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次二经
柜山 狸力 
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是最西边的柜(jǔ)山,它的西边临近流黄酆(fēng)氏国和流黄辛氏国。柜山很高,在山顶向北可以望见诸 (pí)山,向东可以望见长右山。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南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还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砂,这条河一定很好看,水底红白相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却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其名字叫狸力,哪个地方出现狸力,哪里就一定会有繁多的水土工程。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啼叫的声音如同痹鸣,名字叫
(zhū),它的鸣叫声就是自呼其名,十分难听。
是一种不祥之鸟,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一定会有众多的文士被流放,因为它是流放者灵魂的化身。传说
是尧的儿子丹朱所化,丹朱是尧的十个儿子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他为人傲虐而顽凶,喜欢到处游玩,那时候洪水为害,他便整天坐着船东游西逛,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洪水被大禹治理平息了,他仍指使人昼夜不停地替他推船,这便是“陆地行舟”的由来。尧看丹朱实在没有担当治理国家重任的能力,便把天下让给了舜,而把他流放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诸侯。当时住在中原的一个叫“三苗”的部族的首领很同情丹朱,便联合他一起抗尧,结果失败,三苗首领也被杀。丹朱带着他的残军,一路逃到了南海,对着茫茫大海,进退无路,羞愧难当,于是自投南海而死。死后他的灵魂便化为
。由于
外形凶恶,叫声和“诛”相似,十分不吉利,因此常常招人厌恶。而丹朱的后裔聚集在南海附近,渐渐建立了一个国家,叫
(huān)头国,也就是丹朱国。这个国家的人样子非常奇异,都长着人的面容和鸟的翅膀,背上的鸟翅膀不能飞,只能当拐杖扶着走路。

【本图山川地理分布定位】

【本图人神怪兽分布定位】

柜山一带
明 蒋应镐图本
南方首列山系䧿山山系的山神都是鸟身龙首神。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柜山中,栖息着猪形鸡足的怪兽名狸力;天空还飞翔着人足鸟鸟。长右山上蹲坐着名叫长右的四耳怪猴。尧光山的洞穴中,人面怪兽猾褢探出头来。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胡本的
,满头长发和一脸笑容的人面下,是羽翼丰满的鸟身,两只人手代替鸟的双足稳稳地站着。汪本中,
周身黑色羽毛,伸展双翅,正欲俯冲;其人面、人手的形态均未显现。

→明 胡文焕图本

→清 汪绂图本
长右山 长右
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是长右山。从柜山山顶就能望见它,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水源丰富。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它因山得名,名字也叫长右,其叫声如同人在呻吟。传说有人曾在山中看到了长右,并且听到了它的啼叫,结果当地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第二年当地又出现了长右,结果发生了更大的水灾。看来长右的出现是水灾的征兆。有人推测长右可能是传说中被禹制服的巫支祁一类的猴形水怪。传说禹治理洪水时,曾三次到过桐柏山,那里总是电闪雷鸣,狂风怒号,石头树木啸叫,使治水工程无法进展。禹知道是妖物作怪,于是号召群神,齐心合力终于将水怪擒获。那怪物能说人言,而且对答如流,其形状像猿猴,白首青身,眼睛闪耀万道金光,力气敌过九头大象。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怪物的脖颈,鼻孔又给穿上了金铃,然后镇压在今天江苏淮阴的龟山脚下。从此,禹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淮水顺利流入大海。据说千年以后,明洪武时,太祖皇帝经过淮水,曾命人将铁链拉出来,众人费尽力气终于将长长的铁链拉到头。随着铁链的穷尽,传说中的水怪出现了。它一下子跳到船上,说起了人话,众人皆惊愕讶然。

凝聚神力的铁匕首
汉 长36.7厘米 刃长23厘米
宽4.3厘米 重0.39千克
河北省博物馆藏
在远古的战争中,人们认为胜利主要取决于神性的力量,而在兵器上雕刻种种兽面纹及祥云纹,将会使神赐予他们更多力量,赐予他们战争中的胜利。这件铁匕首的匕身为一面火焰纹,一面云纹,环首镂空镶嵌金片形成卷云纹,而在环首靠近柄部也镶嵌金片组成兽面纹,这些都有助于使用者得到强大无比的神性。
《山海经》考证

长右山—金华山
南次二经中的长右山,在今日的何地,有两种比较普遍的说法。一是认为长右山曾经被认为在会稽山之右,故曰“长右”,汉末时考据在今金华县,已经无所谓右,所以将“右”字去掉而称长山,即今日的金华山。原文中有长右山多水的记载,至今金华三洞地下暗流泉水常年流淌,正符合多水之说。第二种说法认为“长右”应是“长舌”的误写,在今湖南省新化县一带。
尧光山 猾褢
从长右山往东三百四十里,是尧光山,山南阳面多产玉石,山北阴面多产金。山中有一种怪兽,形状像人却全身长满猪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穴中,而夏天出来活动,名字叫猾褢 (huái),其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猾褢形象丑恶,人们往往把它和灾祸联系在一起,认为哪个地方出现猾褢,哪里就会出现动乱。
羽山周边 蝮虫
尧光山往东三百五十里,是羽山,山下有很多流水,山上经常下雨,但山中却没有花草树木。这草木不生的羽山也是治水先驱鲧牺牲的地方。传说由于地上的人做错了事,天帝降下大洪水惩罚人类。于是,整个大地洪水滔天,人民几乎无法生存。大神鲧也就是天帝的孙子,看见黎民百姓所受的灾难,心痛难忍,便决心想办法平息洪水,解救苍生。终于,趁天帝不注意,他偷了息壤到下界填堵洪水。这息壤果然灵妙,只需一点,便可迅速生长而积山成堤。可这件事很快就被天帝知道了,他盛怒之下,便派赤帝祝融夺回息壤,并将鲧杀死在羽山。鲧死后,不但身体不化,还孕育了大禹,来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所以,鲧就是禹的父亲。和即翼山一样,羽山里也有很多的蝮虫。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狸力 汪本的狸力猪头猪身猪尾,四只鸡爪尤其明显。而《禽虫典》中,狸力猪首猪身猪尾猪足,与家猪无异。

→清 汪绂图本

→清 《禽虫典》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长右 四只耳朵是长右作为水怪的特征,吴本突出了它的这一特性。而《禽虫典》中,一猴形怪兽置身于滔滔水边,表现了长右与水的联系。


→清 吴任臣近文堂图本

→清 《禽虫典》
羽山往东三百七十里,是瞿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玉石。
瞿父山再往东四百里,是句余山,特征和瞿父山类似,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各色玉石。
浮玉山 彘
鱼
句余山再往东五百里,是浮玉山。登上山顶,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东可以望见诸水。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名字叫彘(zhì),是能吃人的。它与长右一样,也是发大水的征兆。苕水从这座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入具区泽,它里面生长着很多
(cǐ)鱼。具区泽就是现在江苏省境内的太湖,古代太湖有很多名称,如具区、震泽、洞庭等。苕水就是现在浙江湖州的苕溪,在浙江北部,由东苕溪和西苕溪在湖州汇合而成,向北注入太湖,是太湖的主要水源。太湖盛产
鱼,也就是刀鱼,它头长而身体狭薄,腹背如刀刃,嘴边有两条硬胡须,鳃下有长长的硬毛像麦芒一样,肚子底下还有硬角,锋利如快刀,故名刀鱼。大的刀鱼有一尺多长,现在太湖还有出产。传说
鱼生活在江湖中,每年三月出来,吃了这种鱼可以防治狐臭。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猾褢 胡本的猾褢为人面猴,全身披毛,四肢呈猴状,四足均为人手。汪本的猾褢身披黑毛,俯卧在地,人手人足异常刺眼。

→明 胡文焕图本

→清 汪绂图本

鱼
清 《禽虫典》
鱼又叫鲚鱼、刀鱼,其头长而身体窄薄,腹背如刀刃。据说吃了它的肉可防狐臭。
成山附近
由浮玉山往东五百里,是成山,它的形状像四方形的三层土坛,高高耸立着,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则盛产青雘。(zhuō)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hū shuò)水,河水的沙石中蕴藏有丰富的黄金。

【本图山川地理分布定位】

【本图人神怪兽分布定位】

南方第二列山系的山水
明 蒋应镐图本
浮玉山上有虎形牛尾兽名彘。苕水从此山北面发源,水中生活着背如刀刃的鱼。洵山的山坡,样子像羊却没有口的怪兽䍺正昂首行走。鹿吴山上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是蛊雕。南方第二列山系的山神都为龙身鸟首神。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彘 胡本的彘虽长有虎毛牛尾,但人面猴形清晰可见。而汪本中,彘为一只长着牛尾的巨熊,双目炯炯,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清 汪绂图本

→明 胡文焕图本
再往东五百里,是会稽山,它也呈四方形,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晶莹透亮的砆石。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湨(jú)水。会稽山就在今天的浙江绍兴,是古代和“五岳”齐名的“五镇”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山,文化积淀深厚,大禹、勾践、秦始皇、王羲之、葛洪、王守仁等历史名人都曾在会稽山留下他们的动人故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出自这里。直到今天,它仍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虎牛相斗 战国 长17厘米
重17千克 云南省博物馆藏
在人类尚未占据先进的生存优势时,老虎、野牛之类的猛兽活动猖獗,远古人类对它们既敬又畏,把它们看作勇气和力量的象征,于是除了出现类似“彘”这种虎牛同体的怪兽的神话传说外,猛兽相斗的纹饰也渐渐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这件虎牛铜案即是其一。
夷山周边
会稽山往东五百里,是夷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沙石遍布。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列涂水。

饮酒写诗的文人
唐 孙位 绢本 设色 纵45.2厘米
横16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会稽山一带山岭,其岩石历史非常悠久,为一亿年前侏罗纪火山喷发期的沉积岩所构成,经亿万年风、日、水的洗礼后,形成了后世的奇峰怪石。除了奇异的自然风光,会稽山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遥想当年,王羲之和众贤士会集此山,挥毫泼墨,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图为魏晋时期饮酒作诗的文人们。
再往东五百里,是仆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美玉,山下有茂密的花草树木,但山中没有禽鸟野兽,也没有河流和水源。
再往东五百里,是咸阴山,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流水。
咸阴山往东四百里,是洵山,其山南阳面盛产金属矿物,山北阴面多出产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没有嘴巴,不吃不喝也能生活自如,名字叫䍺(huān)。洵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阏(è)泽,水里面有很多紫色的螺。
洵山往东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到处是梓树和楠木树,山下生长许多牡荆树和枸杞树。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再往东五百里,是区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沙石遍布。鹿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䍺 胡本的䍺鼻子长在口的部位,以表明没有嘴,其表情一副不可一世的凛然傲气。汪本中,䍺一身黑毛,回首仰望,若有所思,其造型显得别具风采。

→明 胡文焕图本

→清 汪绂图本
鹿吴山周边
再往东五百里,是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叫蛊雕的野兽,其身形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叫声如同婴儿啼哭,十分凶猛,是能吃人的。
《山海经》珍贵古版插图类比
蛊雕 胡本的蛊雕为独角巨豹,却长着一副雕的嘴喙,扬起的巨大豹尾,显示出食人猛兽的威风。汪本中,蛊雕凌空飞舞,似乎在注视着澎湃的激流,其双翅伸展,右足收腹,流露出食人巨雕的霸气。

→清 汪绂图本

→明 胡文焕图本
再往东五百里,是漆吴山,这是南方第二列山系中最东边的一座山。山中没有花草树木,盛产可以制作棋子的博石,但不产玉。这座山突兀于东海之滨,在山上远望丘山,有神光闪耀,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
南方第二列山系诸山神
总计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从柜山起到漆吴山止,一共十七座大山,蜿蜒全长七千二百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龙的身子、鸟的头。其鸟、龙结合的形象具有相同的鸟信仰的文化含义。它们的祭礼和第一列山系䧿山山系基本相同,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并精选稻米以供神享用。所以,可以认为这两个山系的农耕方式与鸟信仰传统是彼此相通的。

美玉何来?
战国 长10.3厘米 宽2.4厘米
厚0.3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可以说,“玉”的身上承载了中国人的信仰,比如仁义礼智信,比如生则益性灵,葬则尸免腐朽等。然而,美丽纯洁的玉从何而来呢?《山海经》中曾有关于玉的记载,那些野兽出没的原始山林中往往也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后世逐渐开采并加工成精美绝伦的玉器。这件玉璜为青白色,圆润饱满,立体感强,几千年前随主人一起深埋于地下。

本图根据张步天教授《〈山海经〉考察路线图》绘制,图中记载了《南次三经》中天虞山至南禺山的地理位置,经中所记共十四座山,实则只有十三座。
(此路线形成于西汉早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