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四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孙子兵法》佚文
1979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西汉晚期墓出土一批木简,简长25厘米,宽1厘米左右,厚约0.2厘米,木质经鉴定为云杉属,墨书隶体,每简20—40字不等,共400支简,大多数已经残断。根据简的形制、字体和内容,可分为四种,相关释文已经公布。[110]简文内容主要有部曲(军队编制)、操典(操练法规)、军队标志和军功爵级、赏赐制度及行杀、处罚等规定。与《尉缭子》内容大体相同,但字句不尽相同。简文中的《孙子兵法》,有的内容在以前未曾发现过,是这次新发现的《孙子》佚文。[111]
朱国炤认为上孙家寨木简有一支简文就明确提到“孙子曰:夫十三篇……”,这比银雀山竹简记载的还要明确,肯定了《史记》所谈到的“孙武有兵法十三篇”是完全有根据的。这批木简的出土还提供了一批《孙子兵法》的重要佚文,从中可以看到,《汉书·艺文志》所提到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不是没有根据的。[112]李学勤先生认为,竹简本《孙子》是《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的前身。[113]李零解释说竹简本与今本《孙子》十三篇的关系,很像《孟子》书的内、外篇。[114]总之,竹简本《孙子》佚文的出现,对于梳理《孙子兵法》的成书及了解汉代以前的军事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