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学术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铭暄教授:法学教育界的冈仁波齐*

胡云腾1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隆重举办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温高铭暄先生几十年来对我们的亲切教诲,非常有意义。作为先生的学生,本来应当在现场参会,但由于正在广州主持一个研讨会,只能在线上作一个发言,请高老师和各位来宾谅解。

高铭暄先生用70年的不懈奋斗和辛勤耕耘,书写了新中国法学理论研究、法学教育事业和法治中国建设的佳话和传奇。

据我不可靠的记忆,高铭暄先生至今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和之最,无人能出其右。他是迄今为止国家颁授的唯一的法学教育界的人民教育家,这是一位教授所能获得的至高荣誉。他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新中国刑法典制定和历次修订的法学家,是新中国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材的主编。他是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体系,如犯罪论体系、犯罪构成体系和刑罚理论体系的主要创立者;是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第一位招收刑法学博士生的刑法学教授;是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创建者、招收刑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指导老师;是第一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并担任召集人的刑法学教授;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部刑法学学术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的作者,这部名著教育了几代学人。

他是我国刑法学界获得国家级、部级和社会各界颁发的教育科研奖励最多的刑法学家,可谓荣誉等身。他是新中国法学界第一位获得切萨雷·贝卡里亚奖的刑法学家,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外国著名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的刑法学家。不仅如此,我查了一下,高铭暄先生现在已经是他们这一代法学家中最长寿的刑法学家。先生的这些第一,我辈学生如果能有一项都足够吹一辈子,关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诞生新的第一或者之最。

传奇还会继续,先生常说:“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他用一生诠释师者本色,七十年如一日,将爱播洒三尺讲台。先生始终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秉持法学教育的人民性,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培养和影响了新中国一批又一批的法治人才,诠释演绎着人民教育家厚重的内涵。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新中国法治事业的坚定政治信仰,老而弥坚。

先生在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奖感言中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支持了我、帮助了我,使我由一名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逐步进入法学殿堂,成为一名法学教师。党和国家肯定了我的业绩,授予我最高荣誉称号。党和国家对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永远铭记在心!”先生的谦逊品德和高风亮节,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师、法学大师的高尚情操和博大情怀。

先生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1990年先生将我招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他和王作富先生珠联璧合,手把手地教我们做学问,做法学人。虽然一年多以后,学校把我分给王老师指导,但几十年来,我在任何时候有问题,向先生请教,有工作请先生支持,先生都有求必应,从不推辞,像对待自己的亲学生一样。在我40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我始终把有幸拜在高、王两位老师门下读书学习,视为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最正确的选择。

正是两位先生的教育和指引,才让我真正进入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的殿堂,让我受益终身,能够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作一点微薄的贡献,这是我终生不能忘却的大恩大德。与此同时,我也因为愚笨和懈怠,深感向先生学习得太少,这是我的一大憾事。

正如高铭暄先生2019年接受《方圆》杂志采访时所言,他一生的信念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既是他的谦虚,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在学生们的心中,他就像法学教育界的冈仁波齐,让人仰望而不可及。他是一座无比丰富的矿藏,永远都有学生们学不完、挖不尽的思想富矿。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先生和师母更精神抖擞地向“相期以茶”的高龄迈进,这是我们学生最盼望看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借此机会,我在遥远的花城,向高铭暄先生和师母,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祝二老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双节快乐。也祝先生学术长青、成果常新。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1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