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代十大家诗词赏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贝多文(四绝)

吾邦音乐太单平,西友初闻顿失惊。

我爱贝多文法曲,包含理想极深闳。

自然主义宗希腊,希伯来风出世间。

融合两希成一片,曲中现出我生观。

妇人醇酒与清歌,行乐及时便奈何。

一任迂儒谈礼法,流传法曲壮山河。

丑面遗型到处传,哲人貌取亦成妍。

克林造像犹精绝,袒臂科头态俨然。

赏析:

这四首绝句写于1929年3月,录自《蔡元培全集》第六卷。贝多文(1770—1827),通译为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锋,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作者有感于中国音乐的现状与贝多文乐曲的影响而写了四首七言绝句。

第一首作者附言:“吾国音乐,皆由单音构成,音波抑扬,相去不远,以五线谱写之自见。……有一德友见语‘可惊的单纯’。且吾国美术均以形式见长,寓以繁深之理想者,竟不可得。西洋人之美术,则高者多含有理想,凡音乐、建筑、雕刻、图画皆然。贝氏之音乐,其著者也。”法曲,原指道观所奏之曲。唐太宗既通音律,又爱法曲,故法曲在唐代颇为流行。作者声称我之所以爱贝多文的法曲,是因为其包含的理想极为深沉、恢宏。

第二首作者附记:“西洋思潮有二:其一,自然的,乐天的,世间的,即希腊风。其二,超自然的,厌世的、出世间的,即希伯来人所传之基督教也。……西洋中古时代,偏于希伯来风。文艺中兴以后,偏于希腊。近世则谋融合两种思潮。贝氏亦其一也。”两希,即希腊与希伯来。作者希望融合两希之风,使之成为一体,在曲中呈现出我的艺术观。

第三首作者附记:“贝氏于音乐外,颇耽酒色。‘酒色歌’,西人恒语也。……德法开战后,法人排斥德国派音乐,贝氏亦在其列。然法人崇拜贝氏者,谓氏祖先本比利时人,不当排斥。可以见美术与国家光荣之关系矣。”妇人醇酒,即醇酒妇人,意思是耽于酒色。迂儒,迂腐的儒生。作者认为,贝氏爱好酒色和音乐,及时行乐便又如何。任由迂腐的儒生谈什么礼法,世上流传的贝氏法曲依然可壮山河。

第四首作者附记:“贝氏貌甚寝,然西人崇拜甚至,以石膏模其面型,多有悬诸壁上者。莱比锡最著名雕刻家克林该尔尝选各种文石,雕成贝氏像,陈博物馆中,到莱比锡者,均以一见为幸。”哲人,才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妍,美丽、漂亮。科头,光头,不戴帽子。诗句意谓,丑面遗下的模型到处在传,哲人取其貌也会让人觉得漂亮。克林该尔为贝多文造的像更为精彩绝伦,袒露臂光着头,神态仍显得庄严。

这是一组吟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小诗。既写出他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与欧人对于这位音乐大师的崇拜,又就中西音乐之比较表明自己的观点,可见作者学贯中西识见超群。艺术表现上,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其对于妇人醇酒的个人嗜好,袒臂科头的丑面遗型,人们却仍因他的法曲包含深沉、恢宏的理想而对他无限崇拜,以至他的作品风靡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