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系学生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改变

北京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躺在餐桌上,淡黄色的信封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陈伟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个红色校徽,触感真实得令人心安。

“哥哥真的要当导演啦?”

林妙妙踮着脚,小手扒着桌沿,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陈伟把妹妹抱起来转了个圈,惹得她咯咯直笑。

自从手机消失、那些未来记忆在脑海中定格后,陈伟已经在这个时空生活了四个月。

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像是命运给陈伟的一个明确信号:留下来,完成些什么。

“离当导演还远着呢。”

陈伟把通知书小心地折好,“这只是入场券。”

林梅从厨房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粉。

“你爸知道了吗?”

“昨晚告诉他了。”陈伟把妙妙放下来,“他说...很意外。”

实际上,电话那头的陈建国沉默了足足半分钟,最后只说了句。

“既然选了这条路,就别半途而废。”

这与陈伟记忆中的父亲反应不太一样。

“妈妈,哥哥是不是要去BJ了?”

妙妙突然抱住陈伟的腿,小脸皱成一团。

林梅擦了擦手:“还早呢,九月份才开学。”

林梅转向陈伟,“对了,你今天不是有同学聚会吗?”

陈伟这才想起来。在原本的时间线上,高考后的同学聚会是拼命想忘记的尴尬回忆。

当时刚得知第一志愿落榜,整晚强颜欢笑。现在,手握北电录取通知的他处境完全不同了。

“我中午出去一趟。”

陈伟捏了捏妙妙的脸蛋,“回来给你带冰淇淋。”

回到房间,陈伟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信封,里面是这三个月攒下的全部积蓄1000元。

在2001年,对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不算小数目,但要应付电影学院的开销和BJ的生活费还远远不够。

陈伟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思绪回到那个关键信息。

2001年7月22日,高考后聚餐那天,人民广场的即开型彩票活动现场,有人中了20万头奖。这件事上了《光明日报》,因为中奖时间很特别——下午1点30分整。

“第一桶金...”陈伟喃喃自语。

陈伟拿出一张纸,开始规划今天的行动。首先,不能只买一张彩票——那样中头奖的概率太低。

陈伟需要在1点30分前后一段时间内购买足够数量的彩票,提高命中率。

不能显得太有目的性。如果一次性购买太多,会引起工作人员和其他彩民的注意。

1000元本金,每张彩票20元,可以买50张。这个数量在热闹的彩票活动中不算显眼,但足以覆盖关键时段。

陈伟看了看手表——11点20分。同学聚会12点开始,陈伟计划露个面就找借口离开,1点前赶到人民广场。

同学聚会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举行。推开包厢门时,陈伟立刻感受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

“陈大导演来了!”

班长王磊夸张地喊道,引来一阵起哄。

陈伟谦虚地笑笑,找了个角落坐下。聚会上,大家讨论着各自的录取情况、暑期计划。陈伟心不在焉地应和着,眼睛不时瞟向手表。

“说真的,”学习委员张婷突然问道,“你为什么选电影学院?你的成绩上个重点大学没问题啊。”

“因为...”

陈伟停顿了一下,想起母亲说过的话,“电影能让时间停下来。”

同学们面面相觑,显然没听懂这个有些诗意的回答。陈伟并不在意,心思早已飞到了人民广场。

“抱歉,我得先走一步。”

12点40分,陈伟起身告辞,“家里有点事。”

走出餐馆,七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头顶。陈伟快步走向公交站,心跳随着步伐加快。

陈伟必须确保1点前到达广场,熟悉环境,找准售卖点位置。

公交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2001年的上海街道上。陈伟望着窗外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城市景观,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多么超现实。

一个来自2025年的灵魂,利用未来信息,准备在2001年通过彩票赢取启动资金。

人民广场站到了。陈伟跳下车,眼前的景象让陈伟怔住了。广场上支起了数十个红色帐篷,每个帐篷前都排着长队。彩旗飘扬,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着宣传语。这规模比他记忆中要大得多。

“即开即中,最高奖金20万元!”

工作人员向路人发放宣传单,”百分之百中奖率!”

陈伟接过传单,快速浏览规则。和他记忆中的一样,这种刮刮乐彩票每张20元,设有从5元到20万元不等的奖项。头奖20万元共设5名,将在三天活动期间随机产生。

但在原本的时间线上,7月22日下午1点30分确实产生了一名头奖得主,这件事被报纸报道是因为中奖者是个退休老教师,将大部分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

陈伟看了看手表:1点05分。陈伟需要精确执行计划。

陈伟选择了一个中等长度的队伍排着,观察售票流程。

每个彩民最多可以一次性购买10张,工作人员会在彩票背面盖上时间戳——这正是报纸能准确报道中奖时间的原因。

1点15分,前面还有五个人。陈伟计算着时间,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太早或太晚都会错过机会,陈伟必须确保自己购买的彩票覆盖那个关键时间点。

“要几张?”售票员的声音打断了陈伟的思绪。

“十张。”

陈伟递过200元。第一组彩票到手,盖着“13:21“的蓝色印章。

陈伟迅速转移到另一个队伍,准备第二轮购买。就在这时,陈伟的小灵通响了。2001年,手机尚未普及,这个小灵通是父亲为了方便联系给陈伟配的。

“喂?”

“小伟。”

是母亲林梅的声音,背景里传来妙妙的哭声,“妙妙发烧了,39度2。你能回来一趟吗?我得去学校拿份材料。”

陈伟的心一沉。手表显示1点23分,距离关键时间点只有七分钟。

“现在?”

陈伟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很急吗?”

“校领导等着要。”林梅听起来很为难。

“你要是实在走不开,我问问隔壁王阿姨...”

妙妙的哭声更响了:“我要哥哥!”

陈伟闭上眼睛。一边是改变命运的20万,一边是生病的妹妹。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妙妙这次发烧并不严重,当时的陈伟正在同学聚会上,完全不知情。

“我马上回来。”陈伟最终说道,挂断电话前最后看了一眼手表:1点25分。

冲出人群时,陈伟撞上了一个发气球的小丑。

“来张彩票吗?”

小丑笑嘻嘻地递给陈伟一张免费体验券,“百分百中奖哦!”

陈伟摇摇头正要离开,突然瞥见体验券上的时间:13:27。一个想法闪过脑海。

“这种体验券也参与抽奖吗?”

“当然!”

小丑指着远处的展板,“所有盖时间章的彩票都参与统一抽奖。”

陈伟迅速环顾四周。广场上有十几个这样的小丑和促销员,正在发放免费体验券。如果陈伟不能留下来亲自购买,或许...

“我能多拿几张吗?我妹妹生病了,想带回去给她玩。”

小丑耸耸肩,从腰包里抓出一叠:“拿去吧,祝小妹妹早日康复!”

陈伟数了数,一共七张,时间戳从13:26到13:29不等。

加上之前买的十张,现在有十七张彩票覆盖关键时间段——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数量,但比空手而归强多了。

陈伟飞奔向公交车站,一边跑一边将彩票小心地塞进钱包。背后传来广场上的欢呼声,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人中奖了。

到家时,妙妙正蜷缩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小脸通红。林梅已经去学校了,桌上留着纸条和退烧药用量说明。

“哥哥...”

妙妙伸出小手,“你说要带冰淇淋的...”

陈伟的心一下子软了。他蹲在沙发前,摸了摸妹妹滚烫的额头:“发烧不能吃冰淇淋。等你好点了,哥哥带你去吃肯德基,好不好?”

“拉钩。”妙妙虚弱地伸出小指。

照顾妹妹吃完药,哄她睡着后,陈伟才取出那叠彩票。窗外的阳光已经西斜,在桌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陈伟拿起硬币,开始一张张刮开涂层。

前五张都是“谢谢参与”。第六张中了5元,第七张又是谢谢参与...心跳随着每一张彩票的揭晓而加速。当刮到第十三张时,陈伟的手突然停住了。

“特等奖”三个字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但不是20万——奖金数额写着16万元。

陈伟反复确认了几遍。在陈伟的记忆中,明明应该是20万。难道记错了?

陈伟翻到彩票背面:时间戳清晰显示“13:28”。

“时间惯性...”一个念头闪过陈伟的脑海。

历史可以被微调,但不会完全按照陈伟的意愿改变。20万变成了16万,但关键的中奖事实依然发生了。

陈伟将彩票一起锁进抽屉,心中五味杂陈。陈伟确实改变了历史,但程度有限。这种“部分改变“似乎正是时空的自我保护机制——允许微调,但阻止彻底的颠覆。

一周后,陈伟独自前往彩票中心兑奖。工作人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性,看到头奖彩票时挑了挑眉。

“运气不错啊,小伙子。”工作人员递过表格。

“填一下个人信息。”

陈伟犹豫了一下:“可以匿名吗?”

“按规定大奖得主要公示——可以用化名。”

工作人员推了推眼镜。

最终,扣税后实际到手12万多元。在2001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陈伟开了个新银行账户,存入10万元,剩下的2万元换成现金,准备用于暑期计划和开学初的开销。

回家的公交车上,陈伟望着窗外闪过的城市景象,思考着这笔钱的用途。12万元在当时足够买套小房子,或者作为创业启动资金。

陈伟隐约觉得,这笔钱应该用于与电影相关的投资,而非单纯改善生活。

路过一家电器商城时,橱窗里的摄像机吸引了陈伟的目光。在数码设备尚未普及的2001年,一台专业DV摄像机要价近3万元。

陈伟摸了摸口袋里的存折,一个想法逐渐成形。也许陈伟可以提前开始积累拍摄设备,为将来的作品做准备。

“哥哥!”刚进家门,妙妙就像小炮弹一样冲过来。

“你好几天都不陪我玩了!”

陈伟把妹妹举起来转了个圈:“因为哥哥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啊。猜猜我带了什么?”

陈伟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画板和一盒36色彩色笔——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妙妙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哇!是最好的那种!”她迫不及待地打开彩笔盒,“我要画一个会飞的城堡!”

“先谢谢哥哥。”林梅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女儿手中的礼物后皱起眉,“这很贵吧?”

陈伟笑了笑。

“用奖学金买的。”

这不算完全撒谎,陈伟把奖金视为一种特殊的,时空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