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3章 小富婆
一篇中篇小说,一篇短小的散文,两个作品用的是不同的名字,唯独没一个是“孙来鹏”三个字。
为岳山日报撰写的散文,用的笔名是“月鸟”。他打算以后撰写一系列山野题材的美文,都用这个笔名了,与文字风格也吻合。
信中他还特意提到,让副刊编辑以后别用本名,就用“月鸟”。
至于那部中篇小说《老井》,笔名就更简单了:一米。
自然,没啥高深的。月鸟也好,一米也好,都是从他的本名中走出来的笔划。很简单也很常见的一种取笔名方式。
写完全不同的两类文稿,用两个不同的笔名。他打算以后要是再写的话,也如此延续下去。
小说类用“一米”,美文类用“月鸟”。
当天下午两点多到达氮肥厂,又是跟昨天一样忙碌的两小时。
总体上没啥变化,实在要说不同的话,就是今天的人还来得更多一些。
小吃就是这样,只要够对味,吃过的人就会跟其他工友在闲谈时说起来。越往后面,听说的人多了,跑往通知栏这儿的人也就多了。
今天跟昨天加起来,两天已经在厂里生活区这片小空地挣了十五块。宋爱芙每天也能有三四块的收入。
回来路上,宋爱芙照这两天最新的收入情况算了算,有点不敢相信:
“照这样,我一个月就能挣满一百块?”
“嗯,氮肥厂那些工人的工资没你高,得两个月加起来才抵你一月,你要成小富婆了!”孙来鹏笑着。
“什么小富婆,怪怪的,像在说地主婆!”
宋爱芙没听过“小富婆”这种词,觉得他满嘴怪话,嗔怪地斜睨了他一眼。
“对了大鹏,现在生意好、东西卖得快是好事,但我这上回买的那点糯米、面粉一点都不剩了!明天要是再不去趟县城那个黑市小巷子,就没法再做红薯饼出来卖了。”
永善拍着头,有点发愁道。
他此前总共就只买了两块钱的高价糯米、面粉,资金还是用拳头从邱明卫身上“筹措”而来的。
从前门、侧门再到厂内,几天的摊摆下来现在也全耗光了。
“那你明天去县城吧。可以多买点,这几天挣了多少,全揣身上带去都没啥问题!”
“全带去呀?我这几天加起来也赚了有十五块四毛钱了,一口气买这么多面粉、糯米回来,要是摊子能继续稳稳当当地摆下去还好……”
永善摸着头,心里有些打鼓了。毕竟就算是黑市高价粮,十五块也可以买不少了。万一厂里的摊过段时间突然不让摆了,得浪费多少面粉?
“问题不大!”
两篇风格完全不同的稿子做双手准备,老蒋头应该大概率能好起来了吧?
“对了大鹏哥,我这边的凉粉籽现在也很紧张了!”
宋爱芙这几天下来,积攒在皮箱中那包灯笼果的籽儿也快要见底了,正想着啥时抽个空再去山上收集呢。
“那这样,明天我们三个摆摊的事都停一天。永善去县城买面粉糯米,顺便帮小芙打听一下看有没有薜荔果籽卖。我这边一大早去镇上办点事,上午就回村里,陪小芙一起去山里找果籽!”
孙来鹏正好明天也得去镇里的邮局寄稿件,回来还得去山上采挖魔芋,他的魔芋同样要用完了。
永善应着。
宋爱芙一双笑眼牵动起嘴角的浅涡,看向他道:
“那我明天上午去找你!”
听他说要主动陪她一起进山,她的语气都轻快了。
第二天三个人各自行动。
早上孙来鹏先去往公社方向,来到邮局门前时,邮局也刚好开门上班了。
问了一声,这儿果然有不少刊物的地址,只是并非册子,而是集中印在一张纸上。
孙来鹏扫视着,有点眼花缭乱。
《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文汇月刊》、《莽原》、《飞天》、《青春》、《雨花》、《新港》、《鸭绿江》、《萌芽》、《钟山》、《十月》、《延河》……
他全没选。
最后,还是选择了《当代》。
因为他有印象。在前世的时空中,《老井》就是1985年发表于《当代》杂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本他还顾虑《当代》是双月刊,发表会比较慢,现在因为有了两手准备,这问题也不用担忧了。
选择《当代》,编辑还是前世的那帮编辑,选稿口味还是那个口味,成功发表的机会便会极大提升。
带来反响与收益的机会,也同样会变大……
孙来鹏购买了信封和邮票,把叠好的《老井》稿纸装进信封,然后照着那张单上面的内容,填写了《当代》杂志社地址。
同时,散文《山风起时话竹虫》也装进另一只信封,地址自然填的是《岳山日报》社。
两封信都寄出后,他走出邮局,心情就一个字,稳。
老蒋头伤情的事情基本上稳了,自己深入厂区内部占下的地盘,也稳了。
办完正事回到村里,时间还只是早上。
他这边准备停当,背上竹篓、拎着铁锄往外走。走出没多远,便见宋爱芙也是背着篓子,往他这过来。
今天她倒是没有放牛。据他所知,那头水牛是几家共有的,所以放牛也是轮流着放。
两人汇合后才走出没多远,身后一阵汪呜声,不知她家那条叫“梅子”的灰狗从哪儿冒出来了。
追过来后,歪着狗脸一阵嗷呜,声音不大,但颇幽怨。
似乎是在怪她,怎么能跟着这个男人跑进山,都不叫上它。
二人一狗沿着蜿蜒而上的山路,从山脚一路往山里去。
孙来鹏打算先帮宋爱芙一起采集灯笼果。至于挖魔芋相对简单,下山之前再挖也不迟。
头大的是,灯笼果在这一带的山上散落得极为零星,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姑娘果,需要辨别之后再采摘。
现在他算是感受到了,宋爱芙当初趁着放牛打猪草的机会收集灯笼果,得多长时间才收集起了那么些果籽。
整个上午过去,两人收集的灯笼果少得有些可怜。
孙来鹏现在只盼永善今天去县城,顺便能够找到有卖薜荔果的地方。
否则,光靠在山间采摘灯笼果,宋爱芙的凉粉摊还摆不摆得下去,是个大问题……
两人已经在山里越走越远,眼看太阳渐渐攀上头顶,草帽下的头发都有些湿了,梅子也吐着舌头大口呼气。
找处大树底坐下,两人都掏出一只竹筒,里面装了水。喝了几口,又准备取出另一只装有饭菜的竹筒,填填肚子。
梅子也有样学样地坐在树下,尾巴贴地。
突然,梅子轻哼一声,猛地一跃而起,紧盯着十几米远处的草丛。
不等他们俩放下竹筒,梅子像是被拉满弓后瞬间射出的箭,灰影在阳光下一闪,已经跃出了好几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