的人也累。而适当地“弯曲”一下,也许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在你躬起的脊背上悄然滑落。忍一时风平浪静,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的口角、争斗与矛盾是因为失于忍而造成的呢?诸如我踩你一脚,你回我一眼,接着就是出言不逊、怒目相对,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只要稍稍忍耐一下,所有不快便会烟消云散。忍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达的智慧。

正如一首诗说的那样:“忍字心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祸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气,过后方知忍字高。”

风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实是饱经风霜,通过无数次考验的坚韧的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低头弯腰”能保护自己,而强硬只会夭折得更快。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个性意志坚定的表现,学会忍耐、婉转和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因而“低头做人”被成功人士奉为圣经。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俗话说:“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如果双方为小事计较起来,就会心存隔阂,不欢而散;同样,在一些是非原则问题上,如果双方你让我让,则会双方都赢,皆大欢喜。

隋朝时,有个大臣叫牛弘,他好学博闻,待人十分宽宏大量。隋炀帝很器重他,曾允许他与皇后同席吃饭,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礼遇。但牛弘依然车服卑俭,对人宽厚谦让。他不但仕途关系处理得好,而且家庭关系也十分和睦。他家庭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他的为人。

他有个弟弟叫牛弼,经常酗酒闹事。一次牛弼喝多了酒,酒后将牛弘驾车的牛射死了。牛弘从外面回到家后,他的妻子迎上前,对他说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疯,将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什么也没问,只是说将牛肉做成肉脯。他妻子做完之后又提杀牛之事,牛弘却说:“剩下的做汤。”过了一会儿,他妻子又唠叨杀牛的事,这时,牛弘才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一点生气的样子也没有,脸色像平时一样温和,甚至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

妻子见丈夫这样大度,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也不再提牛弼杀牛的事了。而弟弟也因此收敛了许多。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想要生存在这个反复无常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忍”。

《菜根谭》中说:“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过去,几何不堕入棒莽坑堑哉。”不仅是登山踏雪需要这个“耐”字,当我们接触危险的事情时,若不坚持这个“耐”字,也是容易遭到丧身之险的。

很多人觉得,人生若一味地忍耐便显得毫无生趣可言。因此有人会说:人究竟为什么要忍气吞声?

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也就是说,目前虽然处于不幸的环境中,但是终究会有峰回路转的一天,以此来不断地提醒忍受现在的痛苦,等候时来运转。

这种对前途抱乐观的希望使得忍耐有了价值,但是也不能担保哪一天会失去拥有的一切。所以在幸福的时候也应当谨慎小心,绝不松懈。天地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在极盛时就会有衰败的征兆,正如花开满庭时已注定落花飘零的情景。因此在安乐时要居安思危,在大难当头时要坚强百忍,追求最终成功。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不顺遂的时候,这也是促使自己身心成熟,以便大展鸿图的机会。

从前,当韩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时候,他以巨大的忍耐力经受了这一切,最终成了一代开国功臣;而当司马迁遭受腐刑后,他以巨大的忍耐力,顽强地抵抗住了痛苦的折磨,终于完成了旷世之作《史记》。

身处逆境中,最忌讳的反应是:第一,意志消沉;第二,焦躁不安;第三,惊慌失措,盲目挣扎。若是犯了这三项大忌中的任何一项,不仅无法自逆境中脱困,反而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最关键的是要沉着地等待时机。

长久潜伏林中的鸟,一旦展翅高飞,必然一飞冲天;而迫不及待绽开的花朵,则必然会早早凋谢。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会知道遇事焦躁是无用的。身处横逆之中,只要能储备精力,重展身手的机会一定会来临,所以能够持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抱着这种信念,才能跑完人生这段漫长的旅程。

有一次,唐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了一个好几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没有任何风波,关系十分和睦,这在当时实在少有。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访这个家族,向他们请教家族和睦的秘诀。族长取出纸和笔,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给高宗看,意思是讲,大家族和乐的秘诀除了“忍”,别无他法。高宗看后深有同感,后来还赐给了该家族莫大的褒赏。

俗话说:“百忍成金。”

孟尝君曾经担任齐国宰相,在各国声望很高,他家中也养了许多食客。

其中一位食客与孟尝君的妾私通。有人将情况报告给了孟尝君:“身为人家的食客,却暗中和主人的妾私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理当将他处死。”

孟尝君听后却淡然地说:“喜爱美女是人之常情,不必再提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来那位食客,对他说:“你在我门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适当的职位给你,心里很不安。现在卫国国君和我私交很好,不如我推荐你到卫国去做官吧。”临行前,还给他准备了车马银两。这位食客来到卫国后,受到了卫王的赏识和重用。

后来齐国和卫国关系紧张,卫国国君想联合各国攻打齐国。此人便对卫君说:“臣之所以能到卫国来,全赖孟尝君不计臣的无能,将臣推荐给大王。臣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相互约定,将来子孙绝不彼此攻伐,而陛下您却想联合其他国家来攻打齐国,这不仅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同时也有负孟尝君的情谊。请陛下取消攻打齐国的念头,不然,臣愿死在大王面前。”

卫君听后,十分佩服他的仁义,于是打消了攻齐国的念头。

齐国的人听后也赞颂道:“孟尝君可谓善为事矣,转祸为安。”

当然,这里忍的前提是要有开阔的胸襟、宽宏的度量,以此来为人处事,必然“两和皆友”。

俗话说:“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宽容爱护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将心比心,投桃报李,回报于你。

胡适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容忍与自由》。文章相当短,他自述了写本文的缘起:十七八年前,他在母校康耐尔大学与一位史学家谈话的时候,那位史学家跟他说:“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胡先生接着说,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感想,有时候,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先生的基本出发点着重于社会中每个人的态度问题。他认为,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个人都必须持有正确的态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换句话说,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以后,你会容忍我的意见,我也会容忍你的意见,这样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这些内容虽比较肤浅,但宽容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大体都说清楚了。当然,不用说,容忍也不是无限制的,例如对己构成危害人群的犯罪行为的任何人、任何集团都不能宽容。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对于个人而言,宽容也会使你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心理上减轻仇恨和不健康的感情。因此,宽容既是“糊涂学”的一大法则,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它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人格的体现。

3.喊“停”,并不意味着失败

有争斗,必然会有所损伤。

若在“打斗”之前,有一方能主动退让,那么,损伤将会减到最小甚至是零损伤;但大多时候,特别是在两个或者几个好胜者之间,没有一方会首先提出“暂停”或是“不打”而“举白旗”,原因就是为了那“可怕的尊严”,更害怕别人误解自己的“大义”是或是心虚等。

但真正的智者会选择“糊涂”,会主动喊“停”。然而,这并不表示他“输掉”了“战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真正的赢家正是这些喊“停”的人,因为他掌握了事情发展的主动权。

好胜心和自尊心人人都有。但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计较。可有些人却不这样想,对一些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肯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其实,此时若能给朋友一个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可以使朋友之间的友情得以加深,还能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以及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

有不少冲突都是由于一方或双方纠缠不清或得理不让人,而导致小事大闹,争个胜负,结果矛盾越闹越大,事情越搞越僵。其实在这些小事上,没有必要那样清楚明白,不妨“糊涂”一下,用宽容之心待人。

给对方以宽容,在得罪你的人出现困难时,也要真诚地帮助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真诚,否则如果你是勉强的,就会觉得很不自在,而如果对方的自尊心极强,也会把你的帮助看作是你的蔑视和施舍,而加以拒绝。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需要与朋友友好地相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通俗地说,必须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时时检讨自己,也就是要严于律己;同时,对人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宽以待人。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体现在事业的成功上,而事业的成功则一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成功。在复杂的社交场合里,表现得太过激烈,容易惹来麻烦;表现得太过柔弱,又无法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聪明的人要运用社交“手腕”得到好人缘,而得到别人的肯定,就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以和为贵”地相处。

“糊涂学”认为,“以和为贵”是一种既能够坚持原则又能够灵活应用、不失变通的交际智慧。生意场上要“和气生财”,社交或交友也要以“和”为贵。“和”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

在这里所提到的“和”字,不失为一种处世的基本原则。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幸福。只有宽恕,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婉的语气,使人感激;心存宽恕之心,才能令人怀念。所以理直要气“和”,得理也要饶人。

社会生活无论多么复杂,说到底都是由人际交往组成的。社会生活犹如一张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不论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人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给别人留一些余地,自己才能得到一片蓝天;给别人留一点后路,自己才会有宽阔的前途。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做人处世的艺术。

岁月总会留给记忆一些东西,很多不关注的事物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很多时候,争强好胜未必是好的处世态度,有些事情不必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世界并非只有黑白是非之分,现实是多样化的,必须去适应,而不是等待它变化。委屈、忍让,是必须经历的,也几乎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从最初的张扬、心直口快、好胜,渐渐过渡到明白这些所谓的性格并不能适应这个现实的世界。有时候,对了不必炫耀,错了也不必沮丧,心知肚明即可,不必太过计较。计较除了会增加心中的诸多不快之外,什么好处也没有。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宽容是剔除了心中的私欲和杂念后的淡泊明志,是推己及人、以德报怨。宽容体现了人类超凡的爱心,没有爱心谈不上宽容。试想一下,一个对世界漠然、对生活失望、对他人冷酷、斤斤计较、易怒、易恨、易嫉妒的人,怎能做到宽容呢?

清朝时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山东人是邻居,却因相邻的一尺宅基地而打了8年的官司。这两家都要盖房子,其中一家先盖,后盖的这一家就说对方占了他家的一尺宽的宅基地,于是两家争执不休,最后闹得对簿公堂。因为地亩的账册不清,两家一口气打了8年的官司。这两家在开始的时候都十分富裕,之后却弄得是两败俱伤、负债累累。

后来,其中一家人听说自家有一表亲在京城做大官,心想:这下好了,找到这个靠山,我们的官司就赢定了!于是就叫仆人去京城送信。这个大官看了书信后,沉思良久,也写了一封回信。信的内容是一首诗:“邻里本比远家亲,一尺宅基生纷纭;待人以宽原是福,和睦相处笑胜金;方寸之墙起祸殃,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个大官原是懂得情理之人。两家后来传看了这封信,最终哈哈一笑,握手言欢。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它的最高境界是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包容与接纳,它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心灵上的丰盈。

当然,宽容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从容、自信和超然。宽容的可贵不仅在于对同类的认同,更在于对异类(与自己相对的一方或几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