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一级预防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4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也是伤残和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死亡率升高得更为明显。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若不及时控制,在中老年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概率会更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尤以冠心病和卒中为重,其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残、致死的风险。所以,有效地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研究显示,西方国家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其中40%~70%归因于危险因素控制。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人群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现状和危险因素的防控效果有所改善,但距离健康中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策略,同时需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提升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的关键。一级预防的决策制定应该由临床工作人员和患者共同完成。工作人员应该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讨论个性化的ASCVD风险评估、预防策略及其所带来的潜在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