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培育人才的两大方向
我经常问一些企业老板:“为什么要读《三字经》?为什么要读《弟子规》?”得到的回答一般是这样的:“不知道。”“只是背一背。”所以我常常直接问老板:“一棵树,树干粗壮、树叶茂盛比较重要,还是树根稳健比较重要?”老板一开始是犹疑不决的,后来听我说树根稳健比较重要,也认为是对的了。
我又问:“在培育人才上你现在主要做什么?”对方说:“我专门教他一些才能方面的东西。”这样的话,老板专门把树培养得枝繁叶茂,结果这种树却经不起考验。
《易经》的坤卦里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品德是打地基,当地基不好的时候,楼盖得越高,倒得越快。从图1-3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好比树根,一个人的才能好比树叶,只要其树根很稳健,就不用担心他以后遇到大风大浪,因为大风大浪是折损不了他的,即使树叶都掉光了,也会春风吹又生。
图1-3 培育人才的两大方向
企业在培育人才上无非两大方向:重品德,重才能。也就是说,重做人或重做事。中国人比较重视的是品德,唯德取才。
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来,有很多圣贤,为什么经典书籍却并不太多?书虽然很少,但是它们都有一个重点,是教人品德用的。可见,中国人重视教人做人的道理,而且这是要从小养成习惯的。
《三字经》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首孝弟(悌),次见闻”。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也就是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弟子规》中也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有余力,则学文”,其实“有余力,则学文”是从《论语·学而篇》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来的。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懂,但是很多人都没有了解它真正的用意。“有余力,则学文”不是说有时间就写写文章、看看书,而是说当我们把做人的道理都弄懂了以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再看看书增加才能,这是好事,但在做人的道理没弄清楚之前,看再多书都是白看。因为我们中国人重视的是把人做好。
事实上,中国人在品德的要求上比较重视两个“面对”:面对他人,面对自己(见表1-7)。
表1-7 用人先重品德:唯德取才
面对他人的时候,在群众中完成自己。这一点我们前文已经讲了,也就是说,要心目中有别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的机会再好,人缘不好也没有用。做小事靠自己,做大事一定要靠别人,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
面对自己的时候,利从义来,能而不为。儒家教我们不能讲利,而强调本末之道。利是末,重点不在要不要求利,而在强调义的重要性。义是什么?不是钱财的多寡,而是钱财是否合法。不应该拿的,再少也不敢要,再多也不能要,因为这是不合法的。
我们中国人很重视正负号,不是数字大小。数字再大,如果是负号,也比不上是正号的小数字。所以企业用人时都很在意员工是否正德。《尚书》中讲:“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既正人德,又正物德,方能利用自然资源,以达使人们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的目的。也就是说,造福人群要有一个前提——正德,正德、利用,才能厚生。这时,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道德是正的吗?我们企业的道德是正的吗?企业如果出黑心商品就是黑心企业,这种企业再大最终也会倒闭。
中国人认为:做人比做事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利令智昏,给你的钱很少的时候,你不会心痒痒的,但给你的钱一多,你还能把控住自己吗?比如,有人给你100元,你可以不拿;有人给你100万元,你心里觉得有点痒了;有人给你1000万元,你开始按捺不住了;有人给你1亿元,你马上接住,从此陷入自毁前程的泥沼。
上天赋予我们才华或钱财是为了考验我们的品德。如果等到赚大钱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准备修炼自己的品德,那就来不及了。品德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品德修炼不好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我们重视一个人的品德,就是这个原因。
自我学习心得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