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被迫合作
自那次撞画事件后,苏然只要在校园里瞧见顾逸辰,心里就直冒火。
那股厌恶的情绪,如同野草般疯长,在她心底扎了根。
有一回课间,阳光暖暖地洒在校园的走廊上。
苏然和林悦正有说有笑地分享着新买的漫画。
苏然手舞足蹈地描绘着漫画里有趣的情节,银铃般的笑声引得周围同学纷纷侧目。
突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顾逸辰双手插兜,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朝这边走来。
她脸上灿烂的笑容瞬间消失,像是被一阵寒风吹散,嘴角不自觉地向下撇。
她猛地扭过头,动作大得差点撞到林悦,嘴里还低声嘟囔着,语气里满是嫌弃:“怎么又碰上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好心情全被破坏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紧紧拽着林悦的胳膊,像是生怕被顾逸辰沾上似的。
而顾逸辰还是那副老样子,神色淡漠,独来独往。
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根本没留意苏然对他的讨厌正与日俱增。
他就这么从苏然身边走过,带起一阵微风,却吹不散苏然心中的怨念。
日子过得很快,星耀高中一年一度备受瞩目的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
这可是学校里的头等大事,消息一传开,整个校园瞬间像被点燃的篝火,热闹非凡。
学校的宣传栏上早早张贴出了文化节的预告海报。
那海报色彩明艳动人,设计新颖独特,巧妙地融合了校园标志性建筑和充满活力的艺术元素。
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
课间时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围在宣传栏前,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同学兴奋地猜测今年文艺表演会有哪些精彩节目,是激情四溢的舞蹈,还是悠扬动听的歌声。
有的同学满怀期待地谈论各种创意展览,想象着会有怎样新奇有趣的作品亮相。
老师们也在课堂上抽出时间,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为班级和社团争光添彩。
那充满期待的话语,更是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
苏然所在的美术社负责绘制文化节的宣传海报。
这无疑是展示美术社实力与创意的绝佳机会。
苏然和伙伴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他们聚在美术教室里,七嘴八舌地讨论构思,灵感的火花不断碰撞。
有人提议用夸张的漫画风格展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有人则建议融入传统艺术元素,彰显文化底蕴,大家各抒己见,热闹非凡。
可当苏然听说顾逸辰要和美术社对接时,原本兴奋的脸庞瞬间阴沉下来,一下子就不开心了。
她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神里满是抗拒。
放学后,她心事重重地回到教室,一屁股重重地坐在座位上,椅子被压得发出“嘎吱”一声抗议。
她拉着林悦,满脸无奈又带着几分恼怒,抱怨道:“怎么又是他!之前撞了我的画,连句像样的道歉都没有,还那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高傲样,这次肯定又要百般挑剔、故意找茬。和他合作,能有什么好事?我一想到要和他一起工作,就头疼。”
林悦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耐心地安慰:“说不定这次你会对他改观呢,先别忙着下判断。人不可貌相,也许他没你想的那么糟糕,说不定合作之后你会发现他的优点。”
第一次策划会议,气氛从一开始就有点怪异,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横在苏然和顾逸辰之间。
苏然早早就到了会议室,和美术社的伙伴们围坐在一起。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各自心中的构思,你一言我一语,时不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充满了创作的热情。
苏然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一边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大致的轮廓,眼神中满是期待。
顾逸辰走进来的时候,苏然正说得眉飞色舞。
看到他的那一刻,她的声音戛然而止,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马上低下头,装作认真整理手中的画稿,还悄悄凑近旁边的同学,压低声音吐槽:“他一来,这事儿肯定麻烦,准没好事。我敢打赌,他肯定会对我们的想法挑三拣四。”
顾逸辰神色平静,脸上没有丝毫波澜,迈着稳健的步伐,径直走到会议桌前坐下。
随后,他开始条理清晰地阐述他对于文化节宣传的整体构想。
声音沉稳而有力,内容逻辑严谨、面面俱到,从活动的主题定位,到宣传的重点方向,再到预期达到的效果,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可苏然却听得心不在焉,双手抱在胸前,时不时用脚轻轻踢着桌子腿。
脑海里全是之前和顾逸辰不愉快的经历,根本无心关注他在说什么。
轮到讨论海报风格时,苏然一下来了精神。
她“噌”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脸上洋溢着期待,自信满满地讲述自己充满艺术感的创意。
她兴致勃勃地详细描绘着画面中色彩的搭配,计划用温暖活泼的色调展现文化节的青春活力。
用鲜明的对比色突出重点元素;用细腻流畅的线条精心勾勒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让每一处线条都仿佛在诉说着校园的故事;还一边比划一边生动地描述如何通过独特巧妙的构图来完美展现文化节的主题与魅力。
将各种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比如在画面中心放置一个象征着知识与梦想的艺术符号,周围环绕着同学们欢乐的身影。
讲完后,她满怀期待地环顾四周,眼神中充满渴望,本以为会收获一片赞赏和认可。
没想到,顾逸辰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顾逸辰轻轻皱了皱眉,手指下意识地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不紧不慢、字斟句酌地说:“你的想法很有艺术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宣传效果的角度深入来看,整体设计过于复杂繁琐了。”
海报的作用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精准传递关键信息,这样复杂的设计反而容易让观众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
而且,色彩过于鲜艳可能会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达。
苏然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不服气和恼火。
她的脸涨得通红,像熟透的番茄,立刻不假思索地反驳道:“艺术本来就需要深度和内涵,怎么能只追求表面的简单直白?简单的设计根本无法体现文化节的独特韵味和丰富内涵。你根本就不懂艺术,只知道追求肤浅的表面效果!色彩鲜艳才能展现出青春的活力,怎么会浮躁?你这是在否定我们的创意!”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语气也越来越激动。
气氛变得异常紧张,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触即发。
美术社社长李阳赶忙站起来劝架,双手在空中虚按,语气急切地说:“大家先别激动,都先冷静冷静,其实双方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再心平气和地讨论讨论。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海报做好,没必要为了这点事伤了和气。”
学生会成员也赶紧附和:“是啊,都是为了把文化节办好,我们完全可以综合考虑,从不同角度去完善这个设计,没必要争得面红耳赤,影响团队合作。”
可苏然和顾逸辰都在气头上,情绪激动,根本听不进去旁人的劝解。
你瞪我一眼,我哼一声,谁也不肯率先让步。
苏然气得胸口剧烈起伏,手指紧紧攥着画稿,仿佛那是她的“战斗武器”。
顾逸辰也紧紧抿着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倔强,毫不退缩地回望着苏然。
会议结束,苏然气鼓鼓地收拾东西,动作幅度很大,把画稿胡乱地塞进包里,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嘛,他懂什么,就会挑刺,我才不会听他的。”
林悦跟着她,亦步亦趋,小声说:“别太生气啦,消消气。其实他说的也有那么点道理,我们不妨再修改修改,没必要因为这点事一直耿耿于怀、生气伤神。退一步海阔天空,说不定修改后效果会更好呢。”
苏然却很倔强,脖子一梗,固执地说:“我才不,他就是故意针对我,我偏要坚持自己想法!我就不信我的创意会比不上他那些刻板的建议。我一定要证明给他看,我的设计才是最棒的。”
接下来几天,苏然和顾逸辰矛盾不断。
苏然每次满怀期待地拿出精心修改的设计稿,顾逸辰都毫不留情地提出意见。
不是觉得色彩搭配过于花哨,视觉上太刺眼,让人看久了不舒服。
就是认为排版不够合理,信息传达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这让苏然特别恼火,心里认定顾逸辰是在故意挑刺、刁难她。
每次听到顾逸辰的意见,她都觉得那是一种挑衅,心中的怒火蹭蹭往上冒。
而顾逸辰也觉得苏然太过于固执己见,完全不懂得从整体宣传效果出发去考虑问题。
他不明白苏然为什么总是坚持那些看似好看却不实用的设计。
两人一见面就火药味十足,每次交流都像是火星撞地球,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其他成员都小心翼翼,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再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
每次讨论,现场气氛都剑拔弩张,仿佛暴风雨随时会来临。
随着文化节越来越近,时间紧迫,就像一把高悬的剑,沉甸甸地压在两人心头。
两人不得不冷静下来。
一次激烈争吵后,苏然独自坐在美术教室,四周安静极了,只有她沉重的呼吸声。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满桌的画稿上,那些凝聚着她无数心血的作品,此刻却让她感到无比迷茫和困惑。
她呆呆地看着画稿,眼神空洞,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过于坚持己见。
一味追求艺术感,却忽略了实际的宣传需求。
也许顾逸辰说的有几分道理,海报毕竟是面向全校师生的宣传品。
首要目的是要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传达信息,需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她轻轻叹了口气,手指不自觉地在画纸上摩挲,心中满是纠结。
与此同时,顾逸辰也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看着手中苏然的设计稿,回想着两人一次次的争吵。
开始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太生硬、太直接,只注重就事论事。
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苏然的感受和想法。
自己的本意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却没想到引发了这么大的矛盾,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他揉了揉太阳穴,心中暗暗决定,下次一定要好好沟通。
终于,又一次沟通时,两人都努力控制情绪。
苏然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友善:“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把我们的想法结合一下,你觉得呢?一直这么吵下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耽误工作进度,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都是为了把海报做好,没必要针锋相对。”
顾逸辰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苏然会主动提出和解,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随后很快恢复平静,点了点头,态度诚恳地说:“嗯,我觉得可以。我们都是为了把海报做好,为了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没必要一直僵持不下,互相让步、合作才能共赢。之前是我太固执,表达方式也不好,希望你别介意。”
就这样,两人放下成见,开始认真探讨如何优化海报设计。
在交流的过程中,苏然渐渐发现,顾逸辰虽然说话直来直去,不太会委婉表达。
但他的一些建议确实能切中要害,让海报更加完善、更具吸引力。
比如顾逸辰提出简化一些复杂的元素,突出主题文字,这让海报的信息传达更加清晰。
而顾逸辰也对苏然的艺术才华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样轻视她的想法。
他看到苏然对色彩和线条独特的运用,为海报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两人之间的气氛,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剑拔弩张变得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