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电感器的主要参数
3.3.1 电感量
下面介绍电感器的自感现象,然后再讲解电感量及其单位。
1.电感器的自感现象
分析了电生磁、磁生电及感应电动势之后,再来研究它的特殊情形——自感电动势。
(1)自感电动势。外加电压能使闭合线圈产生磁场,磁力线反过来也穿过线圈本身,使线圈本身产生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这种由于线圈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自感电动势。这种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现象。
(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在图3-12(a)中,L1是铁芯电感器,RP为变阻器,H1、H2是二个同样规格的小灯泡,E1是电源,S1是开关。
图3-12 自感电动势实验
先调节RP,使两支路的直流电阻值相等,再闭合开关S1接通电路电源,可以看到,与RP串联的灯泡H2立即正常发光,而与铁芯线圈串联的灯泡H1却慢一会儿才正常发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接通电源的瞬间,线圈中便开始产生变化的电流磁场,由于变化磁场也要穿过线圈本身,根据自感现象,就在线圈L1中产生了自感电动势。实践表明,自感电动势方向与电源电压方向相反,会阻碍线圈L1的电流增加,从而使灯泡H1稍迟一会儿才正常发光。
再看图3-12(b),灯泡H3与铁芯线圈L2并联,线圈的电阻小于灯泡的电阻。
闭合开关S2接通电源时,灯泡将发光,线圈也会有电流流通,由于线圈的电阻小于灯泡的电阻,所以线圈的电流就大于流过灯泡的电流。当迅速断开开关S2时,灯泡并不是立即熄灭,而是在熄灭之前还突然出现较强的闪光。这是因为在关断电源的瞬间,通过线圈的电流很快减少,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迅速随之减少,于是在线圈上产生了比电源电动势大得多的自感电动势。虽然电路的电源已被切断,但自感电动势的电流却加在灯泡H3上维持一瞬间,所以灯泡不会立即熄灭,反而在熄灭前能发出更强的闪光。
上述实验表明:自感电动势方向总是阻碍原来电流变化。原来电流增大,就阻碍它增大,原来电流减小,就阻碍减小。
(3)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闭合线圈磁通量变化率 成正比,而磁通量变化率又与电流变化率成正比,因此自感电动势ε也跟电流变化率成正比,即
式中,L称为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电流变化率 是决定自感电动势的外部因素,电流变化率大,自感电动势就大;而电感 L 则是电感器固有的属性。上式明确表明,自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感器的电感 L 成正比。电感L越大,自感电动势ε越大。
电感器的“电感”与电感线圈的匝数、直径以及有无铁芯有关。一般来讲,匝数越多,直径越大,电感 L 就越大,应用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有铁芯的电感线圈,电感L就更大,比没有铁芯的大许多倍。
2.电感量及单位
电感的大小通常用一个数字与特定单位来表述。如图3-2中,有一个电感器上标有1μH,其中“1”是数量,“μH”是电感的单位,合读为“1微亨”。像这样用数量与单位来表述电感的大小,称为电感器的“电感量”,简称“电感”。
电感量是描述电感器大小的参数。每个成品电感器都有一个确定的电感量。通常说电感器是多大,就是指电感量有多大,而不是指体积有多大,也不是指线圈匝数有多少。
电感的基本单位是H,比H小的单位有mH、μH。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H=103mH
1mH=103μH。
这里要指出,电感器的电感量,除了与电感线圈的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外,还与电感器在电路中的用途有关。一般高频电路中的电感器,电感量多为几微亨;中频电路使用的电感器,电感量多为几百微亨;低频电路使用的电感器,电感量多为数毫亨。
电感量除用直标法标记在电感器表面外,在电路图中也要标记出来,如图1-5中L2的电感量就为3.1mH。
以现代技术和设备生产的电感器,其电感量的误差精度较高,偏差很小,一般都能胜任电器中的应用。因此,电感器实物上一般不标出电感量的误差值。
选用电感器时,应遵守一定的原则:在一般的滤波电路、谐振电路中,应选用电感量误差较小的电感器;在一般的耦合、扼流电路中,其电感量的误差允许大一点。
3.3.2 电感器的其他参数
1.感抗
电感器对直流电和交流电都呈现阻碍特性,电流性质不同,所具特性不同。电感器对直流电的阻碍称为电阻,其值很小,为线圈的直流电阻值;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称为感抗,是电感器具有自感特性的表现。对于一个电感器,它的感抗远大于它的直流电阻,这就决定了电感器仅对交流电起作用。因此,通常只讨论感抗,不讨论它的直流电阻。
感抗是电感器的又一参数,与交流电频率成正比,与电感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X=2πfL
式中,X表示电感器的感抗,单位为Ω;f表示交流电的频率,单位为Hz;L表示电感器的电感量,单位为H。
感抗与电阻虽然都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但两者有本质区别:感抗起因于阻碍电流变化的自感电动势,故感抗与电流变化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感抗越大。因此,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器可用来限制高频电流,称为高频扼流圈。在直流电路中,电流频率为零,电感器中导通的电流稳定后,就无自感电动势,电感器不存在感抗,它对直流电的阻碍就是线圈本身具有的直流电阻。
物理学中,2πf表示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常用ω表示,于是上式又可写成
X = ωL
这就表明,电感器对交流电的感抗与正弦交流电角频率成正比,与电感量成正比。上述两个公式,只是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电感器的感抗。
2.品质因素
品质因素是恒量电感器质量的参数,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交流电下工作时,呈现的感抗和直流电阻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Q表示电感器的品质因素。
上式表明,电感器的感抗确定时,品质因素仅与电感器的直流电阻 R 有关,直流电阻越大,Q值越小;反之,直流电阻越小,Q值越大。
在一般谐振回路中,电感线圈 Q 值越高,回路损耗越小,效率越高,滤波性能越好,选频性能越强。
电感器 Q 值的提高,往往受到一些因素限制,如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损耗,以及由于屏蔽和铁芯引起的损耗,还有在高频工作时的集肤效应等。因此,实际上电感线圈的Q值不能做得很高,通常为几十至一百,最高至四五百。
另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如温度、湿度及电感线圈变形等,都将使 Q 值改变。特别是湿度容易引起 Q 值变化,如果 Q 值变化发生在电视机的谐振回路中,将导致回路不能正确选频与滤波,使电视机不能正常收看。因此使用电感器时应注意Q值问题。
3.分布电容
线圈的匝与匝之间具有电容,线圈与地之间、线圈与屏蔽罩之间也具有电容,这些电容统称为线圈的分布电容。以图3-1(a)中线圈来说,相邻两匝线圈之间平行绝缘,相对具有一定面积,就已构成了电容器,形成一定的电容。由于匝与匝间相对有效面积较小,所以形成电容较小。电感线圈形成电容器的个数比线圈匝数少1。若一个线圈有6匝,就形成5个串联的电容器。5个电容器串联的电容值就是这个线圈的总电容量。由于电容分布在线圈的匝与匝之间,故称为线圈的分布电容。
电感线圈分布电容的容量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与线圈绕制结构有关。
在应用中,当电感线圈上有交流信号通过时,低频信号就通过铜质导线传输,高频信号将通过分布电容传输。这样电感线圈就起不到阻止高频信号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布电容的存在,将改变或破坏电感器本有的特性与功能,降低电感线圈稳定性,同时也降低电感线圈的品质因素,因此在制造和选用电感器时,总是希望线圈的分布电容应尽可能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