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沙盘心理技术:过程、策略与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深入理解自己是与他人共情的前提

1.心理工作中的共情力量

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人,人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我们常常说在人际交往中要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但我们常常把自己无意识的需要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是别人需要。比如,一个母亲要求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这多半是为实现母亲童年时的愿望,而美其名曰:为你好。这其实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变成他人的行动,“换位”只是自己以为的而已。因此,每一个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了解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无意识,真正做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界限分明。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能力,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咨询工作过程中要求咨询师无条件地陪伴与支持,感同身受地理解与接纳来访者的感受。这种被保护、被接纳、被支持、被欣赏的感受会引发来访者的思考,会激发他自己内心的能量,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每一个人的过往千差万别,咨询师也不例外,因而每一个人的心灵内容(无意识)也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就要求心理咨询师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调动自己曾经的感受。感受越多,体会越多,就越能对来访者有更多的理解。

因此,沙盘师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对自己的观照与觉察,以及工作之后的个人体验与督导。如在进行团体沙盘操作时设置“轮值组长”(扮演本主题下、在一定结构下能自由做决定的参与者),设置组内分享、组间分享等规则,让每一个人在小组内进行参与者与沙盘师的角色互换,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体会参与者与沙盘师的感受与状态,进行意识与无意识的多层次的沟通与对话,加快无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使每一个参与者都通过此过程得到成长。通过自己为自己“治病”的过程,使共情能力得到提升。

对自己了解越多,越能理解别人;对别人理解越多,越能原谅别人,越能原谅别人就越能原谅自己。因此,当我们拥有同理心,才能与他人共情。

2.心理工作者的自我成长是前提

在沙盘师的培养与训练中,不仅要强调沙盘师的基本能力训练,也要强调其人格发展。荣格认为,影响人格完整及和谐的是个体无意识及其情结,他们就像完整人格中一个个彼此分离的“小人格”(次人格)一样,它们是自主的、有自我驱动力的,而且可以强有力地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荣格进一步认为,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而“自我”在其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门户作用,我们每天实际上有数不清的体验,但其中绝大多数都不可能被意识到,自我在它们达到意识之前就把它们淘汰了。自我保证了人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可以通过对心理材料的选择和淘汰,在个体人格中维持一种持续的聚合性质。正是由于自我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感觉到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是同一个人。

在沙盘师的培养、成长及其工作中,人格稳定更为重要。因为,沙盘心理技术针对无意识进行工作,沙盘操作过程中,不仅参与者在此时此刻表达曾经的不被意识接纳的无意识内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描述的画面,或是某一个沙具,或是参与者的某一句话,或是参与者的某一个行为,还可能引起沙盘师的情结。这些就勾起了沙盘师的无意识情结,考验着沙盘师的人格稳定。

所以,在沙盘师的培养与训练中,特别强调沙盘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70%的课堂训练为操作体验,强调并在操作设置中让每一个沙盘师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沟通、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等。并且在课后要求沙盘师通过大量的沙盘团体活动来不断感受自己的无意识个人情结,个人情结被“发现”和“处理”得越多,自我意识容器就越大,就越能让意识的主人格稳定。这是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核心之处。

为了促进沙盘师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确保工作时的主人格稳定,我们特别规范了沙盘师的工作过程:以游戏的心态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带着关爱与陪伴,营造物理与心灵的安全空间,进行开放式提问并耐心倾听,默默欣赏并耐心等待,观照内心感受,与参与者共同成长。这既是对沙盘师的工作要求,也是沙盘师工作之后反思的要点。当主人格稳定了,完成这些工作就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