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边城烟火

晨雾漫过苍梧之森边缘时,苏守白在界碑旁停下脚步。青苔斑驳的“东煌”二字上,爬着几株紫叶蛇莓——这是能解瘴毒的灵药。他摘下两粒递给妹妹,苏芷却盯着远处城墙上的藤蔓出神。那些深紫色的血藤像极了三年前兽潮时吞噬青林镇的妖物,此刻却温顺地缠绕着城垛,开出星星点点的白花。

“两位要进城?”守城老卒倚着长枪打盹,枪头挂着个药草香囊,“最近南边闹瘟,生面孔得去医馆领个避瘟符。”

苏守白注意到老卒虎口发黑,那是常年接触腐尸草的症状。正要开口提醒,苏芷已递上枚碧绿药丸:“军爷夜里咳喘时含在舌下,莫要再碰城墙上那些紫藤花蜜。”

老卒浑浊的眼珠突然清明,药囊里钻出只通体雪白的嗅药鼠,冲着少女发间青簪吱吱作揖。这是东煌边军特训的灵兽,专为辨识医道高手。

穿过城门洞的刹那,声浪裹着烟火气扑面而来。挑担货郎的铜铃与药铺捣药声交响,街边蒸笼腾起的白雾里,浮动着赤鳞鱼羹的鲜香。

“小哥尝尝新出的药酥!”满脸雀斑的少女掀开竹匾,金黄油亮的酥饼上烙着穴位图,“这是按太医院方子制的,茯苓馅补气,当归馅活血...”

苏芷凑近细嗅,忽然用银簪戳破酥皮:“店家可是往当归馅里掺了红景天?”

摊主脸色骤变,檐角忽然垂下一道青影。戴青铜面具的巡街使飘然落地,腰间悬着刻满符咒的药秤:“第三街丙字号摊位,以次充好,罚没三日所得。”

苏守白望着巡街使飘走的背影若有所思——那人足不沾尘的步法,分明是东煌儒修的“平步青云”之术。

沿着运河水巷漫步,乌篷船头煮茶的老人冲他们招手。船头泥炉煨着赤铜药罐,罐中翻滚的却不是汤药,而是碧绿的“雨前雾芽”。

“两位小友从苍梧来?”老人斟茶时袖口露出半截枯木纹,“尝尝这用九蒸九晒法制的茶,能祛三年陈湿。”

茶汤入喉竟有金针刺穴之感,苏守白指尖微颤——这哪是什么茶,分明是能洗经伐髓的“碧髓散”。抬眼望去,老人身后的竹帘上挂着幅经络图,任督二脉处点缀着星斗。

“老丈这茶道...”苏芷放下茶盏,发簪尖凝出露珠坠入杯中。茶汤瞬间结出冰花,花心却燃起青火:“可是药王谷的'冰火淬脉术'?”

老人抚须大笑,船尾忽然腾起青烟。待烟雾散去,乌篷船已化作几片浮萍,只余茶香萦绕水巷。

转过街角,药香陡然浓烈。七层木塔巍然矗立,檐角铜铃刻着百草纹——正是东煌官办的“济世堂”。门前排队的百姓额间都贴着符纸,符上朱砂画的却是白芷花。

“这位大婶,为何要贴这花符?”苏芷扶住险些跌倒的老妇。那人眼眶发青,指甲泛着诡异的莹白:“姑娘有所不知,自从三年前白芷娘娘显灵,这花符能防瘴气...”

苏守白瞳孔微缩。老妇脉象虚浮中带着阴寒,分明是中了慢性蛊毒。他抬头望向济世堂三楼,那里的雕花窗后闪过一道黑影,腰间玉佩刻着九瓣莲纹。

入夜,城门悬起九盏琉璃灯。灯影里浮着药草虚影,当归、黄芪、白芷...每株灵药都化作三尺高的光影,在坊市间翩然起舞。这是东煌边城特有的“百草灯会7,相传百年前药圣在此点化众生。

“小哥猜个灯谜?”卖糖人的老叟指着灯笼,“'四月将尽,五更天明',打一味药材。”

苏芷正要开口,街尾突然传来喧哗。十二名赤膊大汉抬着藤轿疾行,轿中垂下的纱幔上绣满白芷花。抬轿人足踝系着青铜铃,铃声竟与百草道人脚上的一般无二。

苏守白拉着妹妹退到阴影处,药囊中的弑神剑残片微微发烫。藤轿经过时,纱幔被夜风掀起一角,露出半张戴着九瓣莲面具的脸。

夜宿客栈时,苏芷对着铜镜轻抚额间——那里不知何时多了道淡红花痕。镜中忽然映出兄长凝重的脸,他手中《山河志》正渗出墨迹,在东煌篇补上一行小字:“白芷教兴,以医为蛊。”

“明日去济世堂看看。”苏守白将药囊里的金针淬上蛇毒,“若是寻常教派倒也罢了,若是...”他忽然噤声。窗棂上停着只血翅蛾,翅脉纹路恰似人体经络。

更漏声里,弑神剑在药箱中轻吟。剑身映出城外苍梧之森的影子,那些沉寂三年的兽吼,似乎正在浓雾中复苏。

次日破晓,兄妹俩站在济世堂七层塔顶。从这里能望见整座边城——药农背着竹篓出城,篓中紫藤花泛着血光;运河上飘着白芷灯船,每盏灯芯都裹着张带血的符纸;更远处的苍梧之森边缘,隐约有黑袍人正在采摘那些开着白花的毒藤。

苏守白翻开《青囊经》,昨夜血翅蛾的尸体在书页上化作墨迹:“白芷蛊,以善为饵,三年成劫。”他忽然明白百草道人为何特意嘱咐他们来此——这座看似祥和的边城,早已成了巨大的蛊盅。

晨钟响起时,苏芷将白芷花簪别回发间。花瓣上凝着露水,映出兄妹二人的倒影,也映着塔下某个仰头张望的九瓣莲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