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副词的分类
副词是数量最多的虚词,也是个性大于共性的一个特殊词类,各个副词在纯状语性这一共同特点之外还存在许多差异,因此给副词分类自然也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难点。吕叔湘先生(1979: 36)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的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此后“大杂烩”就成为副词的特征之一,汉语副词需要分类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但汉语副词的分类又存在问题,这是汉语副词个性大于共性的特点决定的。
汉语语法学家几乎都尝试着对现代汉语副词进行了分类:黎锦熙[(1924)2007: 143]将副词分为6类;王力(1985: 131)分为8类;吕叔湘 [(1944)2002: 18]分为7类;黄伯荣、廖序东(1991: 18—19)分为8类;朱德熙(1982: 192—200)分为4类;邢福义(1996: 183—184,1991: 275—276)将副词分为3大类7小类;钱乃荣(2001: 180)分为7类;吕冀平(2000: 120—138)分为8类;张谊生(2000: 23)另辟蹊径将副词分为3类。各位学者对副词划分的次类数目不同,名称也不尽相同。副词的分类一般与相应的语法系统相关,本书的论述参照邢福义先生(1991: 275—276),将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同时表示事物情态状况变化的情状方式副词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程度副词是表示性质状态和动作行为所达到的各种程度的副词,如“太、最、十分、特别、比较、略微”等。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从组合能力上看,只能修饰心理动词和形容词,偶尔可以修饰名词;从句法功能上看,程度副词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部分副词(很、极)可以出现在谓词之后作补语。
语气副词是表示说话人主观态度,传递感情色彩的一类副词,如“必、必定、委、委的、几乎、竟然、偏、偏偏、难道、的确”等。从组合能力上看,语气副词经常与谓词性成分组合,也可以修饰名词性谓语;从句法功能上看,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从句法位置上看,语气副词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子谓语之前。
范围副词意义上表示限定事物的范围和数量,如“都、全、俱、仅、亦、也、不过、统统、总共、一概”等。句法功能上修饰谓语动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也可以出现在句首名词之后限定主语。
时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出现时间的副词,如“正、正在、曾、曾经、终于、渐渐”等。句法功能上,时间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句法位置上,大多数时间副词位于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但有些时间副词还可位于主语之前。
频率副词语义上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经常性地反复出现或进行,如“再、又、再三、常常、屡次”等。频率副词在句法位置上一般出现在谓语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
关联副词是指用在词语或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如“就、却、才、又、到(倒)”等。关联副词在句法功能上具有特殊性。尽管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处于状语的位置,但是在关联作用特别明显时,比较接近于连词,因此可以分析为黏合成分,即辅助性语法成分。
情状方式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时的状态,或动作行为进行后结果的状态,或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等,如“暗暗、悄悄、竭力、尽力、一力、窃、不禁、好好、一并”等。此类副词在整个副词系统中,意义比较实在,新副词产生的速度较快,但单个副词的使用频率较低。句法功能上,情状方式副词只能作状语,一般只修饰动词谓语,不能修饰形容词性成分、主谓短语和数量短语。
否定副词在语义上表示否定,如“不、无、没、不曾、莫、休、勿、毋”等。否定副词在句法上一般只能充当句子的状语,修饰动词和动词性短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但一般不能修饰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