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5章 抄没赃款
锦衣卫掌印官骆养性拿着供词面见崇祯皇帝。
见到旁边还有太子朱慈烺,他在朝着崇祯皇帝行完礼后,又向太子行礼。
“启禀皇上,吴惟华全都招了。”
“他假借恭顺侯府的名义,行走私之事,而且,还有多家勋贵,一同参与。”
龙椅上的人问道:“那吴惟华可知道,与他交易的是建奴?”
“据吴惟华交代,他有时知道,有时不知道。”
“那就是说,他承认私通建奴了?”
“铁证如山,又有嘉定伯指认,容不得他不承认。”
崇祯皇帝拿眼角余光瞥了朱慈烺一眼,又问道:“还有哪些勋贵参与了走私?”
“回禀皇上,据吴惟华交代,参与走私的有伏羌伯府、武靖伯府、宁晋伯府、兴安伯府、南和伯府、成山伯府、南宁伯府、武清侯府、永康侯府、保定侯府、阳武侯府、泰宁侯府、丰城侯府、怀宁侯府、定国公府、成国公府。”
崇祯皇帝紧紧攥了攥拳头,恨不得将指甲抠进肉里,“证据确凿吗?”
“根据吴惟华的交代,臣找到了他平时记录的账本,再加上吴惟华的口供,臣以为,当是真的。”
“只要顺着账本查下去,按图索骥,找到证据,并不是难事。”
崇祯皇帝:“这些勋贵,也都私通建奴?”
“回禀皇上,他们只是涉嫌走私,至于是否私通建奴,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崇祯皇帝平复了一下心中情绪,“太子,你认为应当怎么处置?”
朱慈烺躬身行礼,“回禀父皇,此案所涉勋贵众多,他们最好只是参与走私,而不能私通建奴。”
“边镇还有那么多官员将领,不管是走私还是私通建奴,他们必然逃脱不了干系。”
“关外建奴虎视眈眈,关内逆贼叛乱不止。值此国朝动荡之际,大张旗鼓的兴起大案,并非明智之举。”
“不然,朝廷颜面尽失是小,引得人心浮动事大,尤其是宣府、大同两大边镇军心。”
“儿臣以为,此案,当只诛首恶恭顺侯府。余者,按律严惩,再责令有司查办几个协从他们的晋商。”
“边镇军心,不能乱,当以维稳为主。”
明朝勋贵参与走私,不是什么稀罕事。
武将参与走私,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仅仅是边镇将领走私,下西洋的时候,出海的船队里面照样夹带勋贵将领的私货。
等到明朝中后期,海洋走私靡然成风,沿海地区的将领,很难说没有从中分一杯羹。
崇祯皇帝对于朱慈烺的处置方法,还算满意。同时他也明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向草原走私,边镇必有参与。可这种时候,边镇不能乱,只能装作若无其事。
他又问:“嘉定伯当如何惩处?”
朱慈烺想了想,“嘉定伯乃当朝国丈,外戚之首。不管他是被人诓骗也好,还是无意参与也好,总之,必须予以严惩。”
“儿臣以防,当削去周奎爵位,并革去一应官职,并罚没赃款白银二十万两。”
崇祯皇帝眼皮一挑,这小子大义灭亲灭的是真痛快,比我还狠呐。
“传旨。”
殿内每个人都躬下身子。
“吴惟华违律走私,私通建奴,腰斩,并抄没赃款,家中女眷押入教坊司,男丁发配琼州充军。”
“周奎本系国丈,不思国恩,反违律例,走私资敌,本应戮之。念中宫惠泽,且其年事已高,更有八议之议亲,故从轻发落。”
“着,削去周奎爵位并革一应官职,追缴赃银十万两,勒令其闭门自省。”
“其余涉案勋贵,念其初犯,且为吴惟华蒙骗,又因其祖功绩,故从轻发落。”
“伯爵罚没赃银一万两,侯爵罚没赃银三万两,公爵罚没赃银五万两,并勒令其闭门自省。”
“恭顺侯府,治家不严,以至祸起萧墙,叛国投敌,资敌款虏。前者又有强占军田,二罪合一,本应按律阖家问罪。念其祖上功绩,特着削去爵位,只诛首恶,余者宽宥,望好自为之。”
走私这事,没捅出来,崇祯皇帝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若无其事。
现如今弄的满朝皆知,甚至走私的对象还是建奴,那就没说的了。
只是涉及勋贵过多,说不定文官、宦官和边镇将领还有牵扯,不能株连蔓引,只能把冒头的恭顺侯府以及涉案的典型代表嘉定伯周奎办了,杀一儆百。
其余涉案勋贵,高高抬起,轻轻落下,罚钱就是。
边镇,暂时还不宜动。
处理完一应人犯,崇祯皇帝格外的高兴。
恭顺侯府的吴惟华,是嘉定伯周奎举报的。
涉案的成国公、定国公等人,是吴惟华交代出来的。
身为皇帝的自己,完全是被动参与,勋贵外戚们要怪,就只能怪周奎和吴惟华。
没有牵扯进来的涉案官员,心惊胆战,要骂,也只能骂周奎和吴惟华。
最重要的是,有钱了。
“骆养性。”
骆养性行礼,“臣在。”
“你去传旨,让王德化跟你一块追缴赃款。去恭顺侯府的时候,把世袭铁券带回来。”
周奎、成国公、定国公等人赃款,崇祯皇帝直接定了数字,不怕他们从中过手。
恭顺侯府的赃款,包括宅院田地、古董字画什么的,没准数,抄没的时候,很容易少点什么。
所以,崇祯皇帝派王德化带东厂的人和锦衣卫一块去。
虽然东厂的也不干净,但两家查抄总比一家要好,最起码有个心理安慰不是。
然而,还有另一种可能。
本来锦衣卫贪污一点就可以了,加了东厂之后,东厂也得贪污一点。
本来是想省钱,或许还得费钱。
骆养性没有想太多,当着皇帝的面,也容不得他想那么多,他本能的回道:“臣遵旨。”
“下去吧。”
“臣告退。”
崇祯皇帝转头看向王承恩,“抄没赃款后,肯定瞒不住那些文官。”
“记住,凡是请求拨款的奏疏,你亲自过目,做好记录,而后一律留中不发。”
“奴婢明白。”
“太子。”
朱慈烺行礼,“儿臣在。”
“这笔赃款,你觉得朕会用在哪?”
“儿臣斗胆猜测,用途有二。一是用来重建京营。”
“二,按照选定的日子,崇祯十七年正月,坤兴就要下嫁给蓟州总兵定西伯唐通之子唐翰辅。”
“时局动荡,为拉拢唐通,长平的婚事,必然不能简陋。”
崇祯皇帝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