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即“一带一路”倡议,随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而热烈的响应,产生了重大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这一倡议,使千年古丝路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无限的机遇。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的最重要的国际通道,是华夏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汇流的纽带,曾为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出现过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世界大帝国;在丝绸之路的要冲,诞生了至今仍影响着亿万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古代世界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发明和思想流派,首先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全世界;古代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政治、军事活动也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丝绸之路从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丝路文化在人类历史上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辉。因而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世界文化的母胎”,“推动古代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主轴”。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运营,密切了我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使我国西部地区与内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丝路的开通,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中国古代文化和创造发明通过丝绸之路输入西方,西方的文化、艺术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给予了重大影响。

如果说,在长达万余千米的丝绸之路沿线上,要找出一处最能印证丝路历史沧桑、最能代表丝路精神、最能体现丝路文化特质的地方的话,那么中国的敦煌无疑是其最佳选择之一。就中西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而言,丝路沿线的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与敦煌争胜,这与敦煌在丝绸之路上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发挥的重大的历史作用,所保存的灿烂辉煌的文化遗迹等密切相关。因而探究和解析敦煌文化,无疑是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笔者曾在敦煌生活、工作过整整20年,打小受敦煌文化的熏染、陶冶,又由于所学专业及个人的志趣爱好,对于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及相关学术领域的探讨一直兴味浓厚,迄今置身于这一领域已有40余年,足迹也遍及丝路沿线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对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考察、调研最多,也由此获得些许心得和收获。辑入本书的正是笔者在这一领域探索的部分成果。

全书包含对于丝绸之路及其交通路线的研究,丝路沿线古代城址、关隘的调查考证,丝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敦煌文化研究几大块。书中对于丝绸之路研究中若干学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通过笔者多年来持续地在丝路沿线的实地考察,对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丝绸路上遗存的一批古代城址、关隘、驿站的位置及其历史变迁等作了必要的探讨,摸清了其历史面貌;同时对于丝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敦煌文化的特点、作用和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于能够充分体现丝路特质的若干重要的敦煌文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发掘敦煌文化对于丝绸之路繁荣和发展的历史作用和价值,由此摸清了丝路沿线线路及一批重要遗址的历史面貌,纠正了前人的若干疏误,凸显了丝绸之路重大的历史贡献和意义,从而为我们深入地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及其作用,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并可为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建设提供若干有益的历史借鉴。

本书的理论意义主要在于,对于以往丝绸之路研究中人们关注不多或未予关注的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做了新的探讨。例如,如何深入理解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精神”,如何正确地认识“前丝绸之路时期”,如何深入探析丝绸之路的本质,如何科学地架构丝绸之路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如何充分发挥“敦煌外交”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更好地使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为今天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等等;并且对于最能反映丝绸之路历史面貌及其作用和贡献的敦煌文化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及其相关的敦煌文书做了相应的探究。

本书的实践意义主要在于,作者通过多年来的实地考察,并结合传世史籍和出土文献的考证,对于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路线(西安至武威南北二道、河西走廊干道、内蒙古西部道路等),以及一批重要的城址、关隘、驿站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厘清了其历史变迁及演变机制,从而可以为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为丝路沿线文化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为丝路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等,提供切实的、有益的历史借鉴。

本书的出版可以为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提供一部独特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及其丝路沿线文化建设提供一部可资史鉴的学术论著,为高校师生以及有关干部和群众提供一部重要的有意义的文化读本。

本书的编辑、出版中,得到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资助,得到院长何玉红教授、秦丙坤博士等的热情支持;本书责任编辑宋燕鹏编审、责任校对李硕先生、责任印制李寡寡先生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疏误在所难免,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