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被遗忘的音符
林小满的背包“砰“地掉在地上,几件叠好的衣物和洗漱用品散落出来。她蹲下身匆忙收拾,一张泛黄的纸片从内袋滑出,飘到温室的地面上。她伸手去抓,却晚了一步——程远已经弯腰捡了起来。
“这是...“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林小满抬头,看到程远盯着那张纸,表情从好奇变成了震惊。她的胃部突然绞紧——那是她十年前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面试邀请函,边缘已经磨损,但烫金的校徽依然清晰可见。
“你申请过茱莉亚?“程远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林小满站起身,拍了拍牛仔裤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只是去面试而已。“她伸手想拿回来,程远却没有松手。
“古典吉他表演专业...“他读出上面的字句,抬头看她,“结果呢?“
温室突然变得异常安静,连自动灌溉系统的滴水声都消失了。林小满转身走向工作台,假装整理设备:“我没去参加面试。“
程远跟过来,小心翼翼地将信函放在台面上:“为什么?“
显示器发出的蓝光映在林小满脸上,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线,希望程远能就此打住。但他只是站在那里,等待一个她十年都没能坦然面对的答案。
“面试那天,我妈确诊乳腺癌。“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键盘,“我在医院走廊坐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飞机早就起飞了。“
程远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拉过一把椅子坐下。
“茱莉亚不接受延期面试。那年本地医学院给了我全额奖学金,毕业后直接进康复中心工作,还有医疗补贴。“林小满耸耸肩,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松,“音乐治疗是个折中选择,至少还能弹吉他。“
她终于转头看向程远,发现他的目光中有种让她喉咙发紧的东西——不是同情,而是某种深刻的理解。
“所以你放弃了机会。“他轻声说。
“我做了当时必须做的事。“林小满纠正他,声音比预想的更尖锐,“而且音乐治疗很有意义,我帮助了很多病人...“
“包括一个固执的植物学家?“程远嘴角微微上扬。
这个小小的玩笑化解了紧张气氛。林小满也忍不住笑了:“尤其是那个。“
程远拿起那张信函,仔细抚平边缘的折痕:“你知道吗,我差点也放弃了植物学。“
“真的?“这倒是出乎林小满的意料。程远对植物的热情如此明显,她无法想象他会有过犹豫。
“大三那年,我父亲突发脑溢血。“程远的目光穿过温室玻璃,看向远处的黑暗,“家里的小工厂需要人接手。我是独子,理所当然应该辍学回去。“
林小满屏住呼吸:“后来呢?“
“我父亲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滚回你的实验室去'。“程远模仿着严厉的语气,眼中却带着温暖,“他说工厂可以卖,但世界上不需要多一个蹩脚的小老板,少一个可能改变些什么的科学家。“
夜风轻轻摇动温室的玻璃窗,发出细微的咔嗒声。林小满突然意识到,这是程远第一次谈起他的家人。
“你父亲...他现在还好吗?“
程远点点头:“恢复得不错,就是走路有点跛。他和母亲现在住在昆明,打理一个小花园。“他停顿了一下,“他们很想见见你。“
林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见我?“
“我告诉他们,有个音乐治疗师用特别的方法帮助我的研究...“程远的声音越来越小,耳尖微微发红,“当然,如果你不介意...“
“不,我很乐意。“林小满回答得太快,脸颊发烫。她急忙转移话题:“说到特别方法,我们应该继续392赫兹的实验。数据显示它对7号样本的光合作用效率提升最明显。“
程远似乎感激这个转折。他们回到工作状态,但空气中有什么东西改变了——更加柔软,更加亲密。当林小满调试设备时,程远会自然地递上需要的工具;当她思考时,他会安静等待,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急切地提出建议。
深夜两点,大部分实验告一段落。林小满伸了个懒腰,颈椎发出抗议的声响。程远从保温箱里拿出两盒自热米饭:“研究所特供,勉强能吃。“
他们坐在温室角落的小桌前,头顶是一盏光线柔和的植物生长灯。林小满翻着那张信函,突然笑了:“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那天去了面试,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程远放下筷子:“后悔吗?“
“以前会。“林小满思考着,“但现在想来,那条路上的我可能只会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演奏者,而不会明白音乐真正的力量。“她看向温室里环绕的植物,“也不会坐在这里,发现音乐能帮助花朵开放。“
“就像我只关心数据是否精确,却忽略了生命本身的奇迹。“程远轻声说。他犹豫了一下,伸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指尖:“我们都在用另一种方式,找回最初的热爱。“
这个简单的触碰像一道电流穿过林小满的身体。她看着程远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在这个被植物包围的温室里,在392赫兹的音符中,她找回了某种以为永远失去的东西——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更是敢于梦想的勇气。
“你应该重新申请。“程远突然说。
“什么?“
“茱莉亚。他们有音乐治疗方向的硕士项目。“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以你现在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完全有竞争力。“
林小满摇摇头:“太晚了。我都三十岁了。“
“施特劳斯五十岁才开始学指挥。“程远指出,“而且...“他指了指自己的右臂,“如果连我都能相信神经再生,你为什么不信自己?“
这个类比让林小满笑出声来。笑声在安静的温室里回荡,惊醒了角落里的一只小夜莺,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我们可以一起申请。“程远继续说,眼睛闪闪发亮,“我的国际植物学会交流项目下个月截止。如果你去纽约,我或许能争取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研究...“
林小满睁大眼睛:“你是认真的?“
“从未如此认真过。“程远的表情无比坚定,“想想看,你的音乐治疗加上我的植物学研究,我们甚至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音乐植物学?“林小满开玩笑地说。
“为什么不呢?“程远居然认真考虑起来,“已经有研究显示特定频率的声波能促进植物生长,而我们的实验证明392赫兹对神经系统也有特殊作用...这中间可能有某种深层的生物物理联系。“
看着他滔滔不绝的样子,林小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程远不仅看到了她的价值,还看到了她未曾想象的可能性。
“我会考虑的。“她最终说,“但现在,我们有更紧迫的任务。“她指了指7号实验体,“三天内让它开花,记得吗?“
程远点点头,但眼中的光芒没有减弱。他们回到工作台,但这次林小满的演奏有了微妙的不同——那些曾经只为技术而存在的音阶和琶音,现在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她不再只是弹奏音符,而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关于失落与重寻、关于科学与艺术、关于两个不完美的人如何在不完美的道路上相遇。
凌晨四点,当林小满弹完一段即兴旋律抬起头时,发现程远靠在椅背上睡着了,眼镜微微滑下鼻梁。她轻轻取下眼镜,犹豫片刻,将自己的外套披在他肩上。在生长灯的蓝光下,程远的面容显得格外年轻,几乎有些脆弱。他右臂的疤痕露在外面,但手指不再紧绷,而是自然地舒展着,仿佛终于从长期的痛苦中获得了短暂的休憩。
林小满回到电子琴前,调低音量,弹起德彪西的《月光》——那首程远说帮助他度过失眠之夜的作品。琴声轻柔地环绕着沉睡的科学家和静默的兰花,像一首无声的承诺。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玻璃顶洒落时,监测器突然发出轻微的提示音。林小满立刻看向7号实验体——最外层花瓣微微张开了约两毫米,露出里面金色的花蕊。这个变化如此微小,却代表着希望的曙光。
她正要叫醒程远,却见他已经在声音中醒来,正凝视着她弹琴的背影。他们的目光在晨光中相遇,无需言语便理解了彼此眼中的惊喜与期待。
“它开始开花了。“林小满轻声说。
程远走到玻璃柜前,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数据。当他转身看向林小满时,眼中闪烁着比数据更动人的光芒:“我们能做到的。不止是这个实验...是所有的事。“
林小满回望那张被遗忘多年的信函,现在它平整地贴在温室的玻璃墙上,像一面重新升起的旗帜。也许梦想不会过期,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绽放——就像这株在音乐中缓缓开放的兰花,就像她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回的勇气。
程远站到她身边,他们的肩膀轻轻相触。窗外,新的一天正式开始,而他们的故事,也正翻开全新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