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高等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介于高等教育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在进行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如何借助于生态学的理论体系来分析高等教育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究竟存在怎样的生态规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身的功能运转的。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借用生态思维方法,将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系统内的各个生态主体、生态环境要素,对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性的观点。
首先,从高等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着眼,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三大学科功能。
高等教育生态学旨在解决高等教育领域已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其可以被类比为“医生”,它能够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开展“医疗”服务,为高等教育系统进行“健康体检”和“病情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开出调理或治病的良方”。因此,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学科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本功能、特色功能和延续功能。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功能是对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实时健康评价,诊断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调控或治理方案,这也是高等教育生态学存在的根本价值;高等教育生态学的特色功能是指在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一定的科学分析工具判断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危机程度,根据需要发布高等教育生态危机预警;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延续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高等教育生态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指导。
其次,将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作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依据其结构功能进行了层次分析。
高等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将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分为宏观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高等学校生态系统和高等学校课堂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并分别对这三个层次的生态系统进行了组分、结构和特征等方面的理论阐释。以宏观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生产、文化、调整三大主体功能,高等学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三大运行功能以及高等学校课堂生态系统的基本和特色两大学科功能为基础,建构了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框架。
最后,根据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的动态规律,对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危机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两种主要的调控策略。
高等教育生态危机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状态的打破。当高等教育个体或群体出现一些不合理活动时,这些活动会损害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局部或全部结构、功能,导致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甚至威胁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存在,这时就会出现严重的高等教育生态危机。高等教育生态危机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和破坏性三大特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面临着质量、人口、资源三大生态危机,既需要在不超过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尊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控,又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进行人工调控,实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亦是学科建设的一项成果。2012年,湖南农业大学在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了教育生态学博士点,这是全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生态学交叉的学科博士点。在学科起步阶段,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畴的探讨成为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本书就是这种学科建设累积性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尝试,概括而言,它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探讨。
(1)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多学科研究是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的独特学科范式。不同学科视角犹如聚光灯,展现了问题的不同方面。本书借助于生态学的学科视角来审视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既有对高等教育生态学学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又有借鉴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高等教育工作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事理性剖析,旨在把脉问诊,提供可能的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策略,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和反思角度。
(2)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本书将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作为高等教育生态学分析的基本核心概念,在建构高等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环境和功能,并建立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层级构成;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由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的生态危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教育生态调控对策;最后落脚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了系统的高等教育生态学的学理性分析框架。
(3)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作为高等教育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成果,本书注重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发展问题结合。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原理,从系统层面分析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建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将高等教育学中的描述性、分析性材料和规范性材料通过生态学的系统科学方法统整糅合,突破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为复杂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的高等教育世界提供新的宽广的学科视野和方法论指导。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咨询了诸多相关学科的专家,并邀请相关学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但由于时间仓促,自身认识水平有限,书中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