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读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清华的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网上流传有一位学生的一周时间安排表,安排得极其紧凑。有人说,看到这张密密麻麻的安排表,“感觉自己连呼吸都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让你猜,你可能以为表格的主人是某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但实际上,表格的主人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那位叫马冬晗的女孩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于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三年学分排名班级第一,连续两年素质测评第一,曾是精仪系学生会近些年来第一位女主席。

或许通过那张表格,我们能够了解,大学里的学霸都是怎样炼成的。

一是时间规划科学。

和马冬晗一样,每一位学霸都会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在每一所大学,我们都会看到,早课时,学霸们往往是前几个到达教室,在上课之前预习要讲的内容;中午时,学霸们可以从紧张的时间中挤出午睡的时间来;晚上,学霸们可以较早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留出休闲娱乐的时间,更能早些休息。

严谨的时间规划,可以成倍地提高效率,在一定意义上增加每天的长度。我们常常在心理上感觉假期比上学过得更快,而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划,在学校的一天便与在家赋闲的一天无异。在知乎上,戴雨森也曾回答说,自己本科时有一位室友,毕业时是清华一二九奖学金获得者(清华最高荣誉是特等奖学金,然后是一二九奖学金),他的时间安排,虽然没有列出一张成形的时间表,但是实际执行上和马冬晗不相上下。那位兄弟连续2年年级第一名,微积分3门298分,被全年级尊称为“宇宙”,现在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念博士。

清早自习室开门之前开始排队占座,晚上自习室关门时才回家,周六周日无不如此,这只是学霸最基本的定义。

二是执行力极强。

有了规划表,如果没有执行,那也是废纸一张。大学生最普遍的毛病,大概就是拖延症。很多大学生不到收作业的时候绝不写作业,不到最后不交论文,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现状。“说到做到”,这不仅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在大学中更是一种优良的习惯。我曾听学长讲过这样一则轶事:一位计算机系的学霸,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写代码规划。有一次任务还没有完成,接到了女朋友的约会邀请,而他的选择是,坚决拒绝了女朋友约会。这件事一时被传为笑谈。

决定做什么,就要高效完成,只有具备了这样强大的执行力,才能让完美的规划落到实处,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什么事都要往前赶,而不是往后拖,当学习越来越紧张,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时,才能更为从容不迫。

三是专注于学习。

我的两位同学,暂且称他们为A君和B君。A君人缘很好,多才多艺,参加多个学生社团,对同学也是有忙必帮,和他联系基本是马上回复,而且十分热情。B君则是专心学习的典型,和他联系时,多半是半天也没有回应。因为他往往把手机调成静音,在自习室学习,直到回到宿舍才统一回复,热情程度当然和A君相比要差一大截。但几个学期过去之后,A君的课程门门都挣扎在及格线上,甚至偶尔挂科,大家对他的评价,不过是“人挺好的”四个字而已!B君则成绩名列前茅,年年拿一等奖学金,身边的同学们大都十分崇拜和佩服。

仔细想来,A君的天分和B君相比其实毫不逊色,但他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社交方面,造成了对其评价上的差距。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讲,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永远是评价的硬指标。没有这一前提,人际关系再好,社会活动再出色,也意义不大。

记得刚上大学时,辅导员老师就和我们说过:“所谓大学生,便是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的学生。”

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只要是学生,主要任务都只是学习,都应该争取当学霸。因为,成绩永远是评判学生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