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黄巾军危机
刘必知道这军师的位子,那就是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营帐内一片死寂,唯有他对着那寒光闪烁的佩剑,陷入沉思。
突然,帐外传来一阵轻微却又极有节奏的脚步声,一个黑影挑开帐帘,走了进来。
“军师,这么晚了还没睡?”
来的正是张角的心腹副将,他目光如鹰,眼神里满是试探。
“我正琢磨着怎么给咱们大军弄出个绝妙的作战计划,好早点立下战功,不辜负天师的信任。”
副将微微点头,说道:“军师一心扑在战事上,这很好。不过,军中有些将士对您当军师不太服气,觉得您没打过仗,怕是担不起这重任。”
自己早就料到会有这事儿,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哦?有这等事?”
“嗯!”
“天师既然信得过,托付重担,我自然会拼尽全力。那些质疑的声音,接下来会用行动让他们闭嘴。”
副将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缓缓道:“那就好,希望军师别让天师失望。”说完,转身大步走出营帐,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望着副将离去的方向,刘必心里明白,这军中局势比他想得还复杂,自己必须尽快站稳脚跟,不然就会被这乱世的洪流瞬间吞没。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刘必就起身出了营帐。
时不时在军营里四处走动,和士兵们挨个交谈,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训练情况,还有对战争的想法。
士兵们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不过见他态度随和,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之后,又把将领们召集到一起,讨论战术。刘必谦逊听着将领们的经验和见解,时不时提出问题,营帐里气氛热烈得很。
一番了解下来才发现,军中士兵虽然士气高昂,人人都盼着打胜仗,对张角也忠心耿耿,可装备实在太简陋了,好多士兵的兵器都破破烂烂的,粮草储备也不够,根本撑不了长时间的大规模作战。
与此同时,大汉朝廷听说张角新任命了个军师,立马警觉起来,开始调查。
得知黄巾军的军师身份后,朝堂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大臣急着提议悬赏捉拿刘斌,想借此削弱张角的势力;也有大臣觉得刘斌就是个无名小卒,没什么本事,不值得大动干戈。
军中的日子可不好过,不少将领故意刁难、质疑。这些将领,要么仗着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要么觉得自己在军中根基深厚,根本不把刘必这个没打过仗的新军师放在眼里。
面对这些刁难,刘必没乱阵脚。他靠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和前世学的知识,一次次巧妙化解了危机。
有一回,在和朝廷军队的小规模冲突中,刘必运用前世的战术知识,精心布局,合理调配兵力。先派一支精锐部队假装败退,引敌军追击,然后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等敌军一进入包围圈,伏兵四起,把敌军打得措手不及。一番激战过后,刘必成功指挥军队打了胜仗。这一战之后,军中将士对他的态度彻底变了,质疑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和信任。
可刘必心里清楚,这只是个开头。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靠着张角,得为自己的将来早做打算。
于是,他偷偷派自己的心腹,带着亲笔书信,分别前往刘备、孙坚、曹操等势力的驻地,想和他们搭上关系,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些心腹乔装打扮,避开各方眼线,日夜赶路,在各个势力之间来回奔波。
就在刘必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时候,意外突然降临。
张角突然病倒了,病得很重,卧床不起。消息一传开,整个军营瞬间乱了套,士兵们慌了神,将领们也没了主意。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
刘必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验,他必须在这混乱的局势里迅速做出抉择,不然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诸位,当下局势危急,天师病重,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我们必须稳住局面,否则,不用朝廷大军来攻,我们自己便会土崩瓦解。”刘必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凝重地说道。
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将领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开口:
“军师,话虽如此,可如今军中人心惶惶,不少将士都没了主意,那些平日里就对您心怀不满的人,恐怕正等着看笑话,想要趁机生事。”
刘必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果绝:
“我明白。所以,我们要先稳定军心。明日一早,我将亲自到各营巡视,鼓舞士气,向将士们表明,即便天师暂时无法理事,我们也有信心带领大家继续战斗。”
这时,另一位年轻将领提出疑问:
“军师,可这粮草和装备的问题,短时间内如何解决?没有充足的物资,将士们即便有斗志,也难以持久作战啊。”
刘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粮草一事,我已派人暗中前往周边村落,以高价收购粮食。虽然数量有限,但应该能解燃眉之急。至于装备,我们即刻组织军中工匠,对现有的兵器进行修缮,同时发动士兵,利用营中现有材料,自制一些简易的武器。”
商议妥当后,众将领各自领命而去。刘必却难以入眠,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应对之策,真正的危机还在后头。
第二天,刘必身着戎装,骑着高头大马,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前往各营巡视。他每到一处,都高声呼喊,激励士兵们的斗志:
“将士们!天师虽暂时卧病在床,但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我们。我们身负推翻腐朽朝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重任,绝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战胜一切!”
士兵们原本慌乱的眼神,在看到刘必坚定的神情后,渐渐有了光彩,纷纷振臂高呼,士气稍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