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地理视角


动物典范
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众多生命栖息于此,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一个奇观王国。这片大陆不仅为众多生命提供了居住环境,同时它也是动物们为了生存而不断斗争之地。
非洲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亟待处理的问题和紧急事件,但除此之外,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栖居于此的动物不计其数: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豹和猎豹;两种大象;两种犀牛;两种河马,一种高大,另一种矮小;以及两种长颈鹿,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另一种则是稀有的霍加狓。此外还有:三种斑马、九种瞪羚和十二种羚羊;大猩猩、倭猩猩、黑猩猩及其他灵长类动物;三种鬣狗、三种豺和多种野犬;鸵鸟和火烈鸟;鳄鱼、蟒蛇和眼镜蛇;甚至还有鲨鱼;以及电影中的动物和各种小动物。其他任何大陆的物种都无法与其媲美。非洲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它也通过一种特殊方式,向我们展示着文明不断扩大之前的样子。
但是,时间已所剩不多。
国际知名专家和科研机构一致认为,非洲野生动物命悬一线。内部战争对大自然造成了负面影响。非洲大部分城市和城镇公园已被当作避难场所,有些动物保护区甚至被当作永不枯竭的野生肉类来源地。
从山林到草原,每一个自然栖息地均存在具体问题,但从整体表现上又有相同的根源:人口增长、社会贫困等因素加剧影响着所有的非洲部落。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村落,人们打猎、砍伐以及开垦农地,这些古代人类的做法,如今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保护动物是自殖民时代以来人类一直面临的任务。直至近几年,这些本地城镇仍没有参与到保护动物这项任务中来,这一点几乎没有变过。目前最大的进步是,不同区域不仅没有相互排斥,反而愈加包容。旨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此一来保护区附近的城镇可以在发展旅游和保护项目的同时,促使野生动物也得到保护。我们应探索一种方式并实施它,以便非洲众多物种如同几十万年前那样共存于同一个环境中。

速度及自由
一头山斑马驰骋于奥卡万戈三角洲平原上。该平原位于博茨瓦纳,这里仍然是野生动物活跃地之一。

公园里的宁静
南非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一头长颈鹿漫步于黄色的金合欢树林中。2000 年,南非政府、斯威士兰和莫桑比克之间签订了建立名为“和平公园”的边界保护区协议。各国政府和组织共同管理这片区域。


拯救后代
豹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失去了自然栖息地,它们仍能设法生存下来。但是人类捕猎及对其领地施加的压力仍对它们构成了切实的威胁。
当下,对这头母豹而言,没有什么比防止幼崽从 18 米高的地方跌落更迫切的了。当幼豹长大了,它将自己设法爬到枝丫的最高处。


大规模迁徙
每年春季,在塞伦盖蒂均会出现大量草食动物群的迁徙。约 150 万头角马、瞪羚和斑马沿着坦桑尼亚草原寻找新鲜牧草和水源。雨水的缺乏标志着旱季的开始,动物们迁往新栖息地的时刻来临。狮子和鬣狗等肉食动物紧随其后。


猎取或死亡
一头饥饿的雌狮展露其猎取本性:灵活的躯体、强大的下颚和锋利的爪子,外加超群的嗅觉和融入环境的能力,使得它可以寻找最恰当的时机展开攻击。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正上演着一场牛群和狮子之间的生死较量。这里汇聚了牛群和大量狮子,因此是战争的频发地。



在没有威胁的环境中生活
一只雄性大猩猩站立着,伸长了身体,展示着它的力量和威慑力。虽然它的模样有些可怕,但这只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在非洲森林中,正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据估计,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已不足 700 只,与东部低地大猩猩一样,都是濒危物种。


社交
两头雄性幼象喝完水后,相互用鼻子和头触碰对方。这些无害的触碰是它们常用的沟通方式。非洲各地大象数量差异显著:西部数量较少,而南部却有 30 万头。


跃向未来
这是一只羚羊跃过莫桑比克马普托特别保护区时留下的痕迹。莫桑比克内战期间,羚羊和其他物种曾遭受了重创。虽然此前该保护区因拥有数量众多的大象而闻名,但战争结束后,大象数量仅剩 200 头。目前,该保护区已成为国际和平公园的一部分,并致力于促进动物种群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