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触犯彼此私人领地
我们不要想着去改变老板的喜好。比如老板喜欢黄色的,你千万不要跟他讲:“老板,你老穿黄色的衣服不好。”这里没有你的事,因为老板的公生活你是有一份的,但是他的私生活你是不能参与甚至指手画脚的。类似老板喜欢的颜色、口味等,这些东西完全是主观的,千万不要乱加评价,甚至反驳。尤其是他引以为豪的东西,哪怕他说自己打麻将很厉害,你也不要当着他的面,说“打麻将纯属浪费时间”之类的话。
但是中国人说没一份,也是有一份。当他问你的时候,你要表示意见;当他不问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琢磨,不要有任何话。
干部怎么把握跟老板的个人关系?记住一句话:千万要保持距离,而且是安全的距离。
第一,如果不同性别的话,要明白“我是你工作的伙伴,不是你生活的伙伴”,一定要很明确,否则会很乱,将来更会一塌糊涂。第二,要坚持“我也有我的个性”,人不可能没有个性,所以,如果老板讲的话你觉得不妥当,不要说出来,用行动来表现,让老板知道“你要适可而止,太过分我就不干了”。
我有一招最好的,就是当你觉得老板太过分的时候,就溜出去,让他找不到人,这样老板就会意识到,“这个家伙又溜走了,肯定有什么问题不对”。他就会开始想,是不是自己的行为不当,然后就会叫人把你找回来。这时,你要清楚老板的心理,回去之后要当作没有事情发生一样。人不能保护自己的话,又怎么能在这个社会好好活着呢?
当然,你要靠自己去拿捏其中的度。十个老板起码有八个是脾气不好的,即使人前表现再好脾气的老板,实际上也不可能容忍一切,因为若是脾气非常好,他就不可能当老板。你不要期待你的老板脾气好,那是天方夜谭,你要面对事实,要知道你没有办法改变他,但是可以跟他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我不过分,你也不要过分,你过分了,那我走——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样才能长久。
中国人有一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家一定要谨记。防人从来不是出自小人之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迫害,防人又不是害人,何错之有?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历史。
自古以来,当权者基本都经历过三个阶段:一开始大家都是好兄弟,百无禁忌,好话坏话都可以直说;接下来就区别对待,重用自己认为靠得住的,而那些不可靠的,越能干越要加以迫害,以免夜长梦多;到了衰落时期,对任何人都心存怀疑,即使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不可不防。
人心善变,当权者有这种心态也正常。干部唯有小心翼翼,特别是看过了太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难免心生恐惧,不敢不防。
可见,拿明哲保身作为管理的根本理念,具有相当稳固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必怀疑。中国人逐渐养成“明哲保身”的习惯,时时以“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信念,不敢稍有大意。从“你提防我,我也提防你”,演变为“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这是中国式管理“以心交心”的历程。明哲保身,不过是一种修己的方法,用来作为管理的起点,并不能发挥管理的功能。而当其逐渐演变为“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彼此互信互赖时才能安人,获得管理的效果。
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要敬而远之,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不能介入领导者的家务事。以《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为例,赵云的功劳不比关羽、张飞小,但刘备并不喜欢他,因为他介入刘备的家务事太深。被领导者如果介入领导者的家务事,就会惹领导者不高兴,其他的人也会愤愤不平,认为你拍马屁。这一点要学学诸葛亮,他虽然深得刘备的信任,可以说刘备对他言听计从,但他从不介入刘备的家务事。刘备曾问诸葛亮立嗣之事,诸葛亮笑而不答,让刘备去问关羽。而刘备本人,也曾因介入刘表的家务事,差点丢了性命。刘表有二子,长子刘琦为前妻所生,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成大事;次子刘琮为后妻蔡夫人所生,颇为聪明。刘表要废长立幼,又碍于礼法,乃请教刘备如何是好。刘备率直说出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并说蔡夫人娘家势大,可缓慢削灭,不可溺爱少子而乱了局。被蔡夫人知道后,怀恨在心,设计杀之,幸好刘备命不该绝,否则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我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意思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内容各不相同。身为外人,根本弄不清楚,最好不要轻易介入,免招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