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科举代察幽州革新
幽州刺史府内,繁花似锦,馥郁的花香在空气中肆意弥漫。袁熙满脸笑意,脚步轻快地穿梭于庭院之中,眼神时不时温柔地望向甄宓所在的楼阁。甄宓有孕的消息,如同春日里最明媚的暖阳,照亮了他的世界,满心的欢喜几乎要溢出来。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夫人有孕,实乃双喜临门!”身旁的侍从满脸堆笑,恭贺之声不绝于耳。袁熙微微点头,嘴角的弧度愈发上扬,“是啊,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吩咐下去,府里上下,这几日都要张灯结彩,好好庆贺一番。”正说着,远处荀彧与陈群并肩而来,二人神色间虽带着几分恭贺之意,但又隐隐透着一丝焦急。
人才困境,商议变革
“主公,恭喜夫人有喜啊!”荀彧与陈群并肩上前,身姿笔挺,双手高高拱起,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那荀彧,目光如炬,透着睿智与沉稳;陈群则面容端庄,神色间满是诚挚。袁熙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欣然笑意,温和地回应道:“二位不必多礼,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荀彧听闻,微微皱眉,原本平和的面容上瞬间笼上一层凝重之色,沉声道:“主公,自平定乌桓一战后,我幽州版图大幅扩张,如今境内南北纵横,辖地广袤。这带来荣耀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难题,政务千头万绪、繁杂不堪。各地衙门每日公文堆积如山,可现有的政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诸多事务难以高效推进。”说到此处,荀彧微微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继续道:“再者,旧有的察举孝廉制弊病丛生,已然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控。那些世家,凭借家族势力与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操纵举荐流程。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大多出自世家之门,他们或养尊处优、缺乏真才实干,或只知因循守旧、难以开拓创新。反观真正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寒门子弟,却因出身低微,无门第倚靠,被拒之仕途门外,难以崭露头角。长此以往,人才凋零,新鲜血液无法注入我幽州官场,实不利于我幽州的长远发展啊。”
陈群微微颔首,眼中透着睿智,在一旁附和道:“荀先生所言极是。当下局势波谲云诡,恰似那汹涌波涛中的行舟,稍有不慎便会偏离航道。我幽州欲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蓬勃发展,各个关键岗位皆急需大量有真才实学之人。他们能凭借自身才学,为我幽州发展精心谋划、出谋献策,宛如为夜行的船只点亮明灯。”袁熙听后,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瞬间收起,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转身,踏入那青砖铺就的庭院,开始来回踱步。青砖在他脚下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也在配合着他此刻的思索节奏。庭院中的花草随风轻轻摇曳,却丝毫无法干扰他的思绪。片刻之后,袁熙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坚定地说道:“二位所言,正合我意。这察举孝廉制,推行至今,诸多弊端已然尽显。比如举荐过程中多有徇私舞弊,真正的贤才可能被埋没,庸碌之辈却能借此平步青云。如今,是时候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了。我打算推行科举考试,设立文举与武举。文举可选拔擅长经史子集、谋略筹划之人,武举则聚焦于武艺高强、深谙兵法韬略之士,以此广纳天下贤才,为我幽州所用。”
构思科举,分工谋划
荀彧与陈群对视一眼,那目光之中,惊喜如春日初绽之繁花,赞赏似秋夜朗照之明月,满溢而出。“主公此计甚妙!”荀彧忍不住开口赞叹,声音中满是由衷的钦佩,“科举考试,以才学论英雄,全然不论出身贵贱,如此创举,恰似在暗夜点亮明灯,定能吸引众多有识之士纷至沓来。只是这科举的具体规则,关乎全局成败,还需我们细细思量、仔细斟酌。”袁熙微微点头,神色沉稳,眼中透着胸有成竹的光芒,缓缓说道:“我心中已有大致想法。文举方面,考试内容可分为经义、策论、诗赋、算学。经义,考的是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儒家经典乃千年智慧之结晶,需考生逐字逐句研读,剖析其中深意,方能应对自如;策论,让考生针对当下的时政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要求考生不仅要饱读诗书,更要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方能建言献策,切中要害;诗赋,则考察考生的文学素养,从遣词造句到意境营造,皆能彰显其才情;算学考查考生对数字计算、数理推演的能力,在田亩丈量、钱粮统计等诸多实务中,算学能力至关重要。武举的话,考武艺、兵法和谋略。武艺考骑射,在奔驰的骏马上弯弓搭箭,考验的是精准与果敢,还有刀枪剑戟等兵器的使用,十八般武艺样样要精通,力量也是武举考试的重要考察项,考生需通过举石锁、拉硬弓等方式展示自身力量。兵法考对兵书的研读,《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诸多兵书,需烂熟于心,方能领悟其中韬略;谋略则通过模拟战场局势,让考生排兵布阵,于沙盘之上,演绎千军万马的厮杀,尽显运筹帷幄之能。”
袁熙转向荀彧和陈群,郑重地说道:“文举的规则制定,就劳烦二位先生了。你们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和时政见解深刻,定能制定出合理的规则。武举的规则,就由赵云和张郃两位将军负责,他们久经沙场,熟知武艺和兵法,定能选拔出真正的军事人才。”荀彧和陈群领命,眼中满是使命感。
精心筹备,确定制度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刺史府都沉浸在忙碌之中。荀彧和陈群整日埋首于书房,翻阅典籍,讨论细则,对文举的每一项考试内容、每一个评分标准,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赵云和张郃则在军营中,召集众将领,商讨武举的考核方式,亲自下场演示武艺,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
一个月后,荀彧、陈群、赵云和张郃齐聚刺史府大堂,向袁熙汇报科举制度的制定情况。荀彧呈上厚厚的一本文举规则手册,详细阐述了经义、策论和诗赋的考试范围、题型设置、评分标准等。陈群补充道:“主公,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我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防止作弊行为。同时,设立了专门的阅卷机构,由多位饱学之士共同阅卷,保证评分的公正。”
赵云接着汇报武举的情况:“主公,武举的武艺考核,我们设置了初赛和复赛。初赛考基本的骑射和兵器使用,筛选出一批武艺精湛者进入复赛。复赛则增加难度,考实战对抗和模拟战场指挥。兵法和谋略的考核,我们准备了多套兵书案例和战场模拟题,让考生现场作答。”
袁熙仔细翻阅着文举和武举的规则手册,不时点头表示认可。经过一番讨论和修改,袁熙最终拍板确定了科举制度。“好!就按此执行。此次科举,关乎我幽州的未来,一定要办得公正、公平、公开,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消息传开,天下瞩目
与此同时,幽州欲推行科举以广纳贤才的消息,恰似春日里乘风而扬的柳絮,随着往来如织的行商,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传遍了天下各州。在洛阳城那间颇具盛名的醉仙楼酒馆内,雕梁画栋之下,一群文人墨客正围坐于一处。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酒香四溢,却丝毫未能分散他们热烈讨论的劲头。只见一位身着素袍、面容清瘦的年轻书生,率先开口,声音中满是难掩的激动:“诸位可曾听闻?幽州如今大力推行科举制,此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腹中怀有真才实学,便能报名参加考试,进而谋得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此话一出,席间瞬间炸开了锅。一位身着粗布麻衣、却眼神明亮的寒门士子猛地一拍桌子,高声应和道:“当真有这等好事?这可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我等寒门子弟,多年来苦读数卷,受困于出身,仕途之路仿若被巨石封堵。如今,终于有了这一线出头的曙光。”旁边一位年长些的文人,捋着胡须,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说道:“此事若属实,倒不失为一条新出路。听闻幽州近年来锐意革新,颇有一番新气象,或许去那里,能寻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语中满是对幽州科举的向往与期待。一位性急的年轻书生,已然站起身来,双手握拳,满脸急切地说道:“事不宜迟,我打算即刻收拾行囊,踏上前往幽州的路途,碰碰运气,说不定此番便能改变命运。”众人纷纷投去赞同的目光,心中各有盘算,一场关乎前途命运的远行,似乎已在这酒馆的热烈讨论中悄然开启。
在荆州的军营中,几位年轻的将领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最近的消息。“你们听说了吗?幽州开武举了,要考武艺、兵法和谋略,这对咱们武将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位年轻将领满脸兴奋,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另一位将领用力点头,激动地附和道:“是啊,咱们平日里苦练武艺,熟读兵书,不就是盼着能有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吗?这幽州的武举,来得正是时候!”
在扬州的一处酒馆内,一群习武之人也在谈论着这件事。“听闻幽州的武举,不只是考打打杀杀,还考谋略,这可让有真本事的人有了出头之日。”一位壮汉猛灌一口酒,大声说道。“是啊,咱们一直在这扬州城混日子,空有一身本领,这下可得去幽州试试运气。”旁边一位清瘦的武者也面露期待。
而在益州的练武场上,教头正带着一群年轻弟子训练。休息时,弟子们也聊起了幽州武举。“师兄,你说咱们要不要去参加幽州的武举?要是能考中,那可光宗耀祖了。”一个小弟子满怀憧憬地看着年长的师兄。师兄思索片刻,认真说道:“这是个好机会,不过幽州路途遥远,咱们得好好准备,不能白白跑一趟。”
消息就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各个州郡,各地的武者们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踏上前往幽州的征程,期望在武举中一展身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周全筹备此次科举,确保应试者能有充裕时间悉心准备,袁熙斟酌再三,最终敲定在半年之后举办幽州首次科举。诏令一经颁出,幽州辖下各地,仿若被一股无形却磅礴的力量所触动,瞬间沉浸于浓烈的学习氛围之中。
学府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莘莘学子孜孜不倦的身影。他们于破晓微光初现时便已诵读经义,至夜幕深沉万籁俱寂之际,仍在反复钻研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力求精准阐释、深刻领会。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案牍之上,挥毫泼墨练习策论,从时政要闻、民生利弊到社稷发展,皆要条理清晰地剖析论证;于诗赋创作中,雕琢字句,力求以华美的辞藻、精巧的韵律展现才情。
而在戒备森严的军营之中,气氛同样炽热。士兵们晨起闻鸡起舞,刀枪剑戟在日光下寒光闪烁,他们一招一式皆反复打磨,以锤炼精湛武艺。训练间隙,营帐之内,他们手捧兵书,在晦涩难懂的文字间探寻行军布阵、排兵御敌之法,试图汲取古人智慧,为自身军事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
袁熙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身姿挺拔地伫立在刺史府那高耸的望楼上,目光如炬,俯瞰着眼前幽州城的繁华盛景。城中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叫卖声、谈笑声交织成一片。微风拂过,旌旗猎猎作响,袁熙深吸一口气,胸腔中满是澎湃的豪情与期待。他心里十分清楚,即将推行的科举制度,犹如一场蓄势待发的磅礴春雨,必将为幽州大地带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全新变革,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注入永不干涸、奔腾不息的活力源泉。而他,身负振兴幽州的重任,亦将如那领航的巨擘,带领着幽州万千子民,在这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乱世之中,披荆斩棘,踏出一条独属于幽州的辉煌康庄大道。随着科举考试的日子一日日逼近,时光仿佛也加快了脚步,整个幽州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皆在翘首以盼,目光紧紧聚焦,满心期待着这场关乎幽州未来的人才选拔盛宴盛大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