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学之光(读中华 学科学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屹立于历史长河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精神财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课程育德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

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新编数学教科书也新增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但限于教科书篇幅所限,所呈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度、深度以及与课程内容联系的密切性都相对局限,这便给教师对教科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整体把握与深入了解,对教学中深度挖掘与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我们尝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寻找连接点,精心编写了本书,引导青少年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领悟古人的数学智慧,在数学学习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本书的编写特色如下。

第一,体现时代性。编写理念体现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和数学课程改革导向,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跨学科融合,在学习任务布置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元素为素材,涉及科学典籍、数学成就、建筑文物、民间艺术、舞蹈、民俗等方面,纵横兼顾,让读者在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同时,也知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视野。

第二,突出实用性。本书内容分别从数、数的运算、方程、函数、图形、概率、数学思想八个部分介绍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以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为载体,介绍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应用。全书共八章,通过设立“数尽其用”“躬行实践”等栏目,具有读、教、学兼备的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选择与使用。

第三,凸显趣味性。

本书以科普阅读为主,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涉及的知识内容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以能讲清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为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编写形式图文并茂,能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理解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

本书由张廷艳担任主编,杨新荣担任副主编。张廷艳负责全书的整体架构设计、样章撰写、统稿和校稿,杨新荣参与全书整体架构的设计并负责校稿。各章撰写人员分工如下:第1章由张廷艳、李丹洋编写;第2章由叶子涵、张诗雨编写;第3章由杨文、张天涯、郑伟太编写;第4章由杨新荣、陈澜编写;第5章由骆丹、李毅、刘明静编写;第6章由陈朝东、林小波、何泳采编写;第7章由邓伍丹、代秀男编写;第8章由李丹洋、刘小慧编写。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栗小妮博士和山东师范大学孙丹丹博士通读了全稿并给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肖红、李丹洋、张诗雨、代秀男参与了全书的校稿工作。在此,特对在编写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学校领导、老师及所有编者表示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国内多篇学术文献和著作,在此表示感谢!书中若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廷艳

2024年3月于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