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典型例题讲解
【例1】 骰子原为木制博具,也可用于一般游戏。我国宋朝程大昌(1123—1195)记述道:“骰子之制,即祖袭五木然。”唐时改用骨制作,故称“骰子”。

(1)看一看骰子上的数点是怎样排列的。

(2)下面的点群是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哲学家和数学家,约前580—约前500)搞出来的,分别叫作“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

【例2】 认识数轴。
(1)如下图所示,美国人画的射线上带有箭头,他们这样画表明了什么意思?

解:箭头表示射线的方向。
(2)不知什么人想出了这种花样,在射线上画出了点,还标上了数,如下图所示。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意思?

解:这叫“数轴”。
在射线的端点标上0作为原点,在0的右边的某一点标上1,然后以0到1之间的长度为单位,在1的右边等距离地标上2、3、4……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射线叫数轴。
其实,完整的数轴还有左边的另一半,代表负数。因此,完整的数轴又叫“数直线”。小朋友们以后会看到数轴大有用处呢!

(3)下面这条射线上的哪个点代表27这个数?

解:点T代表27。
【例3】 “点连线”。不知谁想出了下面的这种连法:在每两个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且只连接一条。
先看下面最简单的情况。

那么,你知道在5个点之间能连接出多少条线段?6个点呢?

解:注意箭头仅表示线段的起止方向。

想下去,想开去,10个点、100个点、1000个点……呢?
【例4】 下面我们研究“线交点”。有一道经典试题:两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可以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可以有6个交点,5条直线相交最多可以有10个交点。11条直线相交最多能出现多少个交点?

提示:请你试着画一画,找一找,并且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才能使交点的数量多起来呢?但不要空想、呆想,也不要只画不想,而是要边画边想,也就是要在活动中反思,要在做中学。
解:为了求出多条直线相交时交点的最多个数,我们尝试改变一下画图方式,如下图所示。

请记住弗赖登塔尔的话:“更重要的是应该引起学生的疑问,老的方法不行了,是否有新的看法(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为了求出多条直线相交时交点的最多个数,对前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规律。

发现递推规律,运用它求得答案:

我们还发现了用算式表达的以下规律。
2条: 1=1
3条: 3=1+2
4条: 6=1+2+3
5条: 10=1+2+3+4
6条: 15=1+2+3+4+5
7条: 21=1+2+3+4+5+6
可见n条直线相交时出现的最多交点个数N为:
N=1+2+3+…+(n-1)
可知n=11时,有:

特别地,这里我们提出一个“线交点”的反问题(逆向思维)。[5]
[5] 物理学家陈难先(1937—)说:“提出反问题是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反问题研究是创造新事物的过程。”
请你在右图中的4个点1、2、3、4和另外4个点1′、2′、3′、4′之间用4条线1-1′、2-2′、3-3′、4-4′进行连接,但其中的任何两条线都不能出现交点,试试看。

解:此题的答案如右图所示。

小朋友们可以学着提出反问题,这可是一件大事!
数学家丘成桐(1949—)说:“中国人通常不太会找问题。我觉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训练寻找问题的能力似乎更重要。会主动寻找问题的人才是第一流人物。训练寻找问题的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起。”
【例5】 “线串点”。又有一道经典试题:右图中有9个点,请一笔画出由4条线段首尾相连而形成的折线,把这9个点都串联起来。

解:依题意要求,试着画一画,你可能会画出下面的几种不同的折线,但很快就会发现它们都不符合要求。

这时就该停下来进行总结,更确切地说,就是要对前面所做的工作进行批判性审察了。
如何审察?需要做两件事:一是重新仔细地看看题目,已知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二是反省自身,想想刚才做题时支配自己的不自觉的“下意识”是什么。(下意识又叫潜意识,它在“不知不觉”地支配着你做事时的行为,不审察是很难发现的。)这个批判性审察是要费时间的,很不容易。
你也可能突然就醒悟了:为什么自己总是失败呢?原因是题目本来对4条线段的“连接地点”没有限定,而你自己“下意识”(不知不觉)地总是在“点”上拐弯转向。这是你束缚自己的附加条件。试试去掉这个附加条件,结果会怎样呢?哈哈!果然成功了(见下图)!记下一条经验教训:失败时,学会批判性地审察自己所做的工作,挖出内心深处潜在的“下意识”指导思想,丢掉它的束缚,你就会成功!

下面的提问是进行“复杂化”思考!也很重要哦!
(1)如下图所示,请你一笔画出5条首尾相连的折线,把这12个点串联起来。

(2)请你一笔画出6条首尾相连的折线,把下图中的16个点串联起来。

这两道题的答案如下。

【例6】 下面学习“点共线”(又称“种树成行”)问题。
解:通过巧妙地挖坑,可使种好的树从不同的方向去看(横看、竖看或斜看)时都成行,如下图所示。


提示:在观察此题的不同画法时,体会一下发散性思维——“我就是不要与你相同”!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不要求符合一致的“标准”,而是强调独树一帜、求异创新、与人不同。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请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
(1)现有10棵树,你能否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将它们种成5行、10行或12行?
(2)有人把12棵树种成了6行,每行4棵,请你也试一试。
(3)有人把16棵树种成了10行和15行,每行4棵,请你也试一试。
(4)有人把21棵树种成了11行和12行,每行5棵;又种成了14行,每行4棵。请你也试一试。
(5)有人把22棵树种成了21行,每行4棵,请你也试一试。
解:请看下面的解答。
(1)10棵树。

(2)12棵树。

(3)16棵树。

(4)21棵树。

(5)22棵树。

观察下面的图形,进一步思考。

【例7】 下图中的每一条线段代表一根小棍,请你看看小棍的摆法有什么讲究。
解:(1)1根小棍的摆法有2种:横、竖。

(2)2根小棍的摆法有4种:横横、横竖、竖横、竖竖。

(3)3根小棍的摆法有8种:横横横、横横竖、横竖横、竖横横、横竖竖、竖横竖、竖竖横、竖竖竖。

(4)4根小棍有16种不同摆法。
①采用枚举法,画出每种具体摆法。

1+4+6+4+1=16(种)
②整理数据,发现递推规律,继而能直接写出更多小棍的摆法数量。

每增加1根小棍,摆法数量增加1倍,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n+1根小棍的摆法数量=n根小棍的摆法数量×2
③再进一步思考,可以发现n根小棍的摆法数量N就等于n个2的连乘积,即:

④我们将来还会学到n根小棍的摆法数量N可用下式计算:

当n=4时,有:

计算结果与枚举法相同。
回顾与反思:小朋友,数学好玩!这道题竟有4种不同的解法,后来的算法更简单,力量更大。学会了它们,就能计算更大的数,本领就更大了!你不妨再算一算10根小棍的摆法数量。
【附】小朋友们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消息树”的故事吗?

在影片《鸡毛信》中,某地抗战村民在日本鬼子的炮楼附近的小山头上竖起了两棵小树,一名小英雄负责监视和报告敌人的动向。他们有以下约定。
(1)若两棵小树都倒了,则表示日本鬼子和伪军都来了,大家要做好准备。
(2)若只有左边的小树倒下了,则表示伪军来了。
(3)若只有右边的小树倒下了,则表示日本鬼子来了。
(4)若两棵小树都立着,则表他们都没有出来,平安无事!
【例8】 垂直相交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两条直线垂直相交时形成 个直角。
(2)“田”字图中有 个直角。
(3)“曲”字图中有 个直角。
解:(1)两条直线垂直相交时,人们相信会形成4个直角,如下图所示。

(2)“田”字图中有16个直角,如下图所示。

(3)“曲”字图中有28个直角,如下图所示。

进一步观察和思考,以下汉字中分别有多少个直角?好好数一数!

【例9】 在心中想着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样子(“概念意象”),你能在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找到这样的角吗?

解:剪刀张开时可以出现锐角!还有……
门窗、书本上都有好多直角!
钟面上的两根指针可以形成钝角!
【例10】 “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二者要么相交,要么平行”就好比说“在人群中找出两个人,二人的性别要么相同,要么不同”,对不对?

如果不说“在纸(平面)上画”这几个字,而说“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这有可能吗?用两只手在空中比画一下,或在现实生活中找一找。右边的图形叫作“三棱柱”,它的上面有“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棱吗?再想想立交桥![6]
[6] “老师,有没有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况?”记得有一次一位小朋友这样问我,我高兴地、大大地表扬了他敢“质疑”的精神和做法,而且因此讲了上面这段话。

解:“空间”中(非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可以出现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况,如立交桥便是!
右图表示直线a在平面内,而直线b斜穿该平面,这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数学家给它俩起名叫作“异面直线”。三棱柱上有这样的两条棱。

【例11】 在纸上画出3条直线,可能会出现以下4种不同的情况,你能把它们都画出来吗?
(1)3条直线“没有”交点,或者说“有0个”交点。
(2)3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
(3)3条直线有两个交点。
(4)3条直线有3个交点。
你有画3条直线产生4个交点的本事吗?
解:在纸上画3条直线时出现的4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画不出4个交点就对了。按规则办就有限制,就有办不成的事!(直线要画“直”!)
【例12】 如果规定每两个人要握一次手且只握一次手,那么你一定很容易知道:3个人共握手3次。再往下想一想,4个人、5个人呢?
提示:解此题有几种思路,一是依题意组织小朋友们做握手活动实验;二是采用画图法,即用一个点“•”代表一个人,画一条线段把两个点连起来代表两个人握一次手;三是采用计算法,先按人头统计每个人握手的次数,然后依题意对数据进行处理。
解:(1)画图法。通过画图可知,4个人握手6次,5个人握手10次,如下图所示。

(2)计算法。比如,计算4个人握手的次数时,具体思路如下。
①每个人都要和其他3个人各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3次。
②4个人总共握手12次,即3×4=12。
③前面我们把每两个人握手都算了2次,故实际握手次数为6次,即3×4÷2=6。
同理,5个人握手10次,即5×4÷2=10。
【例13】 请你画出一幅由8个点以及连接它们的若干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使得其中每个点恰好引出4条线段,且任意两条线段不在内部相交。右图给出了一幅包含6个点的、符合上述要求的图形,供你参考。

解:这里所说的“两条线段不在内部相交”指的是它们的交点为线段的端点,而不是线段上的其他点。
类似地,对于8个点,可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如右图所示。

请想一想:10个点的情况又怎样呢?
【例14】 下图中的每个小实线正方形连同其内的点线分别表示一个数字,每行的3个小实线正方形都表示一个三位数,它们是791、125、612、275、362。请按图中标注的顺序把它们排好。

解:首先看到4个三位数中612、362、275、125中都有数字2,而4个小正方形中都有图形,因此我们知道这个图形就是2。
这样,可知第四层图形代表275,因为这一层最左端的图形是。由此可知
代表7,所以第三层图形代表791。
接下来可知代表1,第二层图形代表125。因此,第一层图形代表612,第五层图形代表362。

提示:解此题的“关键一招”可称为“从找共同点开始”,这种方法能用来解其他类似的题目吗?
【例15】 有人用三个点和一条线段或两个点和两条线段组成的密码表示0、1、2、3、4、5、6、7、8、9,例如7的密码是“”。
有一次,别人得知他用密码发出了不大于9的自然数的平方数并抄录下来,如下图所示。请你破译这组密码,并用密码写出2014。(注意,每行最左边的①、②……是行号,密码左边是十位数字,右边是个位数字。)

解:首先考察数字。我们知道,1~9这9个数的平方数依次为01、04、09、16、25、36、49、64、81,其中两个数的个位上出现1,两个数的个位上出现4,两个数的个位上出现9,两个数的个位上出现6,一个数的个位上出现5,三个数的十位上出现0,但十位上没有出现5、7、9。同时,1~9这9个数的平方数各不相同。上图中②、③、⑦这三行左边的符号相同,我们可知“”代表0。
然后,易知④行右边的符号“”代表5(因为这组符号只出现过一次),进而得知“
”代表2。
01、04、09中的数字1、4也出现在其他平方数的左边,而数字9没有出现在平方数的左边,而②行右边的符号“”没在其他行的左边出现,所以我们可知“
”代表9,即②行为09。于是,可知⑥行为49,故“
”代表4。这时,可知⑦行为04,③行是01,且“
”代表1,于是可知①行是16,进而得知“
”代表6。因此,⑧行是81,从而可知“
”代表8,⑤行是64,⑨行是36,且“
”代表3。

这样,可知2014对应的密码如下:

【例16】 用点表示数。
(1)如下图所示,用点表示数。仔细观察,大胆猜测,你能发现规律吗?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在下图中用点表示数。

(3)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下图中的点表示的数。

解:(1)略。
(2)解答如下。

(3)解答如下。

【例17】 英国密码专家弗里曼孙发明了一套密码,他将下图中的九宫格和两种十字符号拆解成简单的图形,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分别表示10个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符号。例如,表示
。

假如你已经掌握了弗里曼孙的密码,那么请把下列三行密码译出来,并用密码将计算结果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1)( )
(2)( )
(3) ( )
解:破译过程如下。
(1)9÷3×2-4+7=9()
(2)5+6÷3×1-2=5()
(3)8-10÷2+9=12()
【例18】 根据下面给出的线索破译密码。


待破译的密码如下。

解:破译结果如下。

【例19】 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破译这份情报吗?

解:这份情报的内容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不是所有的字母都在所提供的密码中,你可以通过已经找出的密码所代表的字母来猜测,从而破译这份情报。比如,“”代表f,“
”代表r。
【例20】 有一座五层楼,各层窗户的4块玻璃都涂上了红点,每个窗户上的红点都代表一个数字,每层的3个窗户由左到右都表示一个三位数。五层窗户上的红点表示的5个三位数是408、791、275、362、612。
问:(1)第二层表示的三位数是什么?
(2)其他各层表示的三位数是什么?
(3)填出1~9及0对应的红点。

解:此题的实质是找“点群”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①经观察可见,362和612的个位数字都是2,看点群就可以发现“”是2。
②进而可以发现“”是6。
③可知“”是3,“
”是1。
④可知“”是7,“
”是5,“
”是9。
⑤最后可知“
”是408。
1~9及0对应的红点如右图所示,这一系列点群称为布莱叶盲文数字。[7]
[7] 路易·布莱叶(1809—1852)是法国伟大的盲文发明者,小时双眼因故失明。虽有残疾,但他坚持上学,1821年开始边学习边揣摩一种盲人通用的简便文字。到15岁时,他的盲文系统已经研究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