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狮门谈判,金球提名
洛杉矶的晨光透过纱帘洒进套房,陈伟将一叠文件塞进公文包。
桌面上,笔记本电脑还开着十几个网页——“好莱坞恐怖片盈利模式”、“电影版权衍生收入分析”、“独立导演与制片厂合作案例”。
“你真的打算这么强硬?”莎拉·吴,陈伟新聘请的娱乐律师。
陈伟将咖啡递给她,“狮门给新导演的标准合约从来没有超过20%的票房分成,更别说版权收益了。”
陈伟接过咖啡,指着屏幕上一组数据:“看这个,《电锯惊魂》系列,制作成本总不到120万,全球票房超过1亿,但衍生品和版权授权收入超过1.5亿。狮门靠这个系列最少吃了十年红利。”
陈伟抬头,眼神锐利,“《潜伏》有同样的潜力,并且能超过它,我不能只拿票房分成的零头。”
莎拉挑眉,她三十出头,是少数精通中美娱乐法的律师,以强硬谈判风格闻名。“所以你想要的是...”
“投资份额,版权收益,还有续集优先决定权。”陈伟合上电脑,“我不是来当打工导演的。”
手机震动,斯嘉丽发来短信:“祝今天谈判顺利。凯瑟琳刚才向我打听你的底线,我什么都没说。”
陈伟没有回复。昨晚那个吻之后,陈伟需要暂时将个人情感与商业决策分开。
莎拉检查了最后一遍合同要点:“记住,当他们提到'行业标准'时,那只是压价的借口。好莱坞没有标准,只有谈判结果。”
马蒙特庄园的私人会议室弥漫着淡淡的薰衣草香。凯瑟琳·莱恩一改昨晚的晚礼服装扮,穿着利落的米色套装,金发一丝不苟地挽起。
“陈先生,莎拉,欢迎。”凯瑟琳微笑着示意侍者上咖啡。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狮门正式祝贺《健听女孩》的成功。我们很少见到处女作就能同时获得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天才。”
陈伟礼貌性微笑,没有接话。好莱坞的赞美往往是谈判的开胃菜。
凯瑟琳推过一份烫金文件夹:“基于您的出色表现,我们愿意以顶级编剧的待遇合作《潜伏》——300万美元编剧费加5%的全球票房分成。”
莎拉直接合上文件夹:“凯瑟琳,我们开门见山吧。陈先生不是来签标准合约的。他对《潜伏》的构想是一个系列电影,而狮门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凯瑟琳的笑容僵了一瞬,很快恢复:“当然,我们看到了续集潜力。如果第一部成功,陈先生自然会有更多话语权...”
“不,”
陈伟第一次开口,“我要现在决定整个系列的框架。不是'如果成功',而是'如何成功'。”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凯瑟琳的手指轻轻敲打桌面,节奏精准如节拍器。“您具体想要什么?”
莎拉接过话头:“50%的投资份额,对应比例的版权收益,包括但不限于流媒体、衍生品、海外电视授权;续集优先否决权;以及创意控制权清单上列出的关键条款。”
凯瑟琳几乎要笑出声:“亲爱的,这太荒谬了。狮门承担全部风险,却要分出50%的版权收益?”
“数据显示,狮门近五年恐怖片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380%,”陈伟平静地说,“而你们给导演的平均版权分成是5.2%。我们只是要求更公平的比例。”
凯瑟琳的表情逐渐冷却:“陈先生,好莱坞的规则是...”
“可以改变的规则就不是规则。”莎拉打断凯瑟琳,“别忘了,好莱坞不止一家电影公司,后面还有米拉麦克斯和华纳都在等着我们的回复。而且,这个电影成本很小;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拍,陈先生想找个发行还是不难的。”
……
两小时后,会议室气氛降至冰点。凯瑟琳已经叫来了狮门的首席财务官迈克尔·霍恩,一个灰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
“年轻人,”迈克尔将计算器推到一边,“你要求的50%份额有些过分了,我想好莱坞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这样合作。”
陈伟早有准备:“我可以自己开发,找发行方;亏了也没多少钱,《健听女孩》为我带来了几千万的收入。”
迈克尔与凯瑟琳交换眼神,其中市场的诱惑是狮门无法忽视的。
“即使如此,”迈克尔冷冷道,“狮门不会放弃任何版权控制。这是底线。”
莎拉翻开笔记本:“根据美国版权法,在共同投资情况下,版权可以按比例分割。我们不是要求完全控制,而是确保陈先生作为创作者能分享全产业链收益。”
谈判陷入僵局。侍者第三次更换咖啡时,凯瑟琳突然起身:“我们需要内部讨论。一小时后继续?”
“他们在拖时间,”莎拉在休息室低声说,“我打赌下一轮会换更高级别的人来施压。”
陈伟望向窗外,洛杉矶的阳光刺眼而直接,像极了这场谈判。“准备好B方案了吗?“
莎拉点头:“如果版权谈不拢,我们可以要求首部曲较低比例,但后续系列递增到60%。或者...”
“或者我自己拍《潜伏》,找探照灯发行。“陈伟轻声说,“现在我有这个选择。”
……
一小时后,会议室门再次打开,但进来的不是凯瑟琳,而是一个高大的银发男人——狮门影业CEO乔恩·费勒梅。
“陈先生,”他握手力道恰到好处,“久仰。凯瑟琳告诉我,你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陈伟保持着表面平静,心跳却加速了。CEO亲自出马,意味着狮门确实看重这个项目。
乔恩直接抛出新方案:“25%的投资份额,对应票房分成,但版权收益只能给到15%。这是我们的最终报价。”
莎拉刚要反驳,陈伟抬手制止:“乔恩,你知道《潜伏》的价值不仅在于电影本身。它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恐怖宇宙,像《电锯惊魂》系列那样衍生出多部作品、主题乐园景点、游戏授权...”
陈伟顿了顿,“我要45%的全权益,否则明天我就找探照灯签约发行合同;我想这个小要求他们不会拒绝。”
房间鸦雀无声。乔恩的眼神变得锐利:“你在威胁狮门?”
“我在陈述商业选择。”陈伟迎上他的目光,“国际市场的恐怖片需求每年增长37%,而我的剧本撕下一块肉,而且我不止这一个剧本。”
乔恩突然笑了:“我喜欢你的胆识。”乔恩转向助理,“把《电锯惊魂》系列的收益报表拿来。”
……
报表显示,《电锯惊魂》系列为狮门带来的总收益中,票房仅占38%,其余来自各种版权运营。
“你比我想象的更懂行,”乔恩承认,“但45%不可能。最高35%,包括续集优先权。”
莎拉迅速计算:“40%,加上创意控制清单上的前五项。”
“哪五项?”
“成本最终决定权、剪辑最终版权、剧本选择权、宣传物料审批权,以及...”莎拉看了陈伟一眼,“版权回收权。”
乔恩挑眉:“你觉得狮门会出售版权?”
“不,”陈伟微笑,“是为了避免不要的争吵。”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乔恩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了什么,推给旁边的法务总监。两人低声交谈后,乔恩站起身:“38%,版权收益同比例,包括你要求的五项创意控制。这是狮门历史上给导演最慷慨的条款了。”
陈伟与莎拉交换眼神。莎拉微不可察地点头。
“40%,“陈伟说,“我会亲自负责三部剧本,保证至少每部票房超过7000万;如果没达到,我降低5个点。”
乔恩考虑了片刻,突然伸出手:“40%,成交。欢迎加入狮门家族。”
握手时,陈伟注意到乔恩眼中闪过的精光。这远不是结束,而是一场长期博弈的开始。
……
合同签署后的香槟会上,凯瑟琳重新挂上完美笑容:“恭喜,陈先生。你刚刚创造了历史——第一个在好莱坞获得如此条款的导演。”
陈伟举杯示意,但没有喝:“谢谢你们的信任。”
“不过,”凯瑟琳压低声音,“乔恩不喜欢输的感觉。他会用各种方式'考验'你这个合作伙伴。”
“我期待挑战。”陈伟微笑。他注意到莎拉正在与狮门法务团队交谈,而手机上,斯嘉丽已经发来三条未读信息。
离开马蒙特庄园时,洛杉矶的夕阳将天空染成血色。莎拉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谈判要点总结。最关键的点版权出售。”
陈伟点点头,望向远处好莱坞山上巨大的标志。陈伟不再是那个只关心剪辑的新导演了。今天的谈判证明,只要有利息,在好莱坞的权力游戏中就能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对了,”莎拉补充,“乔恩的助理悄悄告诉我,他们内部对《潜伏》系列的规划是至少五部曲。你的40%,在未来十年可能会价值数亿美元。”
陈伟没有表现出惊讶,只是紧了紧领带:“可以准备资金了。游戏才刚刚开始。”
车驶向日落大道,陈伟终于查看斯嘉丽的信息。最后一条写着:“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今晚我为你准备了私人庆祝。地址发你。”
陈伟将手机放回口袋,嘴角微微上扬。在好莱坞,商业与情感的博弈永远并行不悖。而今天,陈伟至少赢下了第一场硬仗。
……
晨光透过比弗利山庄酒店的落地窗洒进来时,陈伟的手机已经炸了。
三十七个未接来电,九十九条短信消息,陈伟刚眯着眼划开屏幕,斯嘉丽的短信就跳了出来:
“打开电视!现在!”
陈伟一把抓起床头遥控器,按下电源键。NBC的晨间新闻正在播放金球奖提名特别报道,女主播的声音带着职业化的兴奋:
“爆冷惊喜!独立电影《健听女孩》横扫四项重量级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斯嘉丽·约翰逊、最佳男配角马克·里朗斯,以及令人瞩目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给了来自中国的导演陈伟!”
画面切到《健听女孩》的片花,斯嘉丽饰演的聋哑女孩在雨中无声呐喊的特写,配着煽情的钢琴旋律。陈伟盯着屏幕,一时间有些恍惚。
1个月前,陈伟还在中影的剪辑室里熬夜赶《超速绯闻》的后期,现在,陈伟的名字却和金球奖挂上了钩。
手机又震了,这次是BJ来的电话。
“陈导!国内炸锅了!”助理小林的声音几乎刺穿陈伟的耳膜。
“全网热点前三全是你!中影和博纳刚开完紧急会议,决定把《超速绯闻》的档期提前到12月21日,趁着这波热度冲圣诞档和元旦。”
陈伟揉了揉太阳穴:“这么快?后期配音配乐都做完了?我记得手机也是12月吧?”
“加班加点也得做完!你知道现在国内怎么夸你的吗?'东方叙事的天才'、'内地李安'!国内市场就吃这套!”
小林语速飞快,“对了,新浪娱乐想约独家专访,央视电影频道也要做个专题,你什么时候能回国?”
……
陈伟还没回答,门铃响了。挂掉电话去开门,酒店经理站在门外,身后跟着两名侍者,推车上摆着冰镇香槟、果盘和厚厚一叠当天的报纸。
“恭喜您,陈先生。”经理微笑,“《好莱坞报道者》和《综艺》的记者已经在酒店大堂等候,如果您愿意接受简短采访的话。”
陈伟道了谢,关上门,随手拿起最上面的《洛杉矶时报》。娱乐版头条赫然是一张陈伟和斯嘉丽在戛纳典礼上的合影,标题写道:
“《健听女孩》横扫金球奖提名,陈伟与斯嘉丽·约翰逊缔造颁奖季奇迹。”
陈伟翻到内页,发现自己的脸居然出现在了财经版——一篇分析好莱坞资本流动的文章里,他被描述成“中国电影势力进军好莱坞的最新成功案例”。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斯嘉丽。
“看到新闻了吗?”她的声音带着笑意,“媒体快把我们夸上天了。”
“刚看到。”陈伟走到窗边,俯瞰比弗利山庄的晨景,“你那边怎么样?”
“疯了,我的公关团队一早上接了二十多个采访邀约。”斯嘉丽轻笑,“《名利场》想让我们俩一起上封面,标题就叫'好莱坞新黄金组合',你怎么想?”
陈伟挑眉:“他们是想炒作绯闻吧?”
“当然。”
斯嘉丽毫不避讳,“但这对电影有好处,对我们俩也有好处。好莱坞就是这样运作的,你知道的。”
陈伟没立即回答,陈伟当然知道,适当的绯闻能维持热度,尤其是在颁奖季。但这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他和斯嘉丽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放大解读。
“让我考虑一下。”陈伟最终说。
挂掉电话后,陈伟打开新浪和搜狐网页,发现自己的名字果然挂在主页封面。点进去,第一条就是中影集团官方发布的《超速绯闻》定档海报,配文:“陈伟导演最新作品《超速绯闻》定档12月22日!金球奖提名导演回归国内银幕,敬请期待!”
评论区一片沸腾:
“陈伟牛逼!华人之光!“
“刚在好莱坞拿提名,国内新片就上了,这波操作太秀了。”
“斯嘉丽会不会来中国宣传?求同框!”
陈伟放下手机,给自己倒了杯香槟。气泡在杯中升腾,就像陈伟此刻的处境,一夜之间,被推上了中美两个电影市场的风口浪尖。
正站在风暴中心的陈伟不知道,华谊办公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