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安全认识论
一、安全认识的概念
安全认识论属于哲学的范畴,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伴随着安全观的变化和发展,是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安全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生存领域中技术风险的必然性、安全的相对性以及事故的可预防性等,安全认识论体系如图2-1所示。

图2-1 安全认识论体系
(一)技术风险的必然性
人类在发展和利用技术的过程中,生产力得到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安全科学的出现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文明提出的必然要求。技术的紧密结合性和复杂相关性两个特征使技术系统充满风险。
技术风险的必然性意味着技术风险的无法彻底消除,因此,正视技术风险是其规避的前提。通过对其进行常规科学的剖析,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对技术升级改造与方向矫正,可以降低技术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控制其消极后果的影响程度与扩散范围。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帮助护理人员正确评估患者的药物反应,比如,将患者的自控镇痛泵连接到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器上,当检测到CO2潴留并超过所设阈值时,表明可能出现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此时,通过停止自控镇痛输注,降低抑制呼吸的可能性。尽管如此,但人工评估患者的药物反应仍然很有必要。
(二)安全的相对性
人类有了生产就有了安全问题,安全是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的、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话题,它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由于时间本身是相对性的,因此用来描述安全问题就带有相对性。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安全系统也是动态变化的。
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的范围、科技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影响着安全的内涵引申程度和安全标准的严格程度。安全标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和生存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安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并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而提高,这些标准是相对的。比如临床用到的《患者安全目标评估标准》既有基础性要求,也有先进性要求,是医院根据当前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安全的需求等,结合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从实际出发,拟定的标准、要求与细则。安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预防是必要的,也是主要的。
(三)事故的可预防性
事故虽然具有偶然性、随机性,但是也有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整体来看,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局部和单个事故来说,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事故的前提是探讨事故因果关系,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仅要消除物质方面、人为方面的原因,还要注意克服管理方面的缺陷,消除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是实施预防可能性原则的基础。
人们可以根据过去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预防。例如,为确保给药安全,医疗系统中通常采取标准化沟通、患者教育、优化护理流程、重点关注高危药物作用等低技术策略方案,或实施高技术策略方案,如使用药物条形扫描码确保药物正确,利用腕带核查信息,以及使用智能输液泵调节给药速率等。
二、安全认识的特征
安全不仅仅是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更是社会、法律层面对医院的要求。由于不同医院的差异性、患者角色的特殊性、社会及法律对患者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以及医疗环境的复杂性,护理安全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熟悉安全的属性对开展护理安全工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安全具有社会性
人类是群体动物,生活在社会之中,这就决定了安全具有社会性。安全社会性涉及安全法制、安全伦理、安全文化等问题。在特殊的医疗环境下,护理安全更是与法律、伦理等内容紧密联系。一方面,护理操作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如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存在不健全、不具可操作性的情况,则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当出现法律法规、制度以外的问题,需要依靠伦理道德和护理安全文化等来解决时,护理安全管理会出现较大偏差和随意性。
(二)安全具有组织性
护理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护理管理组织来监督和规范护理工作。如果护理管理组织的机构不够完善,则可能造成医院安全屏障出现漏洞和差错,为患者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三)安全具有专业性
安全的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决定了安全具有专业性,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全面的安全专业知识,并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提升并沉淀专业素养。护理的专业性和护理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拥有本专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应用能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四)安全具有系统性
安全存在上述多种特性,决定了安全具有系统性,但系统性也带来了复杂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全工作不仅需要讲奉献,还需要讲原则和艺术,而且需要讲斗争和维权;安全的法制、公正、伦理、道德、权益、组织和系统等非技术问题均需要充分地考虑和协调。患者安全是一个整体,包括护理安全、医疗安全、环境安全等,需要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关注于其中一个环节。
三、安全认识论的应用
从安全哲学的视角出发,安全观是人们对安全相关事项所持有的认识和看法,既是安全问题的认识表现,又是安全行为的具体体现,强调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哲学对安全观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护理安全观定义为: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护士对患者安全相关问题所形成的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并形成最终指导护理行为的具有积极效应的安全认识体系。
由安全观的定义可知,安全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动态调节性、整体系统性、复杂非线性四个基本特征。其中,安全观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解释为随着新护士接受的教育、经历等影响长期塑造而成,当护士的安全观比较成熟时,呈现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特性;动态调节性,即在复杂的工作环境,护士从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经验、实践,原有的安全观念不断更新完善;整体系统性,是指每一名护士的安全观都与医院教育、科室培训中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护士接受的安全教育实际是护士群体在患者安全问题上形成的统一的认识,是一个整体;护理安全价值观旨在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促进患者安全,而护士是有生命、思想活动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思维、经历的不同决定了认知的复杂非线性,也决定了安全价值观的复杂非线性。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安全观的特征属性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塑造护士的安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