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噬龙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邙山骨笛

龙脊谷的雾气在车灯前凝结成胶状物,陈谨言不得不开启越野车的超声波除障器。仪表盘显示外界湿度已达98%,这显然违背了太行山北麓的地理常识。副驾上的青铜罗盘持续升温,磁针在玻璃罩内划出锐角折线,如同在描绘某种立体星图。

“陈...陈教授...“生物隔离箱突然传出小赵气若游丝的声音。少年脖颈处的菌丝网络正随着海拔升高泛出磷光,形成与罗盘磁针运动完全同步的轨迹,“前面三百米,左转...“

陈谨言猛打方向盘,轮胎碾过一片白骨铺就的岔路。那些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骨骼显然经过刻意排列——股骨呈放射状指向八方,髋骨中央用铜钉固定着刻有二十八宿的青铜圆盘。这是羯赵军队特有的“星骸道标“,《晋书》记载其“以人骨测星野,可通幽冥“。

越野车突然剧烈颠簸,车载雷达显示地面出现规律性凹陷。陈谨言抓起红外望远镜,在雨幕中分辨出七个直径十米的环形坑——每个坑底都竖立着三丈高的青铜表,表身缠绕的锁链末端拴着风化严重的颅骨。这正是《邺中记》所述“七曜晷“,羯赵天师用来观测妖星的神秘仪器。

当车辆绕过第三座青铜表时,陈谨言听到了笛声。

起初像是风穿过溶洞的呜咽,渐渐凝成带着血腥味的曲调。这旋律他在洛阳古墓出土的陶埙上听到过——永和五年,冉闵屠羯,幸存的乐师将《羯胡十八拍》刻入殉葬者的耻骨。此刻回荡在龙脊谷的笛声,每个转音都暗合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

“声源在两点钟方向!“小赵突然睁大瞳孔扩散的双眼,菌丝纹路在他太阳穴处构成浑天仪刻度,“地下八十米...有青铜编钟...和活人的心跳...“

陈谨言猛踩刹车。在热成像仪屏幕上,前方山体内部赫然显现出由三百六十五个发热点组成的黄道十二宫图案。这让他想起2012年西安发现的北周大都督墓,其墓顶星图误差不超过0.5度,而眼前这个星象系统的精度,竟堪比现代天文馆的投影装置。

陈谨言佩戴的盖革计数器在墓道口发出爆鸣。这不是普通放射性物质——检测仪捕捉到的γ射线能谱,竟与2001年青海陨石坑发现的未知元素高度吻合。他想起祖父笔记里用朱砂圈出的那行小字:“天降荧惑,羯人铸之为兵,中者创溃而神灵乱“。

墓门上的封石用铁水浇铸着二十八具尸骸,呈跪拜状环绕中央的狼首浮雕。这些尸骨的头盖骨均被切开,颅腔内塞满碳化的竹简残片。陈谨言用激光扫描仪提取到部分文字:“建武四年,荧惑守心,大单于以童男童女三百祭于...“残存字迹被某种强酸腐蚀,但“祭“字末笔的颤抖暴露出书写者极度的恐惧。

当水刀切开第九层封石时,一股带着檀腥味的气流喷涌而出。陈谨言的防护镜瞬间结满冰晶,他看见墓道两侧的壁画正在发生诡异变化——原本描绘农耕场景的颜料颗粒重新排列,组合成羯赵骑兵用长矛挑着婴儿冲锋的残酷画面。这印证了《十六国春秋》中“赵军阵前悬稚子,敌丧胆魄“的恐怖战术。

“声波共振频率改变!“小赵突然在通讯器里嘶吼。少年脖颈处的菌丝刺破生物膜,在防弹玻璃上刻画出二十八宿星图。墓道深处传来编钟轰鸣,陈谨言的骨骼随之震颤,他感觉自己全身血液正在倒流——这是次声波引发的人体腔体共振现象。

在墓室中央的祭坛上,九具金缕玉衣正在无风自动。通过光谱分析,陈谨言发现玉衣并非寻常的岫岩玉,而是用陨石冲击玻璃制成,这种材料在《淮南子》中被称为“天髓“,据说能禁锢亡者魂魄。更骇人的是祭坛下方的血池——分子检测显示其中混合着人血、水银与硫磺,正是葛洪《抱朴子》记载的“化形汤“配方。

当青铜鼎上的铭文被紫外线灯照亮时,陈谨言终于破译了祖父留下的暗语。那些扭曲的殄文实际是混合了粟特字母与甲骨文的密码,记载着羯赵末代皇帝石祇的疯狂计划:“借荧惑之力,铸阴兵百万,待甲子轮回,重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