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8章 项羽中计
第48章 项羽中计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后来又随项王回到彭城。殷王司马卯叛楚,项王命陈平领兵攻之。陈平兵至殷地,司马卯投降,陈平得胜而还。项王赐金二十镒,拜为都尉。
不久汉兵攻破殷地,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不仅遭到项羽的责备,而且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采纳。陈平觉得自己成了受气包,说不定哪天项羽会杀了他,他看清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不可能取胜,于是挂印封金,仅带一剑防身,由僻径逃走了。
陈平一口气奔到黄河岸边,雇定一船坐在舱中。那船户一篙点开,陈平举目观看,见船户五六人都是彪形大汉,只有自己一个渡客。船户一面撑船,一面频频以目注视陈平。
陈平大恐,心想这班人一定不怀好意!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然后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什么贵重东西,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
陈平脱险后来到修武,恰遇汉王兵到。陈平的友人魏无知正在汉王军中。魏无知便向汉王举荐,汉王召见陈平并与之谈论,心中甚悦!又问陈平道:“你在楚国所任何官?”陈平道:“任都尉。”汉王即拜陈平为都尉,并使之参乘,兼掌护军。
此信传到诸将耳中,众议哗然,都说大王新得楚国一个逃兵,未知其才便与之同车,且使之监护亲贵,殊不可解。汉王听后一笑置之。
及汉王兵败彭城,陈平跟至荥阳,周勃、灌婴等与之不睦,遂向汉王谮言道:“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不过就像帽子上的美玉一样,内里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嫂子私通;初事魏王,后事项王,又不称职,才来归汉。大王授以尊官,令其护军,恩宠已极,陈平应该尽忠报答。不过听说陈平大受贿赂,勒索诸将金钱,钱多者得好处;钱少者得恶处,如此反复乱臣,希望大王明察。”
汉王听了心中不免生疑。他立即把陈平的介绍人魏无知找来,指责他说:“魏无知你真无知!怎么介绍这样的一个人来呢”。魏无知回答道:“我推荐陈平看重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他的品行。假设一个人品行很高尚,但能力很差,这样的人对您来说有什么用呢?眼下正是与楚军决战的关键时刻,陈平与嫂子私通的破事还是不要深究吧。”刘邦一想也对,他结婚前也与人私通,还生了一个儿子刘肥。
不过破事可以不问,朝三暮四与受贿索贿可不行!刘邦又唤陈平问道:“听说你原来帮助魏王,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而且勒索诸将钱财。你这样做,让别人怎么相信你呢?”陈平道:“臣前事魏王,言不见听,所以辞去;继事项王,见项王所信者非其宗族即其妻兄,其他人都不能任用。因为听说大王善能用人,所以慕义相投。臣只身远来,若不受贿无以度日,假使臣计有可采之处,愿大王用之。若一无可采,则大王所赐钱财臣当封还,免官归里。”汉王一听连忙说道:“我乃戏言,幸勿见怪!”于是复加厚赐,升为护军中尉。诸将见汉王如此宠爱陈平,也就不敢再言。
汉王受困荥阳,终日劳心军务不得休息,便对陈平叹道:“似此战争纷纭,天下何时可定?”陈平答道:“项王心多疑忌,轻信谗言,左右忠直之臣,不过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数人而已。今大王若行反间之计,使他君臣自疑必生内乱。然后举兵攻之楚兵可破。”汉王一听立命支出黄金四万斤交付陈平,说此款可作为反间之用,但求计策有效,不问作何用处。”陈平奉命收了黄金自去行事。
陈平回到家中,密唤心腹小校数人混入楚营,并将一些黄金分给底层士兵,让他们造谣:“钟离昧、龙且等久随项王,多立战功竟不得封王,因此心怀怨望,暗地与汉联盟共灭楚国。”消息传到项王耳中,项王果然怀疑钟离昧等人。陈平又派人诈称范增经常派使者求见汉王,项王心想:“亚父几番劝我杀死汉王,又劝我并力攻汉。他与汉王已成仇敌,岂有反通之理?”因此不肯相信。
陈平无法可想,一日忽报项王遣使到来。陈平大喜,急与汉王附耳低言:如此如此。汉王点头依允。汉王见过楚使便遣人陪伴,留在馆舍用膳。楚使到馆舍歇息片刻,忽见门外众人抬着十余贡物入门。贡物中排列无数山珍海味、牛羊鸡鸭、各色美酒,加上杯盘匙著,件件精美。楚使心想:“此席定是为我而设,因为我是项王使者。”楚使正想得高兴,忽见吏人慌慌张张将各物抬出,又另换一桌饭菜到来。楚使用眼一瞟,见肴撰都是些青菜、萝卜,米饭也极粗糙,鱼肉更是不见,比起先前酒席有如天壤之别。楚使不由怒气上冲。本想拒绝不吃,可是肚饥难熬,只好胡乱吃了一些。不料菜蔬中带着臭味,酒也是酸的,饭也是烂的,越看越恼,于是暗问吏人为何如此?吏人露出一种为难之色,接着吞吞吐吐地说:“我们以为您是亚父使者,谁知道却是项王使者,汉王如果知道请您吃精美酒席,还不是把我们骂死?”楚使一听当时就放下杯箸,大踏步地走出客馆,城中守吏也不阻挡,由他自去。他便一口气跑回楚营,一五一十地报告项王,并且说道:“原来亚父与汉王私下相通,亚父定将楚国军情报与汉王,故其使者受到优待。而大王使者却不被当人看待,吃的东西猪食不如,以后大王务须留意。”项王怒道:“我前日早有所闻,还道他老成可靠,哪知他果有通敌情事!这个老匹夫,想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便欲召入范增当面诘责。左右请项王不要过急,待有真凭实据方可加罪,于是项王暂从含忍。而范增全然不知,一心一意想替项王夺取天下。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会觉得不对,项羽就是用脚趾头想想,也会明白这是刘邦搞的反间计,范增绝对不会和刘邦暗中勾结。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们真的暗中勾结,那绝对不能让项羽知道。只有项羽不知道,勾结才能成功。现在这样做不是明目张胆地对项羽说:咱们正在和亚父勾结呢。
难道陈平就不担心,这一招会被项羽看出来,结果适得其反,项羽从此不再怀疑范增,而且君臣同心吗?
因此陈平使的这个计策,根本就不叫反间计,而是陈平给项羽递了一个撵走范增的理由而已。因为项羽早就不待见范增了,虽然范增名义上是他的“亚父”,可这个“亚父”不是他心甘情愿认的,而是项梁让他认的,他其实并不认可。可是范增却多次在他面前表现出“爹”的样子。
比如说鸿门宴上面,项羽不听范增的,就是不杀刘邦。项羽从来没有把生命当回事,从来没把别人看上眼,他坑杀20万秦朝降卒就是个证明。所以项羽要杀刘邦,也就是一念之间。如果不是范增反复提醒,项羽说不定就把刘邦给杀了(“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就因为范增反复提醒,项羽心里十分反感,因此干脆不听范增的,我就是不杀刘邦,气死你个老不死的!
陈平正是看出项羽对范增有天大的意见,所以才会选择这么一个低级的反间计,让项羽有借口把范增赶走。
一日范增入见项王道:“汉王现困围城,外无救兵内乏粮食,正是灭亡之时。大王宜督励将士奋勇攻城,早晚攻破荥阳擒获汉王,切勿失此机会。”项王此时已中陈平之计,见范增急欲攻城,反疑他别有用心不肯听从。范增见他默默无言,又急忙说道:“古人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从前鸿门宴时,臣劝大王速杀刘季,大王不从臣言,因此养痈贻患挨至今日,现在又天赐良机,把他困在荥阳,若再被他逃脱纵虎离山,卷土重来必不可敌,臣恐我不逼人,人且逼我,后悔还来得及么!”项王被他一诘,忍不住闷声说道:“你叫我速攻荥阳,但恐荥阳未必攻下,我的性命便要被你送脱了!”
范增摸不着头脑,见项王双目睃着自己,忍耐不住说道:“天下事已经大定,愿大王好自为之,勿堕敌人狡计,臣年老智昏,不能裨补万一,乞赐骸骨归里以终余年。”说毕掉头径出。项王也不挽留,一任范增回入本营。范增此时已经绝望,遂将项王前后所封侯印、赐品一律缄封,遣人送还项王,然后愤然离开楚营。
范增一腔愤闷无处发泄,加之年过古稀,经此忿郁气血凝滞。行不数日,背上忽生一疽。范增心想:“楚国将亡,不如早死为妙,免得汉王得志与我为难。”于是不肯延医服药,催促车马速行,希望赶到家中得见家人而死。谁知背疽日大一日,尚未行到彭城便觉不能支持,于是停留旅舍暂住。左右请得医生来,可是毒气已深无法施治。又过数日,范增竟死于旅舍。
后人都为范增可惜,其实范增也不怎么聪明。如果范增明智点的话,既然他已经看出来刘邦不是平常人,而项羽不是可造之材,那他为什么不弃暗投明呢?
还有刘邦和项羽在河南附近对峙,而彭越则专门扰乱他的后方,带领几万人攻占了江苏安徽的十几个地方。项羽很生气,让将领继续与刘邦对峙。自己回攻彭越。他打了外黄很久,一直没有打下来。过了几天外黄自己投降了。项羽觉得很没面子,便想来个屠城。这时候外黄舍人的儿子才十六岁,去见项羽说,大王您还要继续攻打剩下的十几个城池,如果您现在屠城的话,只会让别的城池死命坚守。项羽想想很对,便很大度地接受了外黄的投降,而其他的城市听说后纷纷主动投降,没过多久便夺回了所有的城池,彭越只好又跑回沼泽地里去了。
既然一个十六岁的孩子都能够说服项羽,为什么范增就不能呢?最后连自己的老命也陪了进去。所以他实在不怎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