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咱此生必灭倭国!

“老祖宗,你看到了吗?东面的那长条形状的岛屿,便是倭国,上面蕴含着丰富的金银矿,其储藏数量足够大明开采几百年,您家老二不是喜欢杀人吗?可以将他封去倭国,这些倭人随便杀就是了,死了也不可惜!”为了能让朱元璋对倭国下手,朱辰更是卖力的介绍道。

“足够大明开采数百年的金银矿?”朱元璋顿时惊叫道,连带后面的话也当作没听到似的。

当初蒙元逃离中原的时候,卷走了大量的金银财物,这也导致新生的大明没钱,朱元璋更是没钱,不然也不会发行擦屁股都还嫌硬的大明宝钞了,如今听到倭国竟然有巨大的金银矿,他的一双眼睛都变成了孔方兄了。

“没错,而且如今的倭国正处于南北朝混战之期,这些侵扰大明沿海的倭寇很多都是因为战乱,跑到了海上的倭国武士,可以说,现在的倭国是最弱的时候,不然等南北一统,到时候要想攻打倭国,就难多了!”

“呵呵!倭国竟敢派遣武士来侵犯我大明,我大明必将举天兵而伐之!”朱元璋冷笑着,义正言辞的说道,在朱辰说出倭国有着巨大的金银矿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倭国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了。

看着朱元璋这无耻的模样,朱辰有些目瞪口呆,果然,能够当上皇帝的都不是一般人!

随即朱辰继续介绍道:“在大明的西南方向,则是先前我跟你说的,能一年三熟的安南所在……再往下,是真腊、暹罗、爪哇、苏门答腊等南洋一众小国,这些地方气候虽然炎热、但是物产丰饶……再往西去,跨过天竺和帖木儿汗国,便是欧洲、非洲了,那里也有大片土地,有丰富作物和矿藏……”

对照地图,朱辰将整个世界大致介绍了一番,着重强调各大洲的物产资源。

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贪婪双眼已放出光彩,虽是一言不发,可朱辰已从他那贪婪的脸上,读出他的心思:“咱的……咱的,这些地盘……都是咱的!”

原本只想着找朱辰询问对待倭寇之事,没想到意外获得了一张世界地图,朱元璋只觉得人生太美好了。

这时候,朱元璋的手机上再次出现了一个是否接收的信息,有了刚才的经历,朱元璋毫不犹豫的点击了接收,随即只见一本类似书籍的东西传了过来。

“老祖宗,这是您想要的《纪效新书》,此乃戚将军的毕生心血凝结之作,里面详细记载了他数年抗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鸳鸯阵法也记录在其中。”朱辰说着,就教朱元璋怎么翻看这电子书籍。

随着朱元璋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点,里面的内容让他看得是瞠目结舌,特别是鸳鸯阵这块,自己先前还是想得不够仔细。

小三才阵、两仪阵、大三才阵、大鸳鸯阵……上面还都配置了详细的阵法图示,一眼看去就能清楚明白。

朱元璋不由得感叹,这戚继光当真是军事奇才。

可以想见,在地势崎岖的东南沿海地区,这种以小队为作战单元、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定会发挥出士兵的最大战斗力,加之戚家刀、长枪、狼筅、藤盾等诸多由戚继光或创制或改良的新式兵器,倭寇必败无疑。

“好!好!好!有了这本《纪效新书》,咱必能全灭倭寇!”朱元璋一边看着,脸上是说不出的满意之色。

这本《纪效新书》上面不仅记载着鸳鸯阵法,还有大量军队训练及建设方法,更对倭寇战力、战法及惯常劫掠手段做了详细记叙,有此书在,大明之后必将不会再受倭寇骚扰了。

“老祖宗,《纪效新书》凝结了戚将军的毕生心血,若是能够帮助大明提前解决沿海倭患,想来戚将军泉下有知,也会安心的。”

“朱辰,你帮了我这么多忙,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呀!”朱元璋将《纪效新书》妥善收藏好,由衷的说道。

“老祖宗若是真的想要感谢我,那就帮我彻底灭掉倭国吧!”提起倭国,朱辰都恨得牙痒痒的。

“额!为何你对这倭国有着如此大的恨意?”朱元璋有些不解,大明因为倭寇之事,憎恨倭国还情有可原,这后辈子孙怎么看都跟倭国八竿子打不着,怎会对其有如此大的恨意!

“老祖宗,这你不知呀!这群倭人……”随即朱辰将倭寇入侵,金陵大屠杀之事都说了出来,这让朱元璋愤怒异常,特别是金陵大屠杀,自己如今可就在金陵呀!这群倭人竟敢如此欺我华夏,实在是该死。

“这下子,老祖宗,你知道我为何这么憎恨倭人了吧!所有的华夏人没有一个都不恨倭人!”

“放心吧!听你这么说,即使没有你的请求,咱此生必灭倭国。”说着,朱元璋的眼中涌现出强烈的杀意。

……

挂断手机,朱元璋平复了一下因倭人入侵之事而愤怒的心情,随后,呼来云奇,让其将六部尚书及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都叫来武英殿议事。

没过一盏茶功夫,众人再次齐聚武英殿。

距离之前那场议论不过就两个时辰,众朝臣当然猜想不到,朱元璋已对倭寇入侵之事做出了决定,是以,此刻他们都一脸懵逼,全然不知朱元璋叫他们来干啥。

“诸位爱卿,之前诸卿就东南倭患一事争执不下,是攻是守难作决断,然倭患不除,我大明沿海难得安宁,一味退缩忍让,只会叫倭寇变本加厉,是以,咱经过慎重思虑,下定决心:我大明要彻底消灭倭寇,永除后患!”

当着朝臣的面,朱元璋态度坚决,言辞斩钉截铁,带着不容反驳的威严。

此言一出,武英殿内一片哗然。

特别是六部尚书这些文官,照他们看来,朱元璋先前态度纠结,只是一时之间放不下面子罢了,需要找个台阶下,但最终还是会采取李信提出的“迁海令”。

毕竟这“迁海令”本就是根据朱元璋一贯的海禁态度,衍生而出的加强版的“禁海令”,却不料,没过两个时辰,朱天子的态度大变,竟要支持武将们,彻底消灭倭寇。