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秦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秦王嬴政改称)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在公元前222年至前221年,秦将王翦等人平定楚国的江南地区和越国旧地后,秦军就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征服了那里的越人政权,在这一地区设置闽中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将蒙恬率30万大军驱逐河套一带的匈奴人,收复了战国时期赵国的旧地。第二年,在阴山以南、黄河以东设置了九原郡,管辖新设立的44个县(一说33个县)。大约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将尉屠睢率30万大军分五路越过南岭,但是用兵五年仍然未获得胜利,尉屠睢却遭到夜袭身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史禄开凿连接湘江上游与漓江的运河——灵渠,开通运粮的水路。秦军再次南下,夺取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东北一带,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在西南,秦朝以成都平原为基础,向西、北两方向扩张到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上游,占据了邛(今四川荥经县东一带)、笮(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东一带)、冉(今四川松潘县一带)、駹(今四川茂县北一带)等部族地区,向南开通了一条“五尺道”(一说宽五尺,一说“五尺”系当地地名),从今四川宜宾延伸到云南曲靖,并在沿线控制了一些据点,设置若干行政机构。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成为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在秦朝疆域之外,匈奴在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崛起,河西走廊聚居着乌孙和月氏,今新疆及其以西地区(西汉以后称为西域,狭义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以东,广义的西域包括帕米尔高原以西各地)已经存在以绿洲城郭为中心而建立的数十个小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分布着一些羌人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